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燕雁無心》

《點絳唇·燕雁無心》

《點絳唇·燕雁無心》這首揉合情景、自抒胸臆的懷古小詞是淳熙十四年(1187)雁南飛的殘秋道經吳松至蘇州時所作。

點絳唇

《點絳唇·燕雁無心》點絳唇·燕雁無心

姜夔

丁未冬過吳松作(吳松即蘇州河)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

俞平伯先生論歷來為人重視的張炎對白石的評語(如“清空”、“清虛”、“騷雅”,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道,“似乎被他說著了,又似乎不曾,很覺得渺茫。”(《唐宋詞選釋·前言》)渺茫在於對白石創新的理解。

賞析

這首揉合情景、自抒胸臆的懷古小詞是淳熙十四年(1187)雁南飛的殘秋道經吳松至蘇州時所作。“燕雁”即北雁,象詞人一樣“太湖西畔隨雲去。”上片第二韻為傳唱千古體現白石獨特風格的名句,其貌其神清苦的數峰聚首商量黃昏降雨,物擬人,人擬物,活畫窮愁而頗自得,是詞人──自我完成者形象,內蘊極豐富。自然與詩人渾然為一,動態寥闊的自然景觀體現了詩人的風骨和精神。下片點懷古,家住蘇州甫里的唐代高士詩人陸龜蒙(天隨子),思想與一生浪跡天涯的鴻爪頗似白石,姜一世甚推崇之,今臨其地,能不念及?雲霧繚繞“商略黃昏雨”的數峰中,陸、姜當各占其一。

白石語言藝術極高明,所謂裁雲縫月,敲金戛玉。他的語言如名提琴手的弓子,在琴弦上靈動機敏極富彈性的無窮變化,力度、動靜、虛實、疾徐……。如清風流雲,海浪空礁,無所往不極其妙。這詞中,隨雲去的燕雁,商略黃昏雨的清苦數峰,參差飄舞的秋柳,乃至擬共天隨住的詞人自身,都處在無窮變化的藝術魔法中。琴弦可理解為情化的客觀現實。

評價

隋唐以來,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漸成哲學史和倫理史的主要趨勢。白石詩詞,標榜“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繼承與創新方面,主張“求與古人合,不如求與古人異;求與古人異,不如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白石所說的“自然”,與道家的“道”很相近似:“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白石流寓浙江吳興(湖州),慕白石洞天之名,遂自號白石道人。“白石洞天”可能即六六年發現的石灰岩溶洞黃龍宮,古代道士修煉之所。白石思想上傾向道家是很明顯的,屢試不第、終身布衣,南宋國勢不振的時局,都逼他走向空無。這不能不影響其美學思想及詩詞創作。

“自然”、“道”、“清空”、“清虛”並非子虛烏有的虛無。老莊美學認為藝術美的本質即道的本體,非五官能感知的認識實體。本體應說是在實體基礎上所獲得,它雖“無為無形”,卻又“有情有信”,無處不在。對美的本質的這種認識必然規定創造和鑑賞,所以強調“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以虛靜寂寞為最高境界。姜白石“自然高妙”的創新,正走的是老莊美學的這條路子,這首小詞清空中的充實豐富即一例。

參考文獻

http://www.yuwen789.com/book/reading/reading_1759.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