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丁崗鄉,位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境內。民國18年(1929)建鄉,後一度被撤銷,1949年復建丁崗鄉,1959年建丁崗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鄉。位於縣境東部,東為石橋鄉,南連丹陽縣埤城鄉,西接諫壁、黃墟鄉,北倚大港鄉,總面積41.6平方公里,耕地39009畝,轄20個村民委員會,241個村民小組,7835戶,28557人。
具體情況
丁崗鄉的地形北寬南窄呈三角狀,北部最寬處約8.5公里,南北長約7.5公里,屬丘陵地帶,有大小山頭18座,分布於嚴家之西和姥山、華墅之南。舊時僅河道兩條,蓄水量小,旱谷、水稻各半,屬望天收之地。建國後,築饒巷、姥山、壩塘、櫻桃灣水庫4座,新開北引河,疏浚河溝7條,建新竹、厚角等電灌站38座,開水渠4公里,裁直、拓寬太平河,在其西端鑿2100米的紀莊地下引水渠(義名雙慶洞),與新竹河連線,引長江水澆灌境內中部農田。擁有大中型拖拉機7台,小型拖拉機421台,排灌動力機械119台,有效灌溉面積2.78萬畝。1985年糧食總產量1666.15萬公斤,年均畝產554.5公斤,水稻單產440公斤,比1978年分別增長32%、54%和88%。副業方面:產繭2.64了公斤,水果4.07萬公斤,出欄生豬1.44萬頭,家禽6.23萬隻,鮮蛋23.39萬公斤,蜂蜜3740公斤,成魚90噸。總產值287.52萬元。
鄉辦工業興起於70年代。1985年有農具廠、低壓電器廠、鞋廠等23家,總產值813.62萬元。村辦廠94個,總產值1155.7萬元,其中紀莊村辦廠總產值354萬元,紀莊鞋廠的皮鞋遠銷美國、法國、日本等十多個國家;紀莊丹徒縣第三食品機械廠生產的自分離磨漿機,在全國“星火計畫”成果交流會上獲金質獎,被評為“星火計畫”示範企業;華墅實驗廠的水下立體音響設備,獲37屆國際布魯塞爾尤里卡博覽會發明獎。個體工業總產值228.79萬元。
1985年社會總產值4109.4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141.55萬元,農業總產值1214.94萬元,收益分配人均494元。
境內交通發達,鎮澄公路橫穿腰部,與之相接的葛新、葛黃、紀黃、紀青等公路向四面輻射,過境客車日達百餘班次。另有市、縣農村公共汽車及揚中至南京、上海過境定點停靠客車。
1985年有國中4所,教師68人,學生1154人;丹徒縣農業科學研究所設於葛村,附設農業學校,為全縣培訓農業技術人員;國小32所,教師110人,學生2954人;鄉醫院1所,醫護人員33人,病床21張。位於平昌村東南的西周遺址斷山墩(又名斷繩墩),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鄉政府駐地丁崗鎮,據孫氏宗譜記載:
宋靖康時,安徽霍丘人孫暉勤王,阻敵殉難揚州,帝嘉其忠義,賜潤東丁崗田百頃以為子孫食邑,其子孫法遂就食邑而居丁崗。至明萬曆年間,孫氏散處四方,而居潤之丁崗者獨盛,動以千計。“其間竹木蒼蔥,棟宇鱗集,孫氏宅也。”由此可見丁崗古時之盛貌,惜屢遭戰亂,焚毀過半。解放初,僅有小街1條,長約300米,與後新建築的主街道成“十”字形,新街長約1公里,寬5米左右,縣屬供銷社、銀行、稅務所、郵電局、糧管所等單位,鄉屬工廠、醫院、文化站、電影院等均設於鎮,有個體商販10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