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馬甲魚

丁馬甲魚

丁馬甲魚,山東省臨清市魏灣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丁馬甲魚,又名“黃運甲魚”,因原產於魏灣鎮丁馬村的馬家湖而得名。該地甲魚養殖歷史悠久,所產丁馬甲魚個大裙肥、肉細味美,是中國水產品第一個A級綠色食品。 2007年0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丁馬甲魚”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丁馬甲魚 丁馬甲魚

丁馬甲魚,體形橢圓,8對肋板骨明顯,前窄後寬,體薄片大,裙邊大而厚,背甲土黃色或茶褐色,腹甲淡黃色。因原產於該鎮丁馬村的馬家湖而得名。

營養價值

甲魚是天然的營養寶庫,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食品。除含有很高比例蛋白、豐富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外還富含一些特殊的營養物質。如膠原蛋白、多糖、卵磷脂、激素等多種活性物質,這些特殊成分成就了鱉的滋補作用和藥用價值。如膠原蛋白、多糖、卵磷脂、激素、不飽和脂肪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多種活性物質,這些特殊成分成就了鱉的滋補美容藥用價值。

藥物價值

中華鱉作為傳統的名貴藥材,藥典規定可用鱉甲入藥。中華鱉含動物膠、膠蛋白、維生素D及碘、人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17種胺基酸,以及鉀、鈉、鈣、鎂、磷、鐵等10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滋陰清熱、平肝益腎、破節軟堅及消瘀功能。其裙邊中含有大量維生素B17,可預防癌症。

鱉全身是寶,鱉甲、頭、肉、血、膽等都可入藥,據《本草綱目》記載:鱉甲膠可軟堅散結、活血化瘀、滋陰、補血、退熱、消瘀;鱉肉可治久痢、虛癆、腳氣等病;鱉甲主治骨蒸勞熱、陰虛風動、肝脾腫大和肝硬化等;鱉血外敷可治顏面神經麻痹、小兒疳積潮熱,並有急縮走血的功能,兌酒可治婦女血癆;鱉卵可治久瀉久痢;鱉膽汁有治痔瘺的功效;鱉頭乾制入藥稱“鱉首”,可治脫肛、漏瘡等。《中藥大辭典》記載的用藥部位就有8種之多。鱉還被人們認為是很有效的壯陽劑。日本東京大學藥學部研究認為,吃鱉可以快速消除疲勞,提倡運動員比賽前服用鱉湯。

產地環境

丁馬甲魚 丁馬甲魚

臨清市位於冀、魯、豫三省交界處,魏灣鎮處於臨清市的東南部,其境內大小坑塘、河流眾多,水源豐富,降雨充沛,氣候適宜,境內及其周邊地區沒有污染源,給丁馬甲魚生產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條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丁馬甲魚養殖基地。

歷史淵源

甲魚雖然不是魚,但自古以來把它視作“魚”,有著“魚”的美名,如甲魚、團魚、水魚等等。依據古代對甲魚的重視程度,應該說,從有池塘養魚,就起始養甲魚了。

甲魚在中國歷史上淵源流長,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設有專職“鱉人”,為帝王捕捉甲魚。春秋末年,年僅45歲的范蠡於公元前473年,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後,偕西施出逃齊國,隱姓埋名,定居於陶。從此,開始研究養魚,約在公元前460年撰寫了《養魚經》。其中就有:“至四月,納一神守;六月,納二神手;八月,納三神守。神守者,鱉也。”“納鱉,則魚不復去”的記載。這就是魚池內養鱉的佐證。換句話說,全國魚鱉混養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了。

山東是范蠡從事魚鱉養殖研究的重要地方。因此,山東養鱉時間是比較早的。漢代末期的“禮記”中分別記述了魚和甲魚的重要,並強調,不準捕捉幼甲魚,以保護資源。秦漢三國時期的《神農本草經》等都有鱉的記載。西晉陸機、潘尼寫《鱉賦》之文,賦曰:“穹脊連脅,玄甲四周”;“尾不副首,足不運身”;“縮頭於殼內”,“盤跚而雅步”。

另據《詩經·魯頌·閟宮》和《清平縣誌》記載,中華鱉之文化始於山東。戰國時,趙國基業的開創者、晉國卿大夫趙簡子就在臨清丁馬馬家湖飼養甲魚以壯雄師,距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這個記載是可信的。丁馬甲魚,歷史悠久。丁馬甲魚自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後唐時期至清代,一直被列為宮廷貢品,並設有養甲魚的專吏。據《清平縣誌》記載,原清平縣丁馬村馬家湖盛產甲魚,923年至947年,後唐皇帝李嗣源,後晉皇帝石敬瑭先後在此駐紮數年,屯兵萬餘,時值軍中瘟疫肆虐,但當地百姓患病者甚少,詢知食馬家湖甲魚可防治瘟疫,遂捉而食之,瘟情迅解,李嗣源諭馬家湖甲魚為“聖鱉”。自此,馬家湖甲魚便歷代受到保護,並加強了人工飼養管理,成了宮廷貢品。因當時數年駐紮兵丁、軍馬,丁馬因此而得名,丁馬甲魚也因此而聞名天下。

乾隆六下江南,都要在青陽驛館(今臨清市魏灣曾叫青陽鎮)停留,賞馬家湖煙雨、品丁馬甲魚。一次被丁馬甲魚之鮮美折服後,取丁馬:“黃河滾滾聯東西,運漕綿綿通南北”之地理優勢,寓:“皇運昌盛,家家有餘”之意,提筆御賜“黃運甲魚”之名,自此,丁馬甲魚又稱“黃運甲魚”。

生產情況

甲魚湯 甲魚湯

2015年,丁馬甲魚養殖面積達1010畝,年繁育丁馬甲魚苗種1200萬隻、年產成品甲魚4000噸、年加工能力5萬噸。

產品榮譽

2007年0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丁馬甲魚”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成為中國第一個甲魚認證的地標產品。

丁馬甲魚生態養殖科普示範基地先後榮獲“山東省漁業標準化基地”、“山東省中華鱉原種場”、“山東省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區”、“國家級綠色農業示範基地”、“國家級中華鱉原種場”、“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區”、“全省優秀科普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2008年,被中國科協、財政部評為“全國優秀科普示範基地”。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丁馬甲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山東省臨清市人民政府《關於申請給予丁馬甲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函》(臨政函[2005]31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山東省臨清市魏灣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苗種來源

來源於山東省中華鱉原種場。

(二)生產技術要求

1.池塘要求:形狀為長方形,坡比為1:2.5,防逃牆高大於0.9米,養殖水面4800平方米至5400平方米,水深1.2米至1.6米。

丁馬甲魚 丁馬甲魚

2.環境、土質要求:環境安靜,無工業污染。水源充足,水源水質符合GB11607的要求。土質符合國家無公害中華鱉生產場地土質標準。空氣品質符合國家GB3095規定的無公害中華鱉生產場地空氣品質標準。

3.水質要求:養殖用水必須使用黃河水與地下水調配,水質符合無公害中華鱉生產用水標準。pH7.2至7.6,溶解氧4毫克/升至12毫克/升,總硬度70毫克/升—79毫克/升,透明度25厘米—30厘米。清塘消毒用生石灰200ppm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水質調節每隔半個月用60ppm的生石灰或0.5ppm的聚維酮碘交替全池潑灑,定期補換水,使水質保持相對穩定。

4.養殖密度:放苗規格450克/只至500克/只,密度1隻/平方米至2隻/平方米。

5.飼料要求:人工配制飼料質量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規定,嚴格遵守《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國務院[1999]266號令)的規定。定期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和微生態製劑,增強甲魚的免疫力避免疾病的發生。

6.日常管理:嚴格按照養殖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管理,每天投餌、巡池2次,保持養殖環境衛生清潔。

7.飼養時間:100至120天。

(三)商品規格要求

類別 特大
規格(克/只) 500—600 600—750 750—1000 1000以上

(四)產品質量要求

項目 一級 二級 三級
活力 行動活潑有力,反應敏捷
寄生蟲 不得檢出
氣味 具有活甲魚固有鮮、腥味,無異臭味
背、腹甲 無傷疤 有極少傷疤 有少傷疤
體重與體高比(克/毫米) ≥22.6 ≥22 ≥21.4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體形橢圓,8對肋板骨明顯,前窄後寬,體薄片大,裙邊大而厚,背甲土黃色或茶褐色,腹甲淡黃色。

2.理化指標:蛋白質≥16%,脂肪≤0.7%,胺基酸≥14%。

專用標誌使用

丁馬甲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山東省臨清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