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準備進哈佛

七歲準備進哈佛

《七歲準備進哈佛》是由韓國的李行哲,趙珍淑所著,明天出版社出版,講述了他們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度過的近二十年的成長曆程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會進入哈佛呢?恐怕搖頭的家長占多數,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想像得那么遙不可及。韓國李行哲、趙珍淑夫婦就一下培養出兩個出色的兒子,先後進入了哈佛大學。那么,他們有什麼樣的教育秘訣,他們的孩子又有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呢?

由李行哲夫婦撰寫的《七歲準備進哈佛》一書,向我們娓娓講述了他們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度過的近二十年的成長曆程,他們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他們撫養孩子的堅定信心和嚴謹的態度,以及他們將教育孩子作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目標的信念,讀來都頗能令人感慨。至於為人父母的艱辛,他們也坦言:我們“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來撫養孩子,反覆問著連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很多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有此慨嘆吧。

他們教育的成功,給我們傳達了一個信念,即從孩子七歲開始,培養他正確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也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最能受益終生的財富

編輯推薦

一個家庭里的兩個孩子都獲得了美國總統獎,並進入了哈佛!他們的父母有什麼樣的教育秘訣?他們自己有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本書是獻給青少年以及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的最珍貴的禮物,通過撼動人心的成功親職教育模式,發人深省的成功親職教育理念,為孩子開闢成功跑道的頂級秘訣,征服哈佛大學的東方父母楷模。 

在李行哲夫婦的教育實踐中,讓人自嘆弗如的是他們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典範。竭盡所能地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恰當的鼓勵,也有嚴格的約束;讓孩子在和諧自然的環境中長大。

作者簡介

李行哲,生於漢城。1979年高麗大學畢業後去美國留學,獲得阿肯色州立大學電子專業碩士學位和新墨西哥州立大學電子專業博士學位。現在是Avaya研究所的技術經理。他認為“父母的作用是給孩子指引正確的道路”。他把韓國的嚴格與集中的教育方式與美國的創造性的、自由的教育方式相結合,培養出了兩個出色的兒子。

目錄

父親的前言

第1部分 父母要給孩子開闢好的跑道,最有效的親職教育法:父母和孩子同呼吸、共成長

1.1 在哈佛,沒有隻顧學習的“書蟲”

1.2 誰會教育那些連父母都放棄的孩子呢

1.3 不要讓他們浪費黃金般的時間

1.4 父母要以身作則

1.5 要和孩子多交流、同呼吸

1.6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要有實現的可能性

1.7 再小的謊言也不要輕易放過

1.8 把孩子的好奇心培養成才能

1.9 讓孩子學習不倒翁那樣的挑戰精神

1.10 培養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第2部分 將孩子培養成面向世界的人才,不僅在學習上,在其他方面也要全面發展

2.1 孩子的競爭對手來自全世界

2.2 儘可能地讓孩子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

2.3 讓孩子學一樣一生都會喜歡的樂器

2.4 讓孩子堅持一項體育運動是很重要的

2.5 孩子的學習習慣取決於家庭氛圍

2.6 讓孩子學會閱讀會使他受益一生

2.7 讓孩子經常在眾人面前發言

2.8 幫助孩子完成有創造性的課題

2.9 世界上沒有幼稚的問題

2.10 別讓孩子成為井底之蛙

2.11 到大自然中去學習世上的道理

第3部分 讓孩子從國小好基礎科目,從國小到申請大學各個階段的學習重點

3.1 國小時要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

3.2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最好進行記憶練習

3.3 高中時一小時的價值相當於以後一年多的價值

3.4 即使土生土長的美國學生也要打好英語基礎

3.5 要完成常春藤大學所承認的AP和IB課程

3.6 想上大學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3.7 寫作水平高對所有的考試都有利

3.8 審查苛刻的TASP

3.9 填寫申請書時要積極地去了解自己

3.10 機會不會送上門,只能自己去創造

第4部分 潤太和潤浩的TASP文章,潤太和潤浩的哈佛大學申請文章和美國總統獎申請文章

4.1 潤太的丁ASP文章

4.2 潤浩的TASP文章

4.3 潤太的哈佛大學申請文章

4.4 潤浩的哈佛大學申請文章

4.5 潤太的美國總統獎申請文章

4.6 潤浩的美國總統獎申請文章

4.7 66個練習寫作的文章主題

第5部分 孩子從小到大的必讀書目,這些書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5.1 為孩子推薦的必讀圖書書目

5.2 潤太所讀過的圖書書目

5.3 潤浩所讀過的圖書書目

5.4 作為補充教材的參考書書目

母親的後記

書摘

1.3 不要讓他們浪費黃金般的時間

我和關係最好的高中同學通電話,聊起孩子的教育問題,說到大兒子潤

太進入了哈佛大學時,朋友一下子像指責我似的說到:“原來你對孩子也采

取高壓政策呀!潤太也是因為受到逼迫才進入哈佛的吧?”我當時雖然對朋友

回答說:“嗯,某種程度上好像是那樣。”但那位朋友的話在我腦海里好長

時間都揮之不去。

到底什麼算是逼迫,什麼又不算逼迫呢?父母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目標

,這也能算逼迫嗎?或者,逼孩子學得更好,這樣做不可以嗎?將孩子放在一

邊撒手不管,所有的事情任由他們自己處理,這樣就算是正確的教育嗎?

如果沒有父母的引導,孩子照樣能自己學習並且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處理

好了,當然很好,但做不到這樣,父母也撒手不管嗎?如果不管不問,萬一

孩子辜負了父母的期望走上歧途,形成惰性,怎樣承擔後果呢?父母對孩子

根本沒什麼期望或目標,難道就正確嗎?

照顧和指導孩子能叫做“干涉”嗎?作父母的人都經常問自己這樣的問

題。我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無數次地對這個問題感到矛盾。我也希望孩子能

養成獨立決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另一方面我又擔心這樣做,孩子可能盲

目地就度過了精力旺盛、對學習熱情高、能夠擴展學習廣度和深度的中學和

大學時光。

事實上,見到潤太或潤浩的一些朋友,我經常會感到遺憾,這些聰明的

孩子虛度了黃金般的時光。其實哪怕只有父母或老師的一點點金玉良言,他

們可能就會走上不同的道路。大多數情況下,中學階段基本決定了人生前進

道路的方向。在這個時候,因為沒有周圍正確的指導和照顧,很多孩子都走

上了錯誤的道路。雖然也有的孩子後來找到了自己前進的道路並努力奮鬥了

,但在我們生活的現實社會中,說中學時期幾乎就能決定人一生的道路,並

非言過其實。

回頭看看,我好像也是虛度了中學的很多時光。大學也是什麼都不很懂

卻裝做什麼都懂。可以說我也是荒廢了重要的學生時代,虛度了光陰的人之

一。當然我也並不認為那全都是些毫無意義的經歷,只是覺得很遺憾。我想

如果當時有人能指導我一下的話,不僅能幫助我決定人生的道路,而且說不

定會讓我更早地打下基礎。

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把上中學的孩子叫做“未成年人”。未

成年人由於需要成人的指導與照顧,所以要在行動上,按照某些標準,受到

一定的制約。我覺得未成年人這一概念能被更廣泛地套用會更好一些,當然

對未成年人不應該只強調限制或制約,而應該更強調保護和指導。在人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