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指標
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億元大關,達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00元,增長35.6%;財政收入423萬元。交通狀況
省道S304線貫穿全境,丁(市)宜(居)路、丁(市)後(坪)路、丁(市)萬(木)路在此交匯,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2008年,改(擴)建大龍至石門、鄭家至三溪口兩條村道路,新建金山村道路,基本實現村村通達,60%的村通暢。產業狀況
(一)民營經濟工業經濟迅猛發展
全鎮有工業企業14家,5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4家,工業增加值2200萬元,工業品成交量2660萬元。丁市鎮充分利用資源和區位優勢,成功申報重慶市小企業創業基地,成為繼小壩創業園後全縣第二個創業小區。基地企業保有量預計50家以上,產值8000萬元,創稅500萬元,成為酉西片區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物流商貿興旺發達
丁市鎮境內有微型企業60家,個體工商戶620多家,帶動就業2000餘人。其中分布在丁市集鎮(丁市村8組、9組、12組)的個體工商戶530多家;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億元,物流集散1.1億噸;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億元,貸款總額0.22億元,分別增長42.9%、29.4%。
經濟中心地位凸顯
丁市鎮作為酉西片區經濟中心的地位日益凸顯。經濟輻射宜居、天館、萬木、後坪等多個酉西片區鄉鎮,帶動能力最強,宜居、萬木、後坪、天館、兩罾等周邊鄉鎮的居民,甚至湖南、江西、貴州等地商人呼朋結伴到丁市安家置業;片區派出所、工商所、國稅所、縣級法庭、交巡警平台等機構均設在丁市,是酉西片區辦事機構最多、功能最全的鄉鎮。
(二)三農發展
打造重慶市無公害山羊品牌
丁市是酉陽縣畜牧養殖大鎮,生豬、肉牛、山羊年出欄常年穩定在20090頭、7350頭、25130隻,肉產量3930多噸,產值常年保持在6500多萬元。丁市無公害黑山羊品種更遠近聞名,發展前景廣,市場需求大,是酉西片區的畜牧交易中心和重慶市無公害山羊養殖基地。
建設三大農村產業示範基地
沿酉龔路和沙溪至匯家公路10公里的現代種植示範長廊:打造以水果玉米、金絲瓜、砍瓜、倭瓜、核桃、大蒜、黃花、枇杷為主的特色產業品牌。
沿丁萬路建成重慶市無公害山羊林下養殖示範小區:有養殖戶23戶,山羊1000餘只,年產值300萬元。
丁市、鄭家、三溪口就地轉移勞動力示範基地:發展棉鞋加工、打火機零件組裝等各類加工小企業10餘家。
另外,全鎮發展烤菸2000畝、青花椒3800畝,種植青蒿、玄參等中藥材3500畝,年產值達2500多萬元。
(三)集鎮建設
丁市集鎮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控制區面積3平方公里,遠期規劃拓展至10平方公里。自2010年開始,相繼完成三大集鎮建設工程和3個市政設施建設,成為丁市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三大集鎮建設工程
文家灣移民新區,平地崛起的一座新城:建成區面積90畝,是政府新辦公樓所在地,該小區因統一的民俗風貌而聞名,民居500間,入住居民近400多戶1500餘人。
丁市商貿中心,酉陽西部的“碧津廣場”:建成區面積18000平方米;丁市老集鎮車站商貿中心建設,使老鎮煥然一新,破敗不堪、混亂擁擠的舊時面貌一去不復返。
新街風貌改造,酉陽鄉鎮當中我最美:實施街道美化、綠化、亮化及風貌房改造,讓新街面貌一新,宛如處子,成為酉陽西部經濟片區核心區、黃金旅遊路線上一道引人注目流連的亮麗風景。
三大市政建設工程
集鎮供水設施得到全面改造,使集鎮供水不足、停水頻繁的問題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決。
建成一個垃圾填埋場和垃圾收運處理系統,實現了集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建成3個市民文娛活動廣場和1條全民健身登山步道,使市民文體活動更加多姿多彩。
(四)社會事業
丁市是酉西片區的教育衛生高地。轄區內有1所縣級完全中學(酉三中)、1所中心校、1所完全國小、3所基點校、8所村小、1所私立初級中學和1所民辦幼稚園,有學生8200多人,教師370多人。
酉西片區的唯一一所縣級完全中學酉陽第三中學座落丁市,是酉西片區的第一大中學。教學樓、師生宿舍、體育場、食堂等功能區規劃合理、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是重慶市“綠色校園”。有教師220多人,市級骨幹教師8人,高級教師15人,教學班57個,在校學生近4400人;招生覆蓋萬木、宜居、後坪、天館等酉西片區鄉鎮19萬多人。在中央的直接支持下,該校還將新建學生宿舍樓6400平方米,逐步建成酉陽農村寄宿制學校教育高地。
丁市中心衛生院是酉西片區醫療條件一流的鄉鎮衛生院,擔負著全鎮及周邊地區20餘萬人的醫療、防治、保健工作,是集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衛生機構和城鄉醫療救助定點衛生院,也是酉陽唯一的殘疾人康復示範社區,屬國家一級衛生院。為進一步滿足民眾就醫需求,該衛生院將新增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床位20張,增設科室,添置新型醫療儀器設備,聘請2—3名主治醫師,打造全縣一流鄉鎮中心衛生院。
(五)社會民生
丁市在全縣率先實現五保老人敬老院集中供養;農村60歲以上老人全部納入社會養老保險,城鄉低保戶、孤兒五保、優撫對象、重度殘疾等貧困弱勢人群全部納入城鄉醫療保險。近年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三級醫療服務網路的逐步健全,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嚴格落實及鄉鎮中心衛生院的提檔升級和村衛生站“一村一站”目標的實現,使基層民眾看病貴、看病難得到極大改善。全鎮村公路通達率100%,“十二五”期間村村通暢工程正在穩步實施。農村集中式供水和人飲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分散式飲水和農網改造升級全面啟動。
近年來,隨著“五個重慶”、“六個酉陽”建設的深入實施和“民生10條”、“共富12”條和“民主法治15條”的有序落實,一個環境優美、生活富足的新丁市正崛起在武陵山區的大地。
資源狀況
丁市鎮礦產資源種類繁多。主要有重晶石、瑩石、鉛鋅礦、硫鐵礦、石灰岩礦等。水資源豐富,境內的後河,細沙河流經9個村,適宜多種魚類生長。境內盛產蕨苔、苦丁茶、老鷹茶。野生動物有野山羊、野豬、野貓、水獺、果子狸等。民俗文化
丁市鎮民俗文化濃郁,底蘊深厚。鄭家“馬馬燈”源遠流長,藝術精粹,融合彈、拉、說、唱、演等各種藝術,成為丁市鎮日臻完美的特色文化。休閒娛樂
兩合阡冬暖夏涼,距丁市集鎮1.5公里,是酉陽縣絕無僅有的避暑聖地[代碼]500242107:~200丁市村 ~201廠壩村 ~202鄭家村 ~203三溪口村 ~204大龍村 ~205金山村 ~206中壩村 ~207沙溪村 ~208匯家村 ~209石門村
[沿革]丁市鎮位於酉陽西部,東徑108度32分,北緯28度46分,駐地丁家灣,距縣城38公里,海拔566米,東與銅鼓鄉相鄰,西與天館鄉接壤,南與烏江畫廊毗鄰,北與宜居鄉連線。相傳元朝時期曾有丁姓人家在此居住,因此地位於兩山之間,地形狹長,於是取名為丁家灣。
明代酉陽為宣慰司,隸四川布政使司,其屬有九溪十八洞,丁市隸屬“治西洞”。光緒年間縣境劃為四路十八鄉,丁市劃歸為“西路四鄉”之中的西一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廢團練制為聯保制,酉陽縣政府將全縣劃為四個區,丁市屬一區聯保辦事處。民國三十年(1941)元月,因轄境過寬,鄉多難於治理,丁市鄉分解為丁市、天館兩個鄉,署治龔灘鎮。1942年置丁市鄉。民國三十七年(1948)二月,縣奉省令重新登記戶籍,整頓保甲,丁市隸屬第四指導區,署設龔灘鎮,直至1949年11月11日止。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7年,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丁市、金橋、匯家、廠壩、橋岩、下壩、上壩、木蘭、金山、岩銀、、協場11個行政村。2001年撤區並鄉在此建鎮。在此次行政區劃調整中將原中壩鄉、後興鄉的小灣村、鋪子鄉的後河村、大龍村、茶溪村、小崗鄉的大華村、溪口村、馬鞍村、楊家村、鄭家村、董河鄉的銀房村劃入丁市鎮。解放後至現在,丁市鎮先後經歷了第四區、第十區、第十四區、撤區並鄉鎮等7次行政區劃調整和人民公社、鄉、鎮3次行政區劃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