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在本書中,英國暢銷哲普作家巴吉尼精心設計了100種思想實驗場景,引導出100個哲學問題。與其說這些問題是邏輯難題,不如說是邀請書,邀請讀者認真思考具有挑戰性的100個問題。相應地,巴吉尼並不向讀者提供或對或錯的答案,而是探索某些方式,來梳理它們提出的實際議題。人生經常面臨許多抉擇,也經常遇到許多令人不解的現象,而且都找不到答案。沒錯,這些就是哲學問題。你可以選擇不面對哲學,卻無法逃脫哲學問題的糾纏。。在這種流行文體中,巴吉尼因其思想的清晰,顯得出類拔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書中,英國哲學普及作家巴吉尼精心設計了100種思想實驗場景,引導出100個哲學問題。與其說這些問題是邏輯難題,不如說是邀請書,邀請讀者認真思考具有挑戰性的100個問題。相應地,巴吉尼並不向讀者提供或對或錯的答案,而是探索某些方式,來梳理它們提出的實際議題。諸如:
1.一位素食主義者面對一隻希望在人類餐桌上而獻身的豬該怎么辦?殺死一隻無腦雞是否比拔起一根胡蘿蔔更野蠻?
2.網路虛擬外遇擁有出軌的所有快樂卻沒有第三者,這算不算不忠?該如何界定婚姻中真正的背叛?
3.作為一名科學家,瑪麗知道一切有關紅色的知識,然而瑪麗是一名色盲患者。心靈與身體是同一的還是同時並存的兩個不同的東西?
4.你在ATM機前提取100美元,你卻拿到1000美元現金和一張100美元的收據,賬戶也一切正常。沒有某個人受損失。這是天上掉餡餅嗎?
5.一個凡事依從理性的人,吃光了家中所有的食物。他的家住在離兩家相同超市同樣近的地方。該選擇去哪一家才算符合理性呢?
6.婚姻中的兩個人都偷偷地保護好自己的財產,沒有人因交出信任而受到欺騙,理性抉擇保護了他們免於婚姻的最差結果,然而最美滿的婚姻是否也因此失之交臂呢?
7.你是一個以“不浪費,不欠缺”為人生信條的人。當你的貓不幸被車撞死了,但它還是一塊完整的肉,該不該煮來吃?

作者簡介

作者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英國哲學家和作家,是英國《哲學家雜誌》的共同創辦者和主編,是《衛報》、《獨立報》和BBC撰稿人,也是BBC第4電台《在我們的時代》欄目的定期嘉賓。他的主要作品還包括2003年出版的《哲學家在想什麼》(中譯本已於2007年由上海三聯出版)和今年最新出版的《一隻贏了彩票的鴨子——和其它99個糟糕的論點》。

編輯推薦

人生經常面臨許多抉擇,也經常遇到許多令人不解的現象,而且都找不到答案。沒錯,這些就是哲學問題。你可以選擇不面對哲學,卻無法逃脫哲學問題的糾纏。從芝諾悖論到尼采的永恆回歸理論,歷經印度拋餅悖論和柏拉圖的洞穴,巴吉尼會問,為人們還沒有做的事情而懲罰他們是否對?我們如何能夠區分我們是醒著的還是在做夢?本書的故事來自諸如《美國狼人》、《在倫敦》和《少數派報告》這樣的電影,以及電視、文學和哲學經典,這使得哲學不僅拓展心智,而且有趣。在這種流行文體中,巴吉尼因其思想的清晰,顯得出類拔萃。

圖書目錄

前言
致謝
附註
邪惡的魔鬼
光纖傳送
印度人與冰
虛擬出軌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幸運之輪
沒有贏家
善良的上帝
老大哥
無知之幕
特修斯船
海灘上的畢卡索
到處都是黑白紅
讓你受益的銀行錯誤
平凡的英雄主義
比賽中的龜
選擇拷打
理性的要求
揭穿謊言
詛咒生命
埃皮芬之地
救生艇
盒子裡的甲蟲
方的圓
布萊登的難題
疼痛的殘餘
履行義務
恐怖的情景
生命依賴
記憶由此構成
僅此而已
解放西蒙
自由言論話亭
不要怪罪我
最後的訴求
先發制人的正義
自然藝術家
我是一個大腦
中國式話亭
搖擺木馬的贏家
獲取藍色
拿了錢就跑
未來的震驚
至死才分離
看不見的園丁
阿米巴人
兔子
邪惡的天才
部分之和的漏洞
好的賄賂
桶中之腦
數量還是質量
雙重煩惱
難以捉摸的自我
可持續發展
全景漩渦
吃掉家貓提德斯
神的旨意
眼見為實
要聽我的話,別跟我的樣
月亮是個乳酪餅
我思,故我在
我真的知道嗎
扼殺於搖籃之中
靈魂轉世不變
贗品
印度拋餅悖論
不可思議的疼痛
可十白的人生
突擊檢查悖論
不能切斷的維生設備
解放鸚鵡波西
做一隻蝙蝠
到處都有水嗎
古阿斯指環
裝有晶片的大腦
替罪羊
拿上帝打賭
發條橙
心與腦
感覺與感受力
搭便車者
黃金法則
快樂原則
子虛烏有之人
為藝術而藝術
公平的不平等
毀滅記憶
殺少數人,還是讓更多人死
感知並非存在
無人受損,就可為惡
自治政府
行屍走肉
連鎖推理悖論
惡的問題
自家人優先
道德運氣
體驗機
給和平一次機會
雀巢咖啡館

書摘

邪惡的魔鬼

有什麼東西是不證自明因而不可懷疑的嗎?有沒有可能我們的生活不過是夢囈或者世界只是我們想像的虛構呢?這些觀念雖然看上去古怪,但構想出這樣的問題只是想說明物理世界的實在是可以被質疑的。
但是,還有一些觀念看上去是如此清晰自明以至於它們必須是真的。例如,不管你是醒著還是在睡覺,2加2都等於4。不管這個真實的或想像的世界是否包含有三角形,一個三角形必須有三條邊。
但如果這是上帝或一些法力無邊卻心懷惡意的魔鬼在戲弄你呢?難道不可能是一個邪惡的靈魂在愚弄你,讓你把錯的當成是對的嗎?我們不是見過催眠士讓人從1數到10,而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漏掉了7嗎?又怎么解釋一個人在夢中聽到鐘樓的4聲鐘響,卻百思不得其解:“真奇怪。這個鍾居然在1點的時候敲了4下!”
如果邪惡魔鬼的存在是可能的,那么還有什麼東西是不能懷疑的呢?
資料來源:雷內·笛卡兒,《第一沉思錄》,1641年。
哲學家們有一個習慣,就是找出一些我們認為我們知道的事物,然後給出理由使我們懷疑我們究竟是否真的知道。自然法,物理世界,上帝,善,他人的心靈,正義,時間——哲學家們已經找出了許多理由來質疑它們。
為了推進這種深刻的懷疑論證,這位哲學家需要運用一件他不能懷疑的事物:他自己理性思考的能力。因此,舉例來說,時間的存在是可以被質疑的,因為傳統的時間概念包含著許多矛盾。這些矛盾包括違背了基本的邏輯原則,如不可能同時在場又不在場。正是能夠認識邏輯悖論的這種能力讓這位哲學家可以思考並證實他的懷疑。
但是如果我們在一位騙術高明的魔鬼的影響下,這種可能性由17世紀的法國哲學家雷內·笛卡兒第一次提出,那么我們把這些基本的邏輯原則當作是真的則可能是錯誤的。可能在我們看來它們是顯而易見和不證自明的,但同樣在催眠士控制下的人也會認為8在6之後是顯而易見和不證自明的。而對那個受到迷惑的做夢者來說,也許在1點的時候敲4下是顯而易見和不證自明的,而我們都“知道”它實際上只是在4點的時候敲了一下。
一位騙術高明的魔鬼這種觀念可能看上去有點誇張,但是同樣的質疑也可以由其他方式引出。我們可能只是瘋了,我們的精神錯亂讓我們誤以為別人不是以我們這樣的方式來看待世界的。或者有可能進化賦予了我們所有人的頭腦一套有缺陷的邏輯原則。還有可能是因為如果我們把一些錯誤當成是“顯然真的”會讓我們更適應生存。這個魔鬼也許可以由我們的DNA來破譯。
這個思想實驗的天才之處就在於,為了判斷其真實性,我們不得不依賴於這個測試原本想要質疑的東西:我們理性思維的能力。我們只能通過盡其所能地思考來判斷我們是否能夠思考得好。因此我們不能把自身與我們試圖從一個中立的立場來評價它的思考能力二者截然分開。這就像為了測試其準確性,試圖用一個可疑的秤來稱自己的重量。
可能這就是這個思想實驗教給我們的:我們的理性能力是任何嚴肅思考得以進行的基礎。我們可以通過艱辛的思考來質疑任何一個特殊的推理是否合理。但我們不能懷疑我們普遍的理性能力是否有缺陷。最多我們可以說它看來可以很好地服務於我們。這是不是就足以充分地維護理性了呢,或者它削弱了理性?

光纖傳送

對斯泰利奧來說,電子傳送機是唯一的旅行方式。以前從地球到火星要好幾個月,還要被囚禁在一個擁擠的機艙里,外加一份遠非完美的安全記錄。而斯泰利奧的電子傳送機改變了所有這一切。現在旅行只需要幾分鐘,並且到目前為止它百分之百的安全。
但是,他現在要面對一起官司,一位不滿意的顧客控告說這個公司事實上謀殺了他。他的理由很簡單:電子傳送機通過分子掃描你的大腦與身體,毀滅它們,然後把信息傳送到火星,再將你在火星上重組。雖然看上去在火星上那個人的外貌、感覺和思想與被催眠並穿越時空的這個人是一樣的,但原告卻認為實際上發生的事情是:你被謀殺了,然後被一個複製人取代了。
在斯泰利奧看來,這是荒謬的。畢竟,他已經通過電子傳送機旅行過很多次了,而且他從沒感覺他死了。的確,如果這位原告真的相信他被這個過程謀殺了,他又怎能把這個官司告上法庭呢?
然而,當斯泰利奧又一次進入電子傳送機的操作室,準備按下那個將他分解的按鈕時,那一刻他的的確確懷疑他要做的是自殺……
資料來源:德瑞克·帕菲特,《理與人》,第10章,牛津大學出版社,1984年。
我們的持存依賴於什麼?在通常的情況下,我們會說是我們身體的持續運轉。但是既然沒有身體的哪一部分不能想像被一個人工合成的替代品來取代,也許這並不必然是真的。那么是不是只要我們的意識在繼續,我們就持續存在呢?如果有一天,根本沒有這樣一個人在醒來的時候認為他就是我,有我的記憶、計畫與個性的時候,那日,我就已經死亡了。
個人同一性的“心理連續性”理論有一種直覺上的吸引力。這僅僅因為它看上去反映了我們的基本直覺。我們可以讀懂像卡夫卡的《變形記》這樣的故事,其中一個男人在一隻甲蟲的軀體中醒來。我們馬上就能意識到這個男人就是甲蟲,因為他的心靈寄居其中。心理的而非物理的連續性表明了他是同一個人。
但是在電子傳送這個例子中,雖然我們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那樣擁有心理的連續性,看上去無可爭議的是,它還是像一個複製品,一個克隆。而一個複製人和被克隆者並不是同一個人。說它們是相同的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才說得通,從同一個模子裡鑄造出來的兩尊塑像是相同的:它們在每一個細節上都是相同的,但它們仍舊是不同的實體。如果你毀掉一個,另一個還是好好的。
並非斯泰利奧不清楚他的傳送機是如何工作的。他只是不清楚嚴格說來他的機器每次克隆他這個事實有什麼意義。就他而言,他所在意的是走進操作室就能在另一個行星上醒來,而其物理機制是無關的。
如果這聽上去是油腔滑調,那么請花一秒鐘考慮這種可能性,幾年前的一天晚上,你在睡夢中被綁架,經過電子傳送機的處理,不知不覺中又回到了你的床上。如果這樣的事發生了,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因為作為一個持存者,你對進行中的生活的意識經驗與它沒有發生相比是一模一樣的。電子傳送的事實同樣讓你的生活和世界與之前的完全相同。
那么,也許詢問斯泰利奧是一個複製人還是同一個人是一個虛假的問題。也許我們應該問的是對我們過去和未來的存在有意義的事。而可能不管答案是什麼,必要的是一種心理的連續性。

印度人與冰

達拉·古普塔一輩子都在拉賈斯坦沙漠靠近賈沙摩爾的一個村莊裡生活。1822年的一天,她正在做飯的時候,突然聽到外面一陣騷動。她循聲望去,看到她兩年前出門旅行的表兄馬哈維爾回來了。他看上去很健康,吃過飯之後他就開始描述他的歷險了。
他的故事裡有強盜、野生動物、雄偉的大山以及其他一些讓人難以置信的景觀和冒險。但最讓達拉吃驚的是他聲稱看到了某種叫“冰”的東西
“我去到了很寒冷的地方,那裡水停止了流動而形成了一種堅固的、半透明的塊狀物,”馬哈維爾繼續說道,“更讓人吃驚的是在水與液體變厚的地方竟然沒有中間狀態。自由流動的水只是比這些凝固的液體稍微暖和一點。”
達拉不想在公共場合質問她的表兄,但她根本不相信他所說的。因為他說的與她所有的經驗相違背。如果有旅行者給她講噴火龍的故事她是不會相信的,她也不會相信這個關於凍的胡言亂語。她暗自慶幸說,自己的聰明才智才不至於被騙呢。
資料來源:大衛·休謨,《人類理智研究》,第十章,“論奇蹟”,1748年。
達拉怎么會是對的呢?從某種意義上說她顯然是錯了嘛。我們知道馬哈維爾對凍的敘述是不可以與火龍的故事相提並論的,相反它是對水在凝固狀態的一種準確描述。
但從另一種意義上說達拉又是對的,因為我們有時會因為正確的理由而犯錯誤。例如,一朝致富的圖謀。絕大多數使用電子郵件的人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信息,承諾說只需支付“小部分”費用就可以賺很多錢。由於它們幾乎無一例外是騙局,而考證其可信度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所以唯一理性的行為就是不去理睬它們。但是,這意味著有可能哪一天你會忽略掉一個真正的機會,因而放棄了巨大的財富。這封特別的郵件不是一個騙局,但當你認為它可能是的時候,你的推理仍然是正確的。
這一點同樣適用於達拉。我們不應該相信被告知的所有關於自然界如何運轉的描述。當人們告訴我們他們只要用腦袋想就可以浮起來或讓鐘錶停止,或者可以用水晶來治病的時候,我們當然應該保持懷疑。我們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它們要么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撐,要么只是騙局。我們無需構想說這些話的人都是騙子:他們也許只是犯了錯誤或者推理能力糟糕而已。
然而,問題在於有時有些事情的確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我們認為自己已經知道的事情。我們不能因為一個觀念與我們先前的觀念不符就不去理會它。相反,我們要有足夠的理由才能這樣做,因為那些被堅信和被樹立起來的觀念應該比一個個人或一個小群體所相信的與之相反的觀念承擔更重的論證負擔。
這就是達拉有問題的地方。一個人的證詞,即使這個人是她的表兄,也不足以反駁她對自然界的所知——液體是不會在某個不可思議的溫度變成固體的。但是她也應該承認她沒有去過她表兄到過的那些寒冷的地方。因此,她自身的經驗是有限的,但對於超出她經驗的東西她只有表兄的言詞而已。達拉的不相信是讓她的知識變得更狹窄了呢,還是為了不在更多的場合受騙、犯錯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呢?

虛擬出軌

像許多結婚多年的人一樣,迪克對這種關係已經感到厭倦了。日子過得毫無激情。事實上,迪克和他的妻子幾乎不睡在一起了。但是,迪克從沒想過要離開他的妻子。他愛她,並且她也是孩子們傑出的母親。
他完全清楚這種問題的通常解決辦法:出軌。你只需要接受這個事實:你的妻子滿足你的一些需要而你的情婦滿足另一些。但迪克不想背著他的妻子做這樣的事,並且他也清楚即使他這么做,他的妻子也不會這樣做。
因此當迪克聽說虛擬出軌有限公司(“甚至比真的還要好!”)時,他開始認真地考慮起來。這個公司提供一種服務,為你製造一起虛擬性愛。它不是和網路另一端的一個真人進行一次性的網路性交,而是在一種虛擬實在的環境下讓你和一個模擬人“睡覺”。它讓人感覺就像真正的性交,但實際上,你所有的經驗都是由電腦刺激你的大腦造成的,它讓你感覺你就像真的在做愛一樣。
它擁有出軌的所有歡樂,卻沒有第三者,因此不是真的不忠。迪克有什麼理由說不呢?
為什麼不忠讓我們困擾呢?有人說我們用不著這么煩惱,這不過是由於我們的文化讓我們對一夫一妻制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性與愛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們讓性交這種生理驅動的行為去破壞一段美好的關係,那我們就是傻瓜!
如果一夫一妻制的需要只是文化的假象,那么它是如此的根深蒂固。許多進入自由性愛社區或嘗試著交換性伴侶的人,在看到他們所愛的人與其他人睡覺時,都禁不住會嫉妒。我們被告知應該扔掉的難題看來並不僅僅是一些需要被克服的心理障礙。
所以,如果不忠對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個問題的話,那么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如此煩惱呢?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的伴侶使用虛擬性愛這種服務我們的感受如何會幫助我們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不反對網路性愛,那說明出軌的核心要素是第三者的存在。我們最親密的關係一定是一對一和排他的。傳統的一夫一妻制正是我們想要維持的。
但是如果我們反對這種虛擬出軌,那說明有沒有第三者根本就不重要。事情的關鍵不在於一方是否去找了別的人,而在於對夫妻關係的背離。依照這種觀點,當迪克打開電腦進人虛擬性愛時,他所發出的信號是他不再把妻子視為他希望表達性需要的對象。
出軌是一段關係存在問題時的一種症狀,而不是引起這些問題的第一原因。這才是迪克尋找虛擬情人時不安的來源。而這當然是真的,因為甚至在迪克登錄上網第一次尋找那令人激動的模擬性愛之前,他就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認為自己的妻子性感了。所以虛擬出軌不是解決核心問題的方法,而只是在逃避問題。
在真實的世界裡,不忠之所以困擾我們的原因是複雜的。反對虛擬出軌的人也許會更強烈地反對真正的肉體出軌。迪克的例子讓我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於不忠的一個方面:究竟達到怎樣的。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在做了40年的素食主義者之後,馬克斯·伯格現在準備坐下來享受一頓由豬肉香腸、卷燻肉和油炸雞胸肉構成的盛宴了。馬克斯一直很想念肉食,只不過他的原則總是能戰勝他烹飪肉類的欲望。但現在他可以良心無愧地來吃肉了。
香腸和燻肉來自他一周前碰到的一頭叫做皮瑞西拉的豬。這頭豬接受了基因改造所以能講話,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被人吃掉。在人類的餐桌而終是皮瑞西拉一生的夢想。在她上屠宰場的那天,她醒來之後一直滿懷著期待。在她興沖沖地跑向舒適而人道的屠宰場之前,她已經把所有這些都告訴馬克斯了。聽完她的故事之後,馬克斯覺得不吃她就是不尊重她。
雞肉則來自一種基因改造過的鳥類,這種鳥類被切除了“大腦”。換言之,它就像植物那樣生活,沒有對自我、環境痛苦或喜悅的意識。因此,殺掉它並不比拔起一根胡蘿蔔野蠻。
但是,當盤子擺到他面前的時候,馬克斯感到一陣反胃。這只是一生都是素食主義者的馬克斯的一種反射性反應呢,還是一種合理的精神痛苦的生理表征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