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經濟學考研西方經濟學複習指南 本書前言
西方經濟學是國家教委規定的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財經類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西方經濟學也是財經類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科目。為此,我們組織編撰了《2001年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複習指南》一書,以作為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複習參考資料。
目前,全國各高等院校使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種類較多,各高等院校在招收碩士研究生時,根據不同專業和研究方向,所出考題的範圍也有所不同,為方便考生複習參考,我們根據高等院校目前的課程設定(西方經濟學、經濟學說史、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等),把本收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近代西方經濟學,第二部分,個體經濟學,第三部分,總量經濟學,第四部分,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
複習題分為四種類型(第一、四部分只設兩類):名詞解釋、選擇題、計算題和論述題。名詞解釋和論述題是高等院校文科考試中常用的題型,選擇題和計算題在目前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的日常測驗或考試中也經常使用,在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最常見的是第一、四種題型,但第二、三種題型有時也出現,特別是計算題有增加的趨勢。複習題的設計是為考生提供鞏固記憶、鍛鍊思維能力、萌發啟示的練習,並帶有測試知識掌握狀況的功能,但由於篇幅所限,本書所列複習題難以覆蓋全面,只能儘是在四類題型中有所側重,考生在使用本書複習時應以學習提要為線索,力求全面。
本書為每部分複習題分別列出了參考答案,以便於考生複習時查對,需要說明的是,本書所列只是參考答案,並不是標準答案,參考答案中列出了必答的要點,但許多要點並未做展開的回答,考生應只作為參考查對,考試時應根據考題和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詳略得當地回答,西方經濟學在解釋說明某一觀點,理論、政策時,常使用圖表。本書參考答案中有些使用,有些未使用,這也不應作為標準,考生在考試時,應領會考題要求,在要求或需要使用圖表時,一定不能省略,本書所列論述題大多為複習時參考,其目的在於鞏固所學內容。在實際考題中,常會出現綜合性論述題,以考察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考生應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靈活加以運用。另外,實際考題也往往結合經濟學理論研究的動向,或結合中國經濟改革的實際,考生也需注意。
本書在最後還設定了12套模擬試題,考生可以參考作答,對這12套模擬試題,本書不作參考答案,本書所附模擬試題中,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重點院校的碩士生入學試題。
2001年經濟學考研西方經濟學複習指南 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 近代西方經濟學
一、 學習提要
二、 複習題
(一) 名詞解釋
(二) 論述題
第二部分 個體經濟學
一、 學習提要
二、 複習題
(一) 名詞解釋
(二) 選擇題
(三) 計算題
(四) 論述題
第三部分 總量經濟學
一、 習提要
二、 複習題
(一) 名詞解釋
(二) 選擇題
(三) 計算題
(四) 論述題
第四部分 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
一、 提要
二、 複習題
(一) 名詞解釋
(二) 選擇題
(三) 計算題
(四) 論述題
參考答案
一、 第一部分參考答案
(一) 名詞解釋
(二) 選擇題
(三) 計算題
(四) 論述題
二、 第二部分參考答案
(一) 名詞解釋
(二) 選擇題
(三) 計算題
(四) 論述題
三、 第三部分參考答案
(一) 名詞解釋
(二) 選擇題
(三) 計算題
(四) 論述題
四、 第四部分參考答案
(一) 名詞解釋
(二) 論述題
模擬試題
試題一
試題二
試題三
試題四
試題五
試題六
試題七
試題八
試題九
試題十
試題十一
試題十二
2001年經濟學考研西方經濟學複習指南 文章節選
總量經濟學
一、 學習提要
總量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國民經濟系統的總量及其影響因素的考察,特別是對社會經濟系統的國民收入總量,價格總水平和就業水平進行分析,說明這些經濟總量如何決定,以解釋經濟中的總量流動情況,並且提出減少或消除波動的對策和促進經濟成長的政策,總量經濟學是以總量分析為特徵的,它的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總量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成長理論,開放的巨觀經濟理論和巨觀經濟政策等。
(一) 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與方法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基礎,它主要闡述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核算方法,揭示國民收入核算中有關總量的關係。GNP是指一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包括產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GNP的計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產法。其中支出法是與總量經濟學聯繫較為密切的一種方法,按照支出法,對一個包括政府和對外貿易的經濟系統,有
GNP=C+I+G+(X-M)
式中,C為家庭消費支出,I為投資支出,G為政府支出,指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X-M為淨出口,即出口額X與進口額M的差額。
總量經濟學中,投資有兩種形式:一是新資本品,例如企業中增加的機器設備和廠房等,二是存貨,如原料、庫存成品等的變動。
除了GNP外,與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有關的重要總量還有國民生產淨值、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和個人可支配收入。
國民生產淨值(NNP)是一個國家一年內新增加的產值,即在GNP中扣除了折舊之後的產值。
國民收入(NI)是一個國家一年內用於生產的各種生產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資、利潤、利息和地租的貨幣值之和。
個人收入(NI)是一個國家一年內個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個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個國家一年內個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GNP、NNP、NI都是國民經濟成果的統計指標,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GNP-折舊=NNP
NNP-間接稅=NI
在進行理論分析時,因目的不在於分析折舊、間接稅在GNP中所占的份額,故對GNP,NNP和NI通常不加以區分,而以收入或收入水平加以稱呼,這裡所說的收入是名義收入或貨幣收入,它沒有考慮到市場物價變動的影響,如果考慮到價格水平變動這一因素,可以用價格指數或折算數來對名義收入進行調整,其結果便是到實際收。總量經濟學中以後所提到的收,除非特別說明,都指實際收入。
國民收入決定的理論可以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展開。第一個層次是所謂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即只考慮產品市場時的收入決定理論,第二個層次是將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加以考慮時的收入決定理論,第三個層次是將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勞動市場同時加以考慮的收入決定理論。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從消費函式的論述開始,消費函式是消費與收入之間的依存.關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隨收入的變動而同方向變動。如果說以C表示消費,Y表示收,則消費函式可表示為C=C(Y)。在總量經濟學中,為說明清楚起見,常設定消費函式為線性的,即C=аβ,其中а,β均為參數,有了消費函式,可定義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前者指消費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APC表示,即APC=C/Y.邊際消費傾向是指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MPC表示,即MPC=DC/DY。儲蓄被定義為收入與消費的差額,由於消費是收入的函式,故儲蓄與收入的關係稱為儲蓄函式,相應地,也可定義平均儲蓄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前者指儲蓄以MPS表示,易知有APC+APS=1和MPC+MPS=1成立。在線性消費函式C=a+by中,參數a>0表示基本消費,可知b=mpc=dc/dy,(1-b)=mps,且APC>a+by中,參數a>0表示基本消費,可知b=mpc=dc/dy(1-b)=mps,且APC>MPC。對於消費,凱恩斯認為,隨著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於消費的數量越來越少,即邊際消費傾向呈遞減的趨勢。這被稱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