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一如倒影,一如夢境》著眼於中外電影及其比較的一個側面,但是,各國電影表現出的不同的文化肌理、差異化的電影語言,不僅是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走出去所必需思考和研習的功課,而且,也是人們了解各國歷史、文化、社會、政治的一面鏡子。許多時候,電影像一把鑰匙,開啟著一扇扇各不相同的異域之門,商業也好,藝術也罷,最重要的是儘可能多地感染人,在雅俗共賞的同時能夠深入淺出地細敘滄桑話流年,能夠在人情世故中蘊藏真誠的人文關懷,能夠在個性化的表述中洗盡鉛華練達人生。其實,能夠打動人心的電影不外乎一點:“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夢境。”這是伯格曼對一生僅僅拍攝了7部長片的塔可夫斯基的由衷讚譽。或許,這個標準有些高,但哪怕一點點,甚或是得其一些神韻,也算是觸摸到了電影的精神,有許多東西都隨風而散了,但總有些東西是永不消逝的,它的餘溫恆久地感動著你和我。民族電影與文化積極感應的鏡像、中西方電影審美異趣和文化誘因、文化研究視野中反思中國電影大片、對懷舊的不同心緒與注視等相關於中國影視概述。
作者介紹
許婧,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研究員,電影學碩士。多年來從事影視史論研究,尤其感興趣於中外電影比較,一直對轉型期中國社會文化現象在當代中國電影中的反映給予關注。雖然此書著眼於中外電影及其比較的一個側面,但是,各國電影表現出的不同的文化肌理、差異化的電影語言,不僅是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走出去所必需思考和研習的功課,而且,也是人們了解各國歷史、文化、社會、政治的一面鏡子。許多時候,電影像一把鑰匙,開啟著一扇扇各不相同的異域之門,商業也好,藝術也罷,最重要的是儘可能多地感染人,在雅俗共賞的同時能夠深入淺出地細敘滄桑話流年,能夠在人情世故中蘊藏真誠的人文關懷,能夠在個性化的表述中洗盡鉛華練達人生。其實,能夠打動人心的電影不外乎一點:“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夢境。”這是伯格曼對一生僅僅拍攝了7部長片的塔可夫斯基的由衷讚譽。或許,這個標準有些高,但哪怕一點點,甚或是得其一些神韻,也算是觸摸到了電影的精神,有許多東西都隨風而散了,但總有些東西是永不消逝的,它的餘溫恆久地感動著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