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這些時候我住在朋友方的家裡。
有一天我們吃過晚飯,雨已經住了,天空漸慚地開朗起來。傍晚的空氣很涼爽。方提議到公園去。
“洋車!洋車!公園後門!”我們站在街口高聲叫道。
一群車夫拖著車子跑過來,把我們包圍著。
我們匆匆跳上兩部洋車,讓車夫拉起走了。
我在車上坐定了,用安閒的眼光看車夫。我不覺吃了一驚。在我的眼前晃動著一個瘦小的背影。我的眼睛沒有錯。拉車的是一個小孩,我估計他的年紀還不到十四。
“小孩兒,你今年多少歲?”我問道。
“十五歲!”他很勇敢、很驕傲地回答,仿佛十五歲就達到成人的年齡了。他拉起車子向前飛跑。他全身都是勁。
“你拉車多久了?”我繼續問他。
“半年多了,”小孩依舊驕傲地回答。
“你一天拉得到多少錢?”
“還了車租剩得下二十吊錢!”
我知道二十吊錢就是四角錢。
“二十吊錢,一個小孩兒,真不易!”拉著方的車子的中年車夫在旁邊發出讚嘆了。
“二十吊錢,你一家人夠用?你家裡有些什麼人?”方聽見小孩的答話,也感到興趣了,便這樣地問了一句。
這一次小孩卻不作聲了,仿佛沒有聽見方的話似的。他為什麼不回答呢?我想大概有別的緣故,也許他不願意別人提這些事情,也許他沒有父親,也許連母親也沒有。
“你父親有嗎?”方並不介意,繼續發問道。
“沒有!”他很快地答道。
“母親呢?”
“沒有!”他短短地回答,聲音似乎很堅決,然而跟先前的顯然不同了。聲音里漏出了一點痛苦來。我想他說的不一定是真話。
“我有個妹子,”他好像實在忍不住了,不等我們問他,就自己說出來;“他把我妹子賣掉了。”
我一聽這話馬上就明白這個“他”字指的是什麼人。我知道這個小孩的身世一定很悲慘。我說:“那么你父親還在──”
小孩不管我的話,只顧自己說下去:“他抽白面,把我娘趕走了,妹子賣掉了,他一個人跑了。”
這四句短短的話說出了一個家庭的慘劇。在一個人幼年所能碰到的不幸的遭遇中,這也是夠厲害的了。
“有這么狠的父親!”中年車夫慨嘆地說了。“你現在住在哪兒?”他一面拉車,一面和小孩談起話來。他時時安慰小孩說:“你慢慢兒拉,省點兒力氣,先生們不怪你。”
“我就住在車廠裡面。一天花個一百子兒。剩下的存起來……做衣服。”
“一百子兒”是兩角錢,他每天還可以存兩角。
“這小孩兒真不易,還知道存錢做衣服。”中年車夫帶著讚嘆的調子對我們說。以後他又問小孩:“你父親來看過你嗎?”
“沒有,他不敢來!”小孩堅決地回答。雖是短短的幾個字,裡面含的怨氣卻很重。
我們找不出話來了。對於這樣的問題我還沒有仔細思索過。在我知道了他的慘病的遭遇以後,我究竟應該拿什麼話勸他呢?
中年車夫卻跟我們不同。他不加思索,就對小孩發表他的道德的見解:
“小孩兒,聽我說。你現在很好了。他究竟是你的天倫。他來看你,你也該拿點錢給他用。”
“我不給!我碰著他就要揍死他!”小孩毫不遲疑地答道,語氣非常強硬。我想不到一個小孩的仇恨會是這樣地深!他那聲音,他那態度……他的憤怒仿佛傳染到我的心上來了。我開始恨起他的父親來。
中年車夫碰了一個釘子,也就不再開口了。兩部車子在北長街的馬路上滾著。
我看不見那個小孩的臉,不知道他臉上的表情,但是從他剛才的話里,我知道對於他另外有一個世界存在。沒有家,沒有愛,沒有溫暖,只有一根生活的鞭子在趕他。然而他能夠倔強!他能夠恨!他能夠用自己的兩隻手舉起生活的擔子,不害伯,不悲哀。他能夠做別的生在富裕的環境裡的小孩所不能夠做的事情,而且有著他們所不敢有的思想。
生活畢竟是一個洪爐。它能夠鍛鍊出這樣倔強的孩子來。甚至人世間最慘痛的遭遇也打不倒他。
就在這個時候,車子到了公園的後門。我們下了車,付了車錢。我借著燈光看小孩的臉。出乎我意料之外,它完全是一張平凡的臉,圓圓的,沒有一點特徵。但是當我的眼光無意地觸到他的眼光時,我就大大地吃驚了。這個世界裡存在著的一切,在他的眼裡都是不存在的。在那一對眼睛裡,我找不到承認任何權威的表示。我從沒有見過這么驕傲、這么倔強、這么堅定的眼光。
我們買了票走進公園,我還回過頭去看小孩,他正拉著一個新的乘客昂起頭跑開了。
1934年6月在北京
--------------------- 選自《旅途隨筆》
作者簡介
巴金(1904.11.25—2005.10.17)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有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漢族,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1年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肄業。1923年到上海,1927年至1929年赴法國留學,寫成中篇小說《滅亡》,次年發表於上海《小說月報》,被視為他的創作生涯的正式開端。1929年回國後,在滬從事翻譯、創作、出版工作,三十年代的《家》、《春》、《秋》(合為《激流三部曲》),四十年代寫於重慶的《寒夜》,長期流傳不衰,被認為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的重大成就。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1950年後任平明出版社總編輯,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1953年9月後先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文藝月報》、《收穫》、《上海文學》主編。1962年後任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1977年至1983年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1983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2003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創作短篇合為《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等短篇小說集,並有散文、報告文學集問世,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被文化界譽為“講真話的大書”。1958年起陸續出版《巴金文集》(十四卷本),1987年起出版《巴金全集》(二十六卷本)。 巴金的短篇小說題材豐富多樣,但總體也可歸結為六類。巴金的語言風格特徵明顯,總體來說他的語言是熱烈、明快、樸素的,然而就情感對語言的影響,又可分為前後兩期來看待。 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
名人評價
冰心:巴金是“一位最可愛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處,就是他為人的‘真誠’……”
蕭乾:“巴金的偉大,在於敢否定自己。” 魯迅:“巴金是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沈從文:“一件是太偏愛讀法國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邊一點現象耗費感情。前者增加你的迷信,後者增加你的痛苦……你感情太熱,理性與感情對立時,卻被感情常常占了勝利……” 舒乙:“他說,人活著,說的和做的要一致,這是達不到的,達不到也要這樣做,這個社會才能變得光明。” 金庸:“巴金是中國偉大的作家。” 王蒙:“他是我們的一面旗幟,也是榜樣。” 文潔若:“我覺得,假若巴金不認識蕭乾,巴金還是巴金,但假若蕭乾不認識巴金,就不一樣了。 賈平凹:“巴老是我國當代文學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當代作家的一面旗幟。” 畢淑敏:“他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的正直、光輝,包括他提議建文革紀念館,讓整個民族反思、自省,都讓我們敬佩。我要向巴老學習,做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學習他是一種精神的星火傳承。” 草嬰:“巴老最熱烈的感情,就是對勞動人民最真摯的愛,特別是對下層人民深深的同情。
榮譽獎
1982年義大利“但丁國際獎”
1983年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 1990年前蘇聯“人民友誼勳章”、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3年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資深作家敬慰獎”,1998年上海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2003年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