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月
中國稱為“元旦”(與古代元旦含義不同)。
1月的節日/紀念日
1月1日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新年,
1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黑人日。
1月26日是澳洲日。
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是國際麻風日或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其它:
在1月,太陽穿過黃道帶的人馬座和摩羯座。
在平年,1月開始於與10月一個星期的同樣一天。
在閏年,1月開始於與4月和7月一個星期的同樣一天。
一月是在新熱血英豪的風流回憶里的一位成員。
1月羅馬傳說
在羅馬傳說中,有一個神叫雅努斯,由於觸動天怒,被罰到世上受苦與飽嘗磨難。
來到人間,他被分做一對雙胞胎兄弟,各得到了一半的性格,也各自掌握了他的一半命運。
這是羅馬的一個小鎮,因為年年的戰爭和天災,他們的出生並沒有給父母帶來應有的喜悅,而是沉重的負擔。
在他們四歲的時候,父親服兵役,在一場戰爭中死去。第二年,母親也在一場災禍中告別人世。死亡,總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但這對幼小的雙胞胎卻偏偏活了下來,因為這只是他們苦難的開始。
弱小並不適合生存,兩兄弟在乞討和風雨中苦苦支撐,相依為命。這一切造就了他們堅強的性格和非凡的體魄,可性格的差異,注定了他們的分離。
哥哥說住西邊好,那兒的落日很美,弟卻非要住東邊,因為初升的太陽能叫他起床。哥哥每年要去母親的墳前拜祭,是習慣也是感情的緬懷,弟弟總是說,過去的已經過去,他只希望每天都一樣美好,他當然不會去。所以往往是這樣的:他們不同的性格,卻有著同樣的結果——孤獨。但,他們對那一個女孩並不是這樣,想起他,兩兄弟是同樣的幸福。那是一個曾經幫助過他們的女孩子,善良溫柔,大大明亮的眼睛,細細的長髮,幾乎同時打動了兩人的心。“看,你們那么強壯,為什麼要乞討呢?去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相信你們以後一定會很棒的!”她微笑的話語,象夏日的大雨,有點清冷,有點疼,卻清洗了所有的污垢。他們相信,她一定是神,上天賜予他們的女神!她告訴他們,她的名字叫瑪雅。
“我將來一定會娶她!”哥哥說。“我也會!”弟弟回答。
這是場還未開打的戰爭,但競爭已經開始了。
這之後,兩兄弟正式分開了,各所其力,自力為生。
也許,兩個人的遭遇,總是上天來把他們綁在一起,可不同方向的用力,注定這棵繩脆若棉絲。本來就已殘缺的親情,隨著兩兄弟的分道揚鑣,更加支離破碎了。
一個人的天空多數是陰暗潮濕的,只有想起那個女孩的時候,哥哥的心中才會有片刻的彩虹。哥哥給人跑腿送信,忍受著老闆總嫌太慢的辱罵,給人提東西、看門,處處遭到旁人的冷眼,他去幫忙打鐵,不小心傷了自己,結果卻是老闆一腳踢處了門。16歲,看上去已經長大的哥哥,入伍當兵,開始了一場接一場的戰爭。
戰爭是殘酷的,身邊的人總是一個接一個的死去,死去的人是沒有價值的,他們死後甚至連屬於自己的地方都找不到。父親曾經也是這樣么?他死去的地方是什麼樣呢?哥哥總是問自己。還有瑪雅,她怎么樣了呢?想到瑪雅,哥哥總會在戰鬥過的地方采一些花,他要帶回去給她。另一場戰鬥開始的時候,那些花早焉了,他會把它埋進土裡,打完仗,再采些新鮮的,只要他還活著,他就會把這些花帶回去獻給她。
戰爭終於結束了,哥哥沒有被奪去生命,甚至完好無損,只留下了一身的傷疤。傷疤是活著人的標誌,見證的是死亡、悲哀和無盡的孤獨,它說,戰爭沒有勝利者。死人也有傷疤,但那是留給別人的,活著人的傷疤是留給自己的。
當統帥瑪爾斯在廣場上念著凱旋英雄的名字的時候,哥哥沒有絲毫的喜悅,他只想快一點見到瑪雅,還有找到世上最後的親人——弟弟,弟弟啊,他在那兒呢?
弟弟自從和哥哥分手後,也同樣給人打小工,後來存了點小錢,做起了商人。他認為商人是適合自己的,因為他能告訴人們,他的商品能帶給他們多么的方便和美好。他在一個城鎮和另一個城鎮之間穿行,常常與狼蟲虎豹為伴,常常面對騙子和強盜。這一切沒有把他難倒,因為只要想起瑪雅,他似乎有看到了奮鬥的目標。他會從他的商品中留下一件,留給瑪雅。可當有新的商品的時候,他又會丟掉前面的,再挑一件,他只想給她最好的。哥哥嘛,弟弟想過他嗎?沒有,他知道他們會再想見的。果然,他們一起出現在瑪雅的面前。
他們都是來跟瑪雅求婚的,還好,這位善良的姑娘仍然記得他們。那一晚,這對幾乎同樣相貌,同樣堅毅眼神的兄弟,給她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之後看到兩人聽了她的話,自力更生,吃苦耐勞,心中總是默默為他們祝福祈禱。他們的奮發圖強,也給她帶來了快樂的目標,原來幫助人不也是快樂之源嗎!從此,小鎮的人們總能享受到她春天般的微笑和春天般的熱情幫助。
這一次,又看到了兩兄弟,瑪雅的心撲撲直跳,神啊,難道這是命運!太好了,他們還活著!
“瑪雅,美麗的姑娘,請接受我的鮮花和祝福吧!在過去的每一個日子,我用心凝結成露水,澆灌著這束和你同樣美麗的鮮花,您一定要接受它,也請你接受我,好嗎?想想那個你使我們心靈頓開的晚上,多么美好啊,想想你過去的每一個日夜,我相信你同樣過得美好和快樂,讓我們一起把那些美好編織,好嗎?到我們老的時候,我一定把它們編織成一頂花冠,帶在你的頭上,我親愛的女神,和我一起來吧!”哥哥說。
“美麗善良的女孩,忘掉昨天吧!看到我手中的水晶球了么?它正和天空的星星耀著光呢。明天一定有一個更加燦爛的太陽!和我一起吧!我會帶你去看山、看海,我們忘掉一個一個昨天,去追尋一個又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那樣,你一定會快樂到老!”弟弟說。
瑪雅,這位善良美麗的女孩,他們說的都那么美好,她該怎么辦呢?到底跟誰在一起更好呢?“讓我想想吧,我的英雄們,明天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我會給你們回答的!”
瑪雅的心在這一夜真亂,神啊,幫幫我吧,在他們之間我該做如何的選擇呢?
哥哥的話很對啊,昨天的那些日子多好啊,看著那些幫助的人露出微笑,那是怎樣的心滿意足,心兒總也不禁跟他們露出微笑來。可弟弟的話也沒錯啊,想著明天,想著更加溫暖的旭日,那又是多么讓人嚮往呢。他們就好象被分割的兩面,一個是昨天,一個是明天,瑪雅可缺一不可啊!
瑪雅這一夜想了很久很久,第二天,她給了這對雙胞胎她的回答:“對不起,可愛的人兒,我不能在你們之間做出選擇,因為不能只擁有你們之中的任何一個。只有哥哥,我只擁有昨天的種種美好,可望不到明天的希望;而只有弟弟,我可以夢想和看到明天的很多很多,可我失去了那些美好的過去,失去了過去,我又怎么來證明我自己呢?其實你們不也一樣嗎?哥哥不能失去弟弟,弟弟也不能失去哥哥,要知道,你們是唯一的親人了,失去任何其中的一個,你們的人生不就有很大的缺憾嗎?還是讓你們來擁有我吧,在你們心中!當你們的心凝結在一起的時候,你們會發現那樣的生活多么美好。而我,我會象擁有其他人那樣,擁有你們,在我的心裡!”
這是兩兄弟都沒想到的結果,這許多年的夢似乎成了泡影,兩兄弟背靠背思忖著。過往的一切一幕一幕出現在心頭,相依為命的日子,分離後各自嘗受的苦難,雖然生存了下來,可孤獨無時無刻在噬咬著心靈。哥哥總是沉浸在過去的悲情和點滴的快樂里,讓陰狸布滿自己的天空,弟弟雖然無時都往前嚮往,可怎么也望不到頭,他們都似乎喪失了對方的一半!
想到這兒,兩兄弟似乎同時頓悟。這時天空忽然雷聲大作,電閃雲集。只見兩人身體在一片五彩的幻光中互相融合,慢慢地合成了一體,只留下了兩張臉沒有融合在一起。這兩張臉,一張望西,一張眺東,一張是回顧過去,一張是眺望未來。他便是羅馬傳說中的守戶神,他的拉丁文叫Januarius,也就是January,一月的意思。
而那位善良美麗的姑娘便是下界來幫助他的女神,她的名字拉丁文叫Maius(瑪雅),也就是May,五月的意思。她是司管春天和生命的女神。
1月的象徵
星座
[摩羯座](12月22日-1月19日)和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其中,1月19日和1月20日是雙星座(摩羯座和水瓶座)
誕生花
雪花蓮
誕生石
石榴石
January
一月跨越舊年和新年,在羅馬傳說中,有一位名叫雅努斯(Janus)的守護神,生有前後兩副面孔,一副回顧過去,一副眺望未來,一月因其得名。
農曆一月
別稱
我國農曆一月別稱有:孟春、正月、端月、元月、新正、開歲、嘉月、瑞月、陬月、孟陬、柳月、初月等,各別稱來源及涵義如下:
孟春 根據《國語辭典》:孔穎達.正義:“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若兄弟三人,則稱孟、仲、季。顯然,“孟春”稱呼將新歲首月看做春季之始。據《呂氏春秋通詮》所載,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春季三月,第一月為孟春,第二月為仲春,第三月為季春。
正月 “正陽之月”。原指我國古歷( 夏曆、殷歷、 周曆)一年的第一個月,即通常意義上的歲首。夏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殷歷以建醜之月為正月,周曆以建子之月為正月。自漢武帝以來僅指夏曆一年的第一個月。
據香港商務書局解放前的老本繪圖重增《幼學瓊林故事》卷一歲時篇。秦人歲終祭神曰臘,故至今以十二月為臘。始皇當年御諱曰政(嬴政),故至今讀正月為征。 而秦始皇為什麼名政?據傳,秦始皇帝正月在趙國降生,故取名“趙政(趙正)”。可見,正月之正,原讀仄聲。至秦避諱而改平聲。
注意,正月之正讀平聲源於避秦王諱,但今天的正月是自漢武帝以來僅指夏曆一年的第一個月。
新正 正月是新年第一個月,故曰新正。如“新正伊始” 。
端月 是指農曆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後來,秦始皇即位,由於秦始皇正月在趙國出生,取名“趙政(趙正)”,《史記索隱》在《秦楚之際月表》“端月”下注稱因避始皇諱,改“正月”為“端月”。(又,一九七五年底,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考古發掘戰國末至秦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簡,有一批叫做《語書》的竹簡,其中幾處遇到“正”字,都作“端”字,如“以矯端民心”,“毋公端之心”等,“端”應為“正”。顯然是為了避始皇諱而改的。但在《史記·李斯列傳》“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並不諱“正”。)端,頂也,仍是開端伊始的意思。
元月、初月 “元”有開始的意思。一月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所以陽曆的一月稱為元月。在我國古代,元旦、元辰皆指正月初一。初月之初,取義“第一、首發”之意。
柳月 正月銀柳插瓶頭,稱柳月。
嘉月、瑞月 一月標誌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新年新氣象、新年新希望,故稱一月為嘉月或瑞月,意思是美好的月份。
孟陬 、陬月 《爾雅·釋天》正月為陬。《史記·曆書》閏餘乖次孟陬殄滅。
與公曆對照
年 份 | 公曆月份 | 天數 | 年 份 | 公曆月份 | 天數 |
2007丁亥年 | 2月18日—3月18日 | 29 | 2008戊子年 | 2月7日——3月7日 | 30 |
2009己丑年 | 1月26日—2月24日 | 30 | 2010庚寅年 | 2月14日—3月15日 | 30 |
2011辛卯年 | 2月3日—3月4日 | 30 | 2012壬辰年 | 1月23日—2月21日 | 30 |
2013癸巳年 | 2月10日—3月11日 | 30 | 2014甲午年 | 1月31日—2月28日 | 29 |
2015乙未年 | 2月19日—3月19日 | 29 | 2016丙申年 | 2月8日——3月8日 | 30 |
2017丁酉年 | 1月28日—2月25日 | 29 |
傳統節日之春節(三十、初一)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收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民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傳統節日之破五(初五)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可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裡放到了屋外,然後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於是吃飯。
這風俗,在關中,東府西府,都差不多。但在放完大炮以後,所吃食物,不盡相同。西府的隴縣是全縣都吃攪團,說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東西都用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據說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過年也吃攪團,但不是破五,而是臘月三十,如三原縣和武功縣。這和隴縣也一樣。隴縣是過年期間吃三頓攪團,臘月三十,正月初五,還有正月初七。彬縣在正月初五這一天也吃攪團,說是" 吃窮飯,除窮根",又說" 糊窮坑、填窮坑"。用攪團這樣的食物來糊來填倒也適當。彬縣人說,反正不能吃酒肉。地處渭北高原的淳化縣,這一天也吃攪團,也說是用來填窮坑,並且這一天不能出門串親戚,說是不能讓親戚沾著了窮氣。
最有意思的是鳳翔縣,這是秦人的發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掃除,也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講究大不相同,他們是吃餃子。不叫餃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間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餡。妙在包餃子時,須點一支香,在那盛餃子餡的盆上邊繞去又繞來,然後才包那餃子。這是為什麼?鳳翔人說:這是將"五窮"之類趕攏了來,包將起來,煮熟了,吃掉。秦人豪邁,辦事徹底,這樣做,竟不只是趕走"五窮",而是要趕盡殺絕,有點"食其肉寢其皮"的味道。
傳統節日之人日(初七)
人日,在每年正月初七,又叫“人勝日”“人慶”等,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人日節的主要習俗有:
戴人勝 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贈花勝 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吃七寶羹 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出遊登高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
“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傳統節日之元宵節(十五)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漢就存在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地區到全國各地的發展過程。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
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詩賦
《書·泰誓序》:“一月戊午,師渡 孟津 。” 孔 傳:“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與諸侯期而共伐紂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帝王諱名》:“唯秦始皇 以父莊襄王名楚,稱楚曰荊;其名曰政,自避其嫌,以正月為一月。”
一個月。《詩·小雅·採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鄭玄 箋:“一月之中三有勝。”《漢書·律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及見 武皇帝 試閉 左慈 等,令斷谷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捻指之間,在家中早過了一月有餘。”
第一個月。《淮南子·精神訓》:“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陳陶 《種蘭》詩:“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1.《書·泰誓序》:“一月戊午,師渡 孟津 。” 孔 傳:“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與諸侯期而共伐紂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帝王諱名》:“唯秦始皇 以父莊襄王名楚,稱楚曰荊;其名曰政,自避其嫌,以正月為一月。”
2.一個月。《詩·小雅·採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鄭玄 箋:“一月之中三有勝。”《漢書·律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及見 武皇帝 試閉 左慈 等,令斷谷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捻指之間,在家中早過了一月有餘。”
3.第一個月。《淮南子·精神訓》:“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陳陶 《種蘭》詩:“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逝世人物
2007
•1月2日——白南淳,78歲,朝鮮外相。(出生1929年)
•1月3日——塞西爾·沃克爵士(Sir Cecil Walker),82歲,北愛爾蘭統一黨黨員。曾自1983年至2001年出任北貝爾法斯特選區的英國國會議員。
•1月3日——卡爾文·威廉·小維爾第(Calvin William Verity Jr),89歲,1987年至1989年出任美國商務部長。
•1月4日——馬萊斯·維利歐恩(Marais Viljoen),91歲,1979年至1984年出任南非總統。
•1月5日——黃奕缺,79歲,中國木偶表演藝術家。
•1月5日——秦孝儀,87歲,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前院長。
•1月5日——安藤百福,96歲,台灣裔日本企業家,速食麵的發明者。
•1月10日——卡羅·龐帝,94歲,義大利著名電影製片人,義大利著名電影女演員索菲婭·羅蘭的丈夫。
•1月10日——曹達華,91歲,香港粵語電影導演、演員。
•1月15日——顧崇廉,76歲,台灣地區“立法委員”,前台灣當局海軍總司令。
•1月15日——薄一波,99歲,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1月16日——阿布·蘇萊曼,42歲,菲律賓阿布沙耶夫組織領袖。
•1月21日——U-Nee,26歲,韓國女歌手。
•1月24日——艾米利亞諾·梅爾卡多·德爾托羅,115歲,波多黎各人,逝世前為全球最年長者。
•1月27日——楊傳廣,75歲,台灣著名運動員,有“亞洲鐵人”之稱。
•1月28日——許瑋倫,28歲,台灣著名女演員。
•1月28日——艾瑪·提爾曼,115歲,美國人,逝世前為全球最年長者。
2008
1月1日——埃里希·凱斯特納(德國),最後一位德國一戰老兵。(108歲)
1月3日——王群,武打明星。(48歲)
1月3日——甘拉亞妮·瓦塔娜公主(泰國),泰國國王姐姐。(84歲)
1月3日——林默涵,文藝理論家、藝術教育家。(95歲)
1月4日——嚴克強,水利部原副部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原副主席。(74歲)
1月8日——摩西·利維,以色列軍隊指揮官。(72歲)
1月10日——張立昌,天津市前任市委書記。(68歲)
1月11日——埃德蒙·希拉蕊(紐西蘭),第一位登頂珠峰的登山家。(88歲)
1月15日——王復羊,漫畫家。(74歲)
1月15日——布拉德·蘭弗羅(美國),男演員。(26歲)
1月22日——希斯·萊傑(澳大利亞),男演員。(28歲)
1月23日——岑范,電影導演。(82歲)
1月26日——章含之,外交家。(73歲)
1月27日——蘇哈托(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前總統。(86歲)
1月29日——瑪格麗特·杜魯門·丹尼爾(美國),偵探小說家、傳記作家。(83歲)
2009
1月1日——尼扎爾·拉揚,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高級領導人。(50歲)
1月2日——瑪麗亞·德熱蘇斯,世界最長壽老人。(115歲又114天)
1月2日——阿布·扎卡里亞·賈邁勒,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高級領導人。(50歲)
1月3日——李作鵬,林彪反革命集團主犯。(95歲)
1月8日——易伯魯,著名魚類生態學家。(95歲)
1月8日——瑪麗亞·布若爾,摩爾多瓦名模、曾獲得“世界最高貴小姐”稱號。(25歲)
1月10日——吳為章,著名語言學家。(75歲)
1月15日一一賽義德·西亞姆,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當局內政部長。(51歲)
1月18日——陶伯鈞,廣州軍區原司令員。(73歲)
1月18日——戈揚,原《新觀察》主編。(95歲)
1月22日——梁羽生,武俠小說大師。(85歲)
1月27日——約翰·厄普代克,美國小說家。(77歲)
1月31日——陳先霖,中國冶金機械研究先驅。(81歲)
歷史上的一月
歷史上的1月2日:羅盛教搶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
歷史上的1月3日:中國萬里長江第一壩勝利合龍。
歷史上的1月3日:天生橋水電站成功併網發電。
歷史上的1月3日:捷克著名作家哈謝克逝世。
歷史上的1月5日:X射線被發現。
歷史上的1月5日:呂驥在北京逝世。
歷史上的1月6日:陳毅在北京逝世。
歷史上的1月6日:中國13億人口日。
歷史上的1月7日:中國民航首航美國紐約成功。
歷史上的1月7日:上海魯迅紀念館對外開放。
歷史上的1月7日:厲聲教在南京出生。
歷史上的1月8日:白求恩來華。
歷史上的1月8日:周恩來逝世。
歷史上的1月9日:李富春逝世。
歷史上的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紀念日。
歷史上的1月10日:京九鐵路複線全線貫通。
歷史上的1月11日:毛澤東第二次為劉胡蘭題詞。
歷史上的1月12日:中國與安哥拉共和國建交。
歷史上的1月13日: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開幕。
歷史上的1月14日:中國運動員首次創造田徑世界紀錄。
歷史上的1月15日:向秀麗為搶救國家財產犧牲。
歷史上的1月16日:江西九江長江大橋建成。
歷史上的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
歷史上的1月18日:鄧小平視察深滬並發表重要講話。
歷史上的1月19日:梁啓超在北京逝世。
歷史上的1月20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成立。
歷史上的1月21日:北京西站正式開通運營。
歷史上的1月22日:方誌敏領導了農民武裝起義。
歷史上的1月23日:中國發生首例確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歷史上的1月24日:鄧小平視察經濟特區。
歷史上的1月24日:邱吉爾逝世。
歷史上的1月25日:《文匯報》在上海創刊。
歷史上的1月2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在京成立。
歷史上的1月2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成立。
歷史上的1月27日:莫扎特出生。
歷史上的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爆炸。
歷史上的1月29日:鄧小平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
歷史上的1月30日:李宗仁逝世。
歷史上的1月31日:德軍在史達林格勒向蘇聯紅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