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印藝》

齊白石印藝 齊白石印藝 齊白石印藝

齊白石印藝 內容簡介

白石生前曾說:“我的詩第一,印第二,書第三,畫第四。”可見他對自己的印藝自視甚高。虢筱非酷愛金石書畫藝術,《齊白石印藝》是其集十年研習、收藏之功的結晶,旨在發掘齊氏印藝之幽微,弘揚齊派印藝之精粹,是印藝愛好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小冊子。

齊白石印藝 本書目錄

第一章“大匠之門”大匠出
第二章印見了黃始人門――探源
第三章與世相違我輩能――篆法
第四章看似尋常最奇崛――章法
第五章昆刀截玉露泥痕――刀法
第六章印外之境意無窮――邊款
第七章舍真作怪此生難――印文
第八章望秋雲兮神飛揚――賞析
第九章篆刻如詩有別裁――印語
附錄:
《齊白石作品選集》自序
《白石印草》自序之一
《白石印草》自序之二
癸酉秋自記印章
三百石印齋記事
雙鉤《二金蝶堂印譜》序
王�】運《白石印草》序
劉海粟《齊白石印匯》小引
傅抱石《白石老人的篆刻藝術》

齊白石印藝 文章節選

“大匠之門”大匠出

予少貧,為牧童及木工。一飽無時,而酷好文藝。
――齊白石
齊白石原名純芝,又名磺,字瀕生、渭清,號白石山人等,清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計二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杏子塢一個農民家庭。他出生時,一家三代五口,茅屋數間,水田一畝,家境十分貧寒。
齊白石幼年好學。四歲時,在一個天寒地凍的日子裡,祖父抱著他蹲在火爐邊烤火,用火鉗在柴灰上比劃著名寫了個“芝”字,教他認讀,開始了他識字第一課,從此以後,每隔三五天,就教識一個字。
齊白石的祖父所認得的字至多也不過三百來個,不到三年,肚子裡的“學問”全被孫子掏光了。因買不起筆墨,年幼的齊白石便常用樹枝在軟土沙地上練字。
八歲時,齊家省吃儉用,送他到外祖父周若雨私塾正式啟蒙。在私塾里,背書描紅,雖然生活刻板但還是充滿新奇。一位同學的嬸娘生了孩子,產婦房門上貼著避邪的雷公像,齊白石看了覺得十分有趣,從書包里拿出描紅紙描摹了幾張,居然贏得同學一片喝彩。受了這番鼓勵,此後他便將上學回家路上見到的野花小草、青蛙蝴蝶之類的東西―一畫下來,描紅紙越撕越少,畫卻畫得越來越多。這年秋收後,齊家歉收,為了一日三餐,家裡不得不讓他輟學回家牧牛砍柴,幫助農活。其父還教他扶犁耕田,“後因年小力弱轉習木工”。
齊白石十四歲時正式拜師學大器(木工中的一種)做木匠,後改學雕花細活。他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熟練地掌握了鑿子、鑽子、斧頭、鋸子和多種線刨的使用方法,從木材選擇,到進刀的程式、方法等雕刻工藝以及由表面的雕削到內部的樓雕等雕刻技巧。在學會了師傅平刀雕刻法的基礎上,還琢磨改進了圓刀法。
那時,雕花匠所雕的花樣,都是師徒相傳的“麒麟送子”、“狀元及第”等陳舊圖案,雕來雕去,千篇一律。一個偶然的機會,齊白石做工時在一位僱主家發現了一套《芥子園畫譜》,當即借了下來,並特地在工具箱中備了盞油燈,帶著它們輾轉於各個僱主家,利用工余每晚在油燈下一勾一勒,一豎一挑,用薄薄的竹紙臨摹。整整花了半年時間,把整部畫譜一頁頁、一面面描摹了下來,並自訂成十六本。然後將描摹的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添加些背景構成圖稿,雕出了很多新花樣。這期間,他一邊走村串戶,攬活餬口,一邊“朝為工,暮歸,以松油柴火為燈,習畫幾十餘年”,成為了譽滿鄉間的“芝木匠”。
二十六歲,齊白石拜民間藝人蕭薌陔為師,學畫肖像,並應鄉人之請,畫些鄉間喜愛的傳統仕女和神佛像,掙得少許酬金養家。
二十七歲那年,齊白石結識了當地文人胡沁園。陳少蕾,胡以“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的故事勉勵他學習繪畫、詩文。為畫上題詩需要,他學詩從熟讀《唐詩三百首》人手,因識字不多,遇到生僻字只好用同音字標註在書頁下端,反覆溫習。接著又讀了《孟子》和唐宋八家古文。
村書無角宿緣遲,甘七年華始有師。
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松火讀唐詩。

齊白石印藝 作者介紹

虢筱非,湖南望城人,現供職於三湘都市報總編室。從事新聞工作之餘,酷愛金石書畫藝術,編有個人作品集《虢筱非篆刻》。此外,對明清以降的文人流派篆刻頗有研究,撰寫了大量有關論述刊發於多家報刊。尤其是對人民藝術家齊白石的藝術情有獨鍾,《齊白石印藝》是其集十年研習、收藏之功的結晶,旨在發掘齊氏印藝之幽微,弘揚齊派印藝之精粹;另一部研究齊白石書法藝術之力作――《齊白石書藝》亦即將脫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