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基本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全村260戶全都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情況(占農戶總數的100%)。全村260戶全部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54戶占農戶總數6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有18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2戶(分別占總數的74%和60%)。
該村到羅黃公路的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公里。
全村擁有汽1輛,拖拉機2輛,農用運輸車4輛,機車6輛。
全村僅有一戶裝有太陽能。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70萬元,占總收入的63%;畜牧業收入155萬元,占總收入的2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13頭,肉牛57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0.5%;第二、三產業收入52萬元,占總收入的8.5%;工資性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1.8%。農民人均純收入29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6人(占勞動力的11%),在省內務工23人,省外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生薑、菸葉和養豬,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生薑特色產業,以後將大力發展畜牧業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60戶,共鄉村人口919人,其中男性597人,女性317人。其中農業人口914人,勞動力666人。該村914人均為漢族。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60人,參合率93.5%;享受低保3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村委會衛生所就設在該村,距離 鎮衛生院14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3戶,占農戶總數的8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以土塊完小,中學生到九龍第三中學就讀。以土塊完小就建在該村,距離中學14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8人,其中小學生92人,中學生46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收支情況公開。主要以村民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7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村民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下設黨小組2個,共有黨員12人均為漢族,其中男黨員9人、女黨員3人。共有團員20人,團支部設在村委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村基礎設施落後,人畜飲水困難,醫療條件差,民眾總體文化素質不高給發展農村經濟帶來了很大的難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動民眾積級性,改善人畜飲水和村望而卻步道路為首要,大力發展生薑、油菜、菸葉等經濟作物,加大養豬力度,栽種板栗、核桃等以提高民眾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