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女人如何化解壓力與危機》

《30歲女人如何化解壓力與危機》

《30歲女人如何化解壓力和危機》談論的是25歲到37歲之間職業女性的困惑,具體則以美國1960—70年代以後出生的女性為樣本。她們面臨一系列沉重的壓力,其中尤以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最難處置。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30歲女人如何化解壓力和危機》可定位為職業女性工作和生活的諮詢書。我們嫁給了工作?是擁有一切還是擁有得足夠做?
我們的生活逐漸被工作“殖民化”,這並不只是個人的心理問題,在工作中的投入越來越多是一個廣泛存在的社會潮流,將同事作為自己友誼關係的主導來源,將自尊維繫在上司的讚許上面,正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流特色。問題是30歲女人還必須面對來自家庭的壓力。別擔心,讀了《30歲女人如何化解壓力和危機》,你就會像成功的50歲男人一樣遊刃有餘地遊走在工作和家庭之間。

內容簡介

作為媒體工作者,作者用自己和其他女性的生活故事,講述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方案,具體實在而又親切,以女性的方式闡述女性要面對的問題,鼓勵受到沉重壓力的職業女性振奮精神,找到自己的幸福。對中國職業女性,尤其是城市中的白領,其中許多壓力大概也能感同身受。

目錄

致謝
導言為什麼“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的女兒們垮下來,而不是重整旗鼓直面動盪?
第一部30歲的中年危機:為什麼是現在
第一章一代人遭受的重壓
第二章新玻璃屋頂
第三章潑婦VS善良的女巫
第四章此後將幸福永遠?我們需要重新認識
第五章男人的空間
第二部新女性俱樂部:你的導師夢之隊
導言30以後
第六章跳出“水到渠成”的圈套:尋找幸福,呵擴“平等的夥伴關係”對家庭的概念重新定義
第七章衝破新玻璃屋頂:在工作——家庭的迷局中自如遊走
第八章戰術調整:策略、實用主義和百折不撓的神力
第九章改革方向:深思熟慮的行動,決定性的結果
第十章讓完美見鬼去吧:超越自己,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
第十一章勇氣和優雅:堅守自己的價值觀

前言

為什麼“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的女兒們垮了下來,而不是重整旗鼓直面動盪?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們這一代當然也不例外。過去30年來,在瓊?貝茲和莉兒?金之間,女性的成功標準似乎完全改變了。
我們的母親們點燃了反抗性別歧視和職業歧視戰爭的導火索,她們燒掉胸罩,掙脫胸衣的束縛,向華盛頓當局發起挑戰,最終,她們為職業女性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我們的母親們為職業婦女踢開了鎖閉發展空間的大門,藉助這個優勢,我們的母親之後的那一代女性,也是我們之前的那一代女性——現在四十多歲的婦女——開始向“按部就班”的工作時間發難,她們為照顧子女爭取到了全新的工作時間表,與此同時,那些職業婦女還進入了抵達職業發展全新高度的群體。我們這一代女性則面臨著如何取得進步並完成我們上一代女性未竟事業的雙重現實,我們的故事已經開始演繹了,但是,我們尚不清楚我們的故事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結局。
從充滿反叛精神不受傳統約束的那一代女性,到充當性解放急先鋒的嬉皮士,其他時代的女性已經打破了遊戲規則,為自己拓展了新的發展疆域,她們用同樣的聲音搏殺,取得了想望的成果。現在,像我們一樣年輕的一代女性,正在為新一輪的突破常規奮力搏擊,正在與逐漸顯現出來的社會動盪角力。但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故事卻是以迥然相異的方式演繹的,完全不同於我們祖母那一代人,不同於我們母親那一代人,也不同於我們姐姐那一代人。我們目前面臨的劇變是靜悄悄地發生的,這很奇怪,‘因為二十多歲三十左右歲的女性還沒有認識到,她們所面臨的發展障礙和她們無所適從的茫然,與共同面對的而且是意義深遠的文化變革海嘯所造成的個人兩難困境之間有什麼關聯性。
過去兩年來,我們採訪了一百多位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她們的年齡介於25歲到37歲之間,她們的工資收入水平、種族、居住地域和職業經驗各異。儘管我們訪談的每一位女性講述的故事大異其趣,不過,從她們的故事中間,還是顯現出了一條驚人相似的主線。她們都成長於婦女解放運動年代的前後,她們從小受到的教育讓她們所有的人都相信,她們的未來發展空間只受制於她們自己的選擇,而社會環境不會成為她們發展的桎梏。然而,不管這些女性取得了多么顯赫的成功,她們都描述了同一種感覺——她們深陷於“線性”的也就是一元化的生活情境中,這種生活境況與她們曾經的嚮往大相逕庭。從華爾街的證券經紀人到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教師,從波士頓的作家到阿拉巴馬州的律師,從安居郊區的全職母親到好萊塢的製片人,我們採訪的女性都有共同的困惑——她們的生活與她們的預期和當初的嚮往為什麼如此不相一致,同時,她們還都懷有一種深深的恐懼——她們選擇的道路正把她們引入歧途。當她們的年齡接近30歲或者30歲剛出頭的時候,她們都感覺到,成功的標準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突然的、富有戲劇性的。我們從訪談中發現,整個這一代女性都在確認危機所在,不過,她們是每個人單獨行動的。
這一代女性所面臨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為一個無處不在的衝突:根據催化劑調查公司(Catalyst)的最新調查結果,年齡在25歲到35歲之間的女性中,有75%的人認為,她們的職業生涯干擾了她們的個人生活,此外,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覺得,她們的職業生活和個人生活之間的衝突非常嚴重,難以調和。儘管所有年代的職業女性一直在不懈地追求,試圖在愛情和權力、職業和家庭之間的情感“雷區地帶”遊走自如,但是,“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的女兒們正在經歷的衝突則是完全不同的。對於成功的空間不會受到“牆壁”和“玻璃屋頂”的束縛,只會受到自己選擇約束的這代女性說來,“戲法”的玩法已經完全變了。我們母親那一代女性,在談到她們所面臨的試圖在工作和養育孩子之間達成平衡的經歷時說,她們的壓力是緩慢到來的,她們的焦灼是規律性的。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1700萬X一代的女性則在她們職業生涯的初期就要面臨同樣的壓力和焦慮的折磨,經常地,她們面臨的這種困境在她們結婚之前或者生育子女之前就出現了。而3500萬Y一代的女性——也就是那些出生於1977年和1994年之間的女性——注定在短短的幾年之後也會經歷同樣的境況。
那么,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推動這種“隆隆作響的危機”呢?首先,標誌成年“事件”發生的時間表,只經過了一代人的時間就發生了徹底的變化。過去,女性成年生活的主要“里程碑”式事件——結婚、生育子女和做出關於職業選擇的決策,其發生時間今天已經很清楚地擴展到了一個人的整個一生。過去,大多數女性在她們20歲出頭的年齡結婚,而且預期她們的事業(如果她們有職業的話)可以在未來的數十年內慢慢地完成。但是,對女性婚姻、生育子女以及掙得收入能力時間表的最新人口調查數據顯示,今天的青年女性要在一個非常逼仄的時期內,就要對結婚、生育子女以及確定自己職業方向等問題做出決定——這個時期就是她們30歲生日的前後。與此同時,在我們的社會中,30歲左右的單身女性數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最後,近來的研究成果揭示出,對浪漫關係的期待和獲得職業成功之間的衝突,更加劇了逐漸顯現在X一代和Y一代女性生活中的緊張情緒。
女性面臨的困境在我們的訪談過程中表露無遺,我們這一代女性所經歷的無處不在的緊張、焦慮,在很大程度上與社會與經濟之間留連不去的矛盾相關聯,這種矛盾持續影響著各種年齡的女性——這種矛盾是“已經變化了的”評價女性進步的標準,和存在於老舊的公司結構以及僵化的“一切保持原樣”的社會傳統之間無法彌合的裂隙。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儘管女性的各項權利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然而,在我們這一代的女性之間,人們很少就依然存在於社會系統中的真正發展障礙和裂隙進行坦誠的討論,雖然我們擁有從前人那裡傳承下來的機會。
過去30年來的某些階段,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當其他年代的女性把世界視為一幅莫奈的繪畫作品的時候,今天,20多歲和30左右歲的女性則將同樣的世界看成是色彩斑斕但相互之間沒有任何聯繫的斑點組合。因為她們缺乏對大背景的正確判斷,從而,當“已經變化了的”標準和“一切保持原樣”的傳統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我們這一代的女性常常把由來已久的文化問題當作我們個人的缺陷而自怨自責。如果在30歲左右的時候,我們還沒有如願獲得理想的職業,我們還沒有練就完美的身材,我們還沒有找到出色的郎君,我們還沒有環繞膝下的可愛子女,我們不是向“社會標準系統”本身提出質疑,而是質疑我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與我們的母親們在我們目前的年齡所面臨的清晰可辨的發展障礙不同,我們現在遭遇的阻礙女性發展的障礙是以更不經意的而且微妙得多的方式出現的。面對這樣的巨觀背景,年輕的女性非但不想循著蛛絲馬跡辨識、揭穿盤桓已久的不平等待遇,她們反更願意向其皈依。
某些自然法則是同樣適用於母親和女兒的,比如,裙邊的款式和時尚的潮流,但每一種行為都有與其對等的反應,而導致相反的行為。“嬰兒潮”時期出生的女性的成長年代,是以性別角色界定分明為標誌的,她們在成年後的早期對此進行了抗爭。X一代成長的年代,則正值女性解放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期,她們在自己的成長經歷中篤信,她們未來的發展空間如果不是命中注定會無限廣闊的話,至少,在她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也不會有任何制約。她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要依靠自己,所以,她們成了勇於實踐的“行動者”一代——她們這一代女性以自己解決問題而自豪。但是,她們這種獨立精神的欠缺則是,當她們碰到問題的時候,她們總是傾向於責怪自己。因為她們的自責傾向,她們這一代的文化以這樣一種形態表現出來——背景相近的人紛紛垮了下去,而沒有形成一場社會運動。
我們採訪的人都在尋求如何掌控生活——看起來與我們上一代的女性迥然不同的生活的實用建議。有些人在尋找擺脫困境的指導原則——如何在她們令人矚目的事業發展與照顧子女之間遊走自如,同時,又不至於犧牲任何一方面。有些人考慮到,因為她們是家庭中的主要或者惟一的收入來源,所以,正對富有創造性的為人母的解決方案孜孜以求。其他人則正對“新版童話”不得不達成妥協,在她們的童話新編中,“白馬王子”或許會帶著前一場婚姻的兩個孩子站到自己面前,或者夢中的“白馬王子”會比她們預想得晚些到來。本書試圖弄清楚過去30年來的某些變化,此外,本書還想發現正在“浮出水面”的判定一個人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是否成功的有效標準。我們之前的一代女性做出的明智選擇,為我們提供了空前的機會,讓我們獲得了更多的獨立性,本書試圖將它們展示出來;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她們帶給我們的始料不及的太多選擇,本書將對這種“副作用”給予檢視。最後,本書想勾勒出我們這一代人肩負的使命——超越我們每個人面臨的中年生活危機,通過群體的協同努力,讓我們傳承到的某些發展機會更加現實、切實。
在本書的“第一部”中,所有向我們訴說的X一代女性都用自身的經歷強調了我們面臨的重大議題。在那些故事中,有些是沒有任何刪節的個人故事“完全版”,為保護我們訪談對象的身份和隱私,我們將有些故事的關鍵細節做了改動。我們所有採訪對象的關切所在都是同樣的,每個人都正在演繹她們各自版本的“30歲的中年危機”故事。
我們從研究中發現的很清楚的一點就是,生活是個循環——女性們極力想避免重犯母親們曾經犯過的錯誤,同時,她們意識到自己又沒有演繹出上一代人演繹出的故事,這時候,她們矯枉過正地為自己創造出了新問題。所以,每一代人都應該從另一代人那裡學很多東西。在本書的前六章,我們將要探討我們面臨的新問題和舊有問題的“新變種”,正在如何影響X/Y一代職業女性的生活;本書的第二部分——“新女性俱樂部”,為職業女性提供了解決生活問題極富操作性的建議,這些建議來自那些優秀的、卓有成就的而且勇敢的職業女性,她們與30歲的我們分享了自己在職業生涯中獲得的寶貴啟示。這些真正取得了成功的女性,用自己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出她們轉變自己的發展方向、從頭再來的故事,與我們分享了她們從中得到的啟發。
忘了《菲爾醫生》的“偏方”和12步計畫吧,引領人們擺脫危機的指南針來自於現實世界,來自於那些贏得了尊重並取得了成功的職業女性,來自於她們經歷考驗、失誤但依然保持樂觀的真實故事。理財顧問和作家蘇茜?歐曼(Suze0rman)向我們解釋了她為什麼覺得自己已經“擁有了一切”,儘管她最值錢的財產不過是一幢900平方英尺的公寓。《時尚》雜誌的朱莉婭·里德向我們披露了她如何在29歲的時候取消了一場險些釀成錯誤的婚禮的故事——那本應該是南方美人的一場引人入勝的婚禮,她告訴我們她如何踏上了一段意外之旅,並終於在42歲的時候,與心心相印的如意郎君共同踏上了紅地毯。記者和作家瑪麗·布倫納在棒球賽賽季跟隨波士頓紅襪隊(BostonRedSox)隨隊採訪的旅程,為我們所有的人如何在勇氣和優雅之間達成平衡帶來了重要啟示,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了我們“展示自己”的重要性。
那些職業母親——有很好的工作同時也在養育孩子的職業女性——或許可以從伯納丁‘希利博士(Dr.BernadineHealy)——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the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歷史上的首位女性領導者——那裡學到如何在工作和為人母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她職業生涯的發展期恰好與她成為單身母親的時期同步。傑拉爾丁‘費拉羅(GeraldineFerraro)——集政治家、商業領導者和有影響力的思想家於一身的傑出女性——讓我們分享了她從自己只上過八年級的母親那裡得到的建議,她從母親的建議中獲得了戰勝癌症的無窮勇氣。這些女性以及更多的成功女性,用自己的睿智、洞見和幽默感,從全新的角度,對我們這一代人所面臨的個人生活與職業發展的挑戰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當然,本書並不想為人們提供清晰而完美的解決方案,因為我們兩位作者很清楚,就我們所面臨的問題而言,根本不存在什麼清晰而完美的解決方案。相反,我們只是想就一代人的故事啟動一場有意義的·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二章新玻璃屋頂
柯莉?魯賓出生前幾個月,她的外祖母來看懷孕的女兒和當律師的女婿以及蹣跚學步的第一個外孫子喬希。柯莉?魯賓的外祖母是個國小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員,接近退休年齡時,思想越發激進起來,在教研室,或許因為太過激昂地談論肯·凱西、大衛·威斯科特和貝蒂·弗里丹的書,她成了無傷大雅的流言攻擊的中心人物。
那個周末,柯莉·魯賓的母親和外祖母一起去超市購物。她們在貨架問邊走邊聊,柯莉·魯賓的外祖母問她的母親:“近來你喜歡吃什麼冰淇淋?”
柯莉·魯賓的母親從碩大的冰櫃中拿出一盒“布雷耶”,那是一種一半是朱古力一半是香草的冰淇淋,對外祖母說:“我總是買這種,這種冰淇淋很好,埃里克喜歡吃朱古力的,喬希喜歡吃香草口味的。”
“是的,可你喜歡吃什麼樣的冰淇淋呢,貝芙?”
柯莉·魯賓的母親一時沒明白外祖母的意思。“我剛告訴你了,這種冰淇淋就很好。喬希喜歡吃香草口味的,埃里克喜歡吃朱古力的。”
外祖母不依不饒地追問:“我知道,可你自己呢?”
柯莉·魯賓的母親這時候明顯有些不高興,把布雷耶冰淇淋放進購物車,不耐煩地說:“朱古力的給埃里克,香草的給喬希。這種就很好。”
柯莉·魯賓的外祖母那些天非常“好鬥”,她沒有讓柯莉·魯賓的母親輕易逃脫:“貝芙,我是說,你到底喜歡吃什麼冰淇淋呢?”
這就是事實的癥結所在:柯莉·魯賓的母親不知道如何作答。在她模糊的記憶中,她只記得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在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家裡,吃過開心果冰淇淋蛋筒,她不知道她喜歡吃其他什麼樣的冰淇淋。就是在那一刻,在紐約城外奧爾巴尼(Albany)一家超市的冷凍食品區,有什麼東西觸動了柯莉·魯賓的母親,她知道,是到了有所改變的時候了。
20世紀70年代,從格洛麗亞·斯泰納姆到瑪麗·泰勒(MaryTyler),所有的人都信奉這樣的論斷:“冰淇淋的選擇困境”將女性解放之路直接引向了辦公室。這也正是柯莉·魯賓的母親以及和她情況相似的1300萬女性在1975年到1985年間的追求所在。舊金山的心理學家和作家伊里尼·菲利普森博士寫道:“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大部分女權運動開始將注意力鎖定在女性的獨立和自主決定權上,通常表現為熱衷於參加工作……女權主義者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工作中。職業女性最終發現,正是在工作場所,她們既可以取得和男性平等的地位,而且,還可以滿足自己在家庭中無法得到的自我實現願望和成就感。”
我們的母親們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為此,她們的女兒們才傳承了這樣一個充滿機會的世界,儘管30年已經過去了,我們依然應該感謝她們。今天,在教育領域,一個新的“性別斷層”又浮出水面:在大部分標準化的考試中,女生的得分普遍超過了男生;在大學校園和研究生院,女生的數量也超過了男生。離莉阿·麥考的居所幾個街區遠的一棟大樓上,《科茲莫女孩》(CosmoGid,也譯為《嬌點CosmoGid》和《時尚嬌點CosmoGirl》)雜誌製作了這樣一個醒目的戶外廣告牌,我們可以將其視為當代女性新潮流的外在表現,上面寫著:“尊重她吧!有一天,她會管理你的公司事務。”此外,女性獲得的權力還造就了她們創造收入的能力,現在,有近30%的職業女性比她們的丈夫掙錢更多。
是的,我們已經走過了很長的路程,但是,姐妹們,我們還必須看到這樣的事實:有很多事情並沒有什麼改變。雖然女性的發展空間已經得到了實質性的拓展,但是,企業文化和社會習俗還有很多“依然故我”,兩者之間形成的久遠斷層把我們這一代女性引向了新的十字路口。
最新的統計數據為我們觀照我們同代人的困境提供了便捷的視角:在25歲到37歲的女性中,有75%的人認為,她們的工作擾亂了她們的個人生活,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覺得,工作與生活的衝突相當嚴重。辭去工作的職業母親數量創造了新紀錄,一個又一個的調查、一項又一項的研究、一次又一次的統計都反覆證明,只要能保證工作時間的安排更富彈性,30歲左右的職業女性會欣然接受薪水較低、職務也不那么顯赫的工作。看到公司的高層經理人選擇放棄為母之道的現實,看到很多職業生涯正如日中天的職業女性放棄工作回家養育子女的現狀,現在二三十歲的女性得出了頗令人憂慮的結論:她們不但根本不可能“擁有一切”,而且她們只能做出非此即彼的抉擇。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再一次要用“非黑即白”的兩元判斷來觀照這個世界,我們再一次遇到了“朱古力和香草”的命題。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