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夫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幼學習刻苦,並考入宣化師範。1938年6 月畢業後,到宣涿懷抗日根據地參加了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任縣委組織部長兼縣大隊政委。1938年5月董九吉趁我軍宋(時輪)鄧(華)支隊東征冀東,製造了駭人聽聞的“礬山事件”,致使宣涿懷地區血雨腥風,陰雲密布。為了打開局面,縣委派車夫同志深入桑園一帶發動民眾,發展黨組織,策動袁德文武裝起義,1940年6月20日深夜,袁史起義成功。
車夫雖是個文人,但無論在艱苦的環境中,還是在激烈的戰鬥中,他都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尤其是縣長佟旭中野犧牲後,他帶領縣大隊同敵人展開了殊死的鬥爭,極大的鼓舞了部隊的士氣。車夫同志在生活上關心別人,在政治上關懷同志,經常教戰士門學文化、學理論、給他們講革命道理,培養他們加入黨組織。他對待同志一視同仁,慪氣是對起義戰士毫不歧視,滿腔熱情地幫助教育,使起義人員深為感動。
車夫同志顧全大局,為革命在所不惜,敵人在抓不到他的時候,開始迫害他的家人,威逼他的父親,對老人嚴刑拷打,百般折磨,組織打算營救他。車夫考慮到一是組織營救困難;二是怕暴露身份,給黨的事業造成大的損失,因而未同意。1946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反動全面內戰大舉竟工解放區時,平北地區黨政軍決定實行有計畫的戰略撤退,由於情況緊急,為了不影響組織安全轉移,車夫毅然把只有3個月的小兒子委託給當地的老鄉收養,後來收養的老鄉不知去向,直到他去世,也未找到孩子。
車夫同志為了黨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參加革命後一直擔心重要職務。為了革命事業,他嘔心瀝血,積勞成疾。但他總是以黨和任命的事業為重,從不把個人疾病放在心上。1947年冬,在冀熱察黨校,他抱病為參加整風的幹部作報告,後來實在不能堅持了,才被送進醫院,由於未及時搶救和醫療條件所限,於1948年4月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