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麗江文物管理部門實地了解“玉龍鎖脈寺”麗江古城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狀況時獲悉,通過歷史文獻核對和深入民間調查,在麗江古城首次發現距今800多年的麗江“大研古鎮”。
古村落建築文化活動中包含了神秘的“玉河星系”古代美學思想:如今大研古鎮玉河水繫上仍然保存著的7座古橋,自水頭而下,排成“七星”,形如宇宙星系。水流出城處,設下三大“巨鎖”,印證了“玉龍鎖脈”的古代村落建築文化內涵。“玉河星系”的重大發現,或將成為麗江古城“考古之旅”特色旅遊線路以及“村落文化”“建築美學”研究等重要人文資源。
發現
“玉龍鎖脈寺”如同“三大巨鎖”
發現麗江古城的神秘“玉河星系”,還得從“三大巨鎖”說起。7月14日,記者隨麗江市古城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來到位於麗江古城玉河下游的古城區祥和街道辦事處八河下村看到,與該村新修的活動中心相鄰的“玉龍鎖脈寺”已到了修繕尾期。
“玉龍鎖脈寺”建於何時,目前暫無考證。據記載,清光緒時,曾有修繕。寺大殿樑上有題記:大清光緒七年(1881)黃鐘月重修”。
“玉龍鎖脈寺”,在府城南門外五里許,毀於兵。“光緒丁亥年村民重建”。《麗江府志》中這樣寫道。
又有專家認為,“玉龍鎖脈寺”地處城南1公里處的八河玉村,是古時麗江至永勝、鶴慶、大理的必由之地。麗江府衙曾在此設迎官亭,河道上有“鎖脈橋”。玉河從古城奔流而來,流經八河,穿過“鎖脈橋”,流入寺中池塘,出寺後潺潺南去。玉龍鎖脈橋、寺廟大殿和配殿,恰似3把巨鎖,鎖住了麗江的水脈,故有“玉龍鎖脈寺”之稱。
水是古城的血脈,是古城的靈魂。玉河源出黑龍潭,伏藏龍脈,曲布古城,出城之後,卻筆直南下,人們視為不吉。為了更好地藏龍脈,聚福祿,人們不僅在此修建“鎖脈橋”,還建了鎖脈寺,意為鎖住麗江的財脈和靈氣,使麗江更加風調雨順,人傑地靈。當地文物專家認為,“玉龍鎖脈寺”是一個麗江頗有代表性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揭秘
城中7座古橋神似“玉河星系”
站在“玉龍鎖脈寺”門口,可看到一座古橋遺蹟,民間稱該橋為“鎖脈橋”,現場有石碑記載又名“七星橋”,屬清代麗江古城內一座重要的石拱橋。古橋與寺門成直線,雖然記載中“流入寺中池塘”的情景已不復存在,但可見其寺與橋,橋與脈的相互關聯十分明顯。
“鎖脈橋”又名“七星橋”,橫跨玉河之上,是麗江古城中河上唯一一座南北走向的橋,鎖住龍脈之意,十分明顯。橋長10.9米,寬4.02米,矢高2.32米,跨徑2.4米。單孔石拱橋,橋面鋪石板,但與其他石橋不同,石板均橫向鋪成;橋拱舒展,利於人行馬過;兩邊設有凳式石板護欄。
玉龍鎖脈橋,在城南交通要道上。村中在建排污管道時,出土了一塊清代《指路碑》,上有“東走永北二百五、六十里;北走四方街四、五里,南走鶴慶七、八十里”[2]的標識。很明顯,“鎖脈橋”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座重要橋樑,是麗江向南連線各地的重要驛道。
古城玉河自北而南,在下八河不到30米的地方,拐了兩道西向的彎,官府為了更好地藏龍脈,聚福祿,選擇在第二道彎上,建了此橋,民間故稱其“鎖脈橋”,意在鎖住麗江的財脈和靈氣,使麗江更加風調雨順,人傑地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