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駿馬》[張承志小說]

《黑駿馬》[張承志小說]

《黑駿馬》是由張承志著作完成的一部小說,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感染了讀者,獲得了1981-1982年度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內容簡介

黑駿馬 張承志 著 重慶出版社 出版黑駿馬 張承志 著 重慶出版社 出版

《黑駿馬》以一個男人離鄉返鄉的心路歷程和一出悽美的愛情故事折射出蒙古民族在新舊觀念衝撞中的自我抉擇,以及作為草原理想一代的掙扎和吶喊。

《北方的河》所講的主人公是一個回城的大齡知青,為了擺脫命運,準備考研,所考的是冷門的地理學。書中淡淡地寫了朦朧的愛情,寫了平庸生活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寫了生活對激情的磨鈍,寫了在北方的河中所汲取的力量。

《西省暗殺考》,在荒涼的西部,有一個叫一棵楊的小村莊。歷史上的某一天,義軍首領馬化龍在這裡被凌遲處死,死前,他面對劊子手的尖刀預言說,四十年後,會有人為我報仇的。多年後,這裡果然發生了鮮血淋漓的殺戮。

作者簡介

張承志,回族,原籍山東省濟南市,1948 年在北京出生。1967 年於清華附中畢業到內蒙古烏珠穆沁旗插隊4 年。1975 年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78 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1981 年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主要進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張承志是青年作家、學者,他在蒙古歷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果,在小說刨作上也是碩果纍纍。他的初作是蒙文詩《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說《騎手為什麼歌唱》,並獲1978 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榮譽獎。此後發表的小說有中篇小說《阿勒克足球》,獲第一屆《十月》文學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黑駿馬》獲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春天》獲1983 年北京文學獎。《北方的河》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7年又出版了長篇小說《金牧場》。

評價

張承志《黑駿馬》張承志《黑駿馬》

《黑駿馬》一出版,就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感染了讀者,獲得了1981-1982 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遼闊壯美的大草原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駿馬》為主線,描寫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寶力格的成長曆程,描寫了他和索米婭的愛情悲劇。小說以舒緩的節奏,優美的筆法,再現了草原民族的風俗人情。歌頌了草原人民善良、樸質、勤勞的美德。

《黑駿馬》既是這篇小說的題目,也是一首古老的民歌的歌名,這首民歌講的是一個愛情故事,正像我們這篇小說的故事一樣,但作者絕不僅僅是向我們單純他講這個故事,而是將筆觸深入到草原民族凝重的文化積澱的深層,使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歷史縱深感和深刻的現實感。

人物塑造

張承志《黑駿馬》張承志《黑駿馬》

主人公白音寶力格是一個追求文明進步的蒙古青年,他的追求體現了蒙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奶奶和索米婭即是勤勞、善良、純樸的蒙古人民的象徵。但她們對一些傳統愚昧的認識和認命式的接受,又可見傳統的積澱深深地烙印在她們身上,古老的草原文化中對創造與生命的喜悅這一古老的意識與現代文明在這裡發生了衝撞。

主人公面對這強烈的衝撞,感到苦悶、徘徊、失望。他憤然出走。9年以後,經過現代文明的陶冶後。他內心還時刻被“黑駿馬”這首沉鬱、優美的古老民族牽引著,時常產生自己也說不清的萌動。是什麼呢?作者在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漸漸感到,那些過於激昂和遼遠的尾音,那此世難縫的感傷,那古樸的悲劇故事;還有,那深沉而摯切的愛情,都不過是一些倚托或框架。或者說,都只是那靈性賴以音樂化的色彩和調子。而那古歌內在的真正靈魂卻要隱蔽得多,複雜得多。就是它,世世代代地給我們的祖先和我們以銘心的感受,卻又永遠不讓我們有徹底體味它的可能。”主人公似乎感受到這些正是其民族文化的底蘊、深層的民族文化的積澱,它就是草原的古老生活。主人公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他在感情的深處,還深深眷戀著這片土地,因為那是生他養他的土地;他還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因為那是他的根。

作品最後寫到:“我滾鞍下馬,猛地把身體撲進青青的茂密草叢之中,我悄悄地親吻著這苦澀的草地,親吻著這片留下了我和索米婭的斑斑足跡和熾熱愛情,這出現過我永遠不忘的美麗紅霞和伸展著我的親人們生活的大草原。“作品作為典型的中國心態小說,在謀篇構局上,不以時空界限為囿,而以人物意識流動力線。(同時又注意情節發展的內在邏輯性),循著人物的心理流動和思想發展的軌跡展現出各種情節,使作品呈現跳動的、但又絲連不斷的整體效果,增強了藝術感染力。作者以散文式的筆法描摹壯美、絢麗的大草原風光,使作品既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和雄渾深沉的音樂美的效果。讀來迴腸盪氣,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藝術特色

《黑駿馬》是張承志的代表作,它一出版,就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感染了讀者,並一舉獲得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小說敘述了蒙古青年白音寶力格騎著黑駿馬尋找昔日戀人索米婭的故事。白音寶力格小時候被寄養在奶奶額吉家裡,他和索米婭一同由奶奶撫養成人。他們青梅竹馬,產生了自然、純真的愛情。在白音寶力格長大外出學習時,索米婭遭到了惡人的欺辱。白音寶力格無法忍受索米婭和奶奶對於這件事情逆來順受的態度,憤而出走。當九年後白音寶力格重返草原,奶奶已經去世,索米婭也遠嫁他鄉。白音寶力格騎著當年他和索米婭養大的黑駿馬四處尋找索米婭的下落。

《黑駿馬》的故事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其中包含著複雜的情感體驗,只有沉浸其中才能品出三昧。同時,作者在小說中運用了獨特的藝術視角和寫作手法,使小說產生了很高的審美價值。

語言和結構

語言特色

張承志的文章語言自成格局,有一種剛健、雄渾、豪邁、倔強的文化氣質。在閱讀《黑駿馬》的過程中,能真切的感受到這一點。他的文字之所以有這樣的藝術特點,歸功於他在文章中多習慣使用長句,感情充沛而強烈;同時擅長勾勒人物的內心,將人物情感描繪的淋漓盡致。

1.大量運用長句:作者在小說中大量地使用了長句,使語言凸顯出絢麗、強烈、抒情的質感和豐富的色彩。在《黑駿馬》中,我們從始到終都能感覺到那首周樂復始、低回不盡的蒙古歌《鋼嘎•哈拉》,小說中的長句與這首古歌默默輝映,一同奠定了小說的基調;同時,這樣的語言安排也控制著整篇文章敘述和抒情的節奏,賦予小說獨特的樂感;最重要的是,《黑駿馬》中,作者為我們描繪的是一個遼闊壯美的內蒙古大草原,這也是全篇小說的背景。長句的句式,猶如電影中的長鏡頭,將草原的壯美、質樸和渾厚包羅其中,也給讀者提供了一個更廣大的心靈視野。

2.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畫:著名評論家蔡翔說:“張承志以寫意見長,他致力於探索的,是一種能夠自由表達心靈的寫作方式。” 在《黑駿馬》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心理描寫:“在騎手們心底積壓太久的那絲心緒,已經悄然上升。它徘徊著,化成一種旋律,一種抒發不盡、描寫不完,而又簡樸不過的滋味,一種獨特的靈性。這靈性沒有聲音,卻帶著似乎命定的音樂感——包括低緩的節奏、生活般周而復始的旋律,以及或綠或藍的色彩。” 對於作為曾一度生活在草原的作者來說,他以一個作家和一位牧民的雙重身份用深沉與冷峻的筆調去體現著草原文化的偉大和崇高,也細膩而真實地表達著牧民的心靈和情感。
張承志將他血液里的剛性和豪邁,雄健而溫情地灌注到現代漢語,他讓草原在沉思下舒張著奇麗廣闊,他使草原人民的歡笑與苦楚得到真情的映照。

結構

小說《黑駿馬》結構緊湊、多處呼應,可以看出作者在該篇小說結構的處理上獨具匠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故事線索的連貫性 《黑駿馬》,以駿馬為題,但卻與馬無關。這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不過小說中,黑駿馬成為了故事的線索,將人物和情節串連起來,形成連貫的體系。小說中,共出現了兩匹黑駿馬。

(1) 真實的黑駿馬
小說中寫到,在一個風雪之夜,一頭黑色的小馬駒在奶奶額吉的馬群中出生了,故事中的兩個主角—少年時的白音寶力格和少女時的索米婭一同照料小馬駒進而產生的青梅竹馬的感情。小馬駒一天天長大,兩人的情愫也日漸加深。然而兩個人在經歷過不幸的打擊和痛苦的分離後,當成年的白音寶力格又回到舊日的草原,試圖找尋舊日的戀人的蹤跡時,他得到的代步工具竟然就是昔日由他和索米婭一起餵養大的黑駿馬,那頭黑駿馬的不期待地再次出現了,使得主人公的記憶與現實串連了起來,也使得故事情節更具戲劇性。

(2) 內蒙古歌中的黑駿馬
當少年時的男女主人公興高采烈地餵養小黑馬的時候,奶奶額吉情不自禁地唱起古歌《鋼嘎•哈拉》,大意是:一個哥哥騎著一匹美麗絕倫的黑駿馬跋涉著迢迢的路程,穿越了茫茫的草原,去尋找他的妹妹的故事。但經歷了種種周折之後,那騎手哥哥總是找不到久別的妹妹。這首期美動人的古歌竟然一語成讖,成為後來男女主人公未來命運的隱喻。古歌《鋼嘎•哈拉》是作者埋下的伏筆,隨著小說情節的發展,美好的理想與殘忍的現實之間構成的尖銳衝突,現代的愛情悲劇與古老的歌謠遙相呼應。
前面兩種前後的巧合和照應,使真實的黑駿馬和古歌中的“黑駿馬”成為小說形式上和內容上的雙重線索。以真實的黑駿馬為經,古歌中的“黑駿馬”為緯,作者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又哀傷的愛情故事。

順序的多樣性

小說《黑駿馬》沒有採用單一的敘述方式,而是在整體順敘的過程中,夾雜了大量的插敘。這些插敘或是來自主人公的本體回憶,或是來自他人的描述。作者這樣的安排使小說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將相關聯的情節和內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產生別具一格的藝術效果:其一,故事情節的組織顯得更加縝密;其二,人物的情感能夠不斷加強。

在處理上,作者的手法也非常的巧妙,現實和回憶以及現實和他人的敘述的銜接處沒有絲毫的生硬之感,顯得自然而流暢。

總之,整篇小說的結構可以稱得上:起筆不凡、行筆不亂、收筆有力。起承轉合之中,隱含著作者統籌布局的智慧和駕馭全篇的功力。

人物形象及表現方法

白音寶力格

主人公白音寶力格兒時在公社裡長大,生性頑劣,父親又無暇看管,於是交給草原上的額吉奶奶撫養。在與奶奶及奶奶的孫女索米婭共同生活的過程中,白音寶力格習慣並愛上了草原的生活,成為了一個熱愛勞動、喜歡讀書的進步青年。同時,他與索米婭純潔的愛情,使他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嚮往和憧憬。這時的白音寶力格是積極、樂觀的。可是當他得知索米婭被人欺辱時,他感到極其憤怒。而奶奶和索米婭對此事的態度,更令他不能接受。“被強暴後懷孕的索米婭為保衛未出世的孩子而敵視白音寶力格的態度,奶奶對白音寶力格的隔膜和陌生感,都表明了主體與草原的相異關係。正像白音寶力格曾意識到的那樣,這裡並不是他童話般的家,草原並不聽從他想像的指令。”①他感到自己被草原疏離了。此時的白音寶力格是失望、悲傷而孤獨的。多年之後,白音寶力格完成了大學的學習,重新回到草原,試圖去尋找索米婭和以前的生活,可他一路走來,卻得知奶奶早已去世,索米婭也遠嫁他鄉。他的心裡又充滿了缺憾、歉疚和傷痛。

在表現白音寶力格這個人物形象時,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儘管小說的開頭,主人公是以第三人稱入場,但這僅僅是一種白描的手法。之後,作者編筆鋒一轉,對白音寶力格使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這樣做的優點兩個:一是便於情節的展開,尤其是那些回憶性的情節;二是有利於對人物內心的表達,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並富有張力。

索米婭 

少女時純真善良的索米婭,生活中被欺凌後忍辱負重的索米婭,作為一個母親舐犢情深的索米婭,和成為一個牧人妻子堅強生活的索米婭,這些形象一個個疊加起來,便成了一個美麗、善良、堅韌而又頑強,在苦難中勇敢面對,在生活中甘於平凡,在愛情中滿懷真誠與愛的草原女子的形象。她讓我們能通過她的形象感受到生活深處的美的存在!人性的美與自然的美,還有偉大的母愛!生活的艱辛鑄成了她心性的升華,堅毅與善良使其生命煥發出異樣的光彩。但同時也可以看到傳統的草原文化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白音寶力格離開草原之前,索米婭是通過白音寶力的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描述的,這種直接的表現方法充分地刻畫了人物的形象和內心品質。而當白音寶力格重歸草原,他在尋找的途中一直沒有找到真實地索米婭,只能從別人的口中依稀知曉索米婭九年的經歷。雖然是間接性的描述,但是由於通過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視角,使索米婭的形象獲得了立體感。

各種敘述之間不可能實現“無縫”的銜接,我們從別人的講述中得到的僅僅是索米婭的一些生活片段,無法知曉她完整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她如何獨自安葬了奶奶,如何選擇遠嫁他鄉,如何默默思念著白音寶力格,如何告訴女兒其其格她們還有個親人叫“巴帕”……這些在小說中都沒有講述,因此形成了大量的留白,這些留白給讀者以豐富的想像空間,在讀者的想像中,索米婭的人物形象更臻豐滿和完美,散發出人性的光輝。

藝術效果

文字的節奏

周而復始、低回不盡的蒙古古歌《鋼嘎•哈拉》控制著敘述和抒情的節奏,賦予小說獨特的音樂感。作者運用了大量的長句的句式,將一個殘缺而美麗的愛情娓娓道來,在深沉、綿長的語境裡,令人引發不盡的思考和品味。

這種悠長舒緩的節奏配合著遼闊壯美的大草原背景,配合著牧民質樸的生活和豐富的人物內心,實現了情與景的交融。“意境是情與景的結晶品。” ②在作者的文位元組奏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意境。

情節的殘缺

1. 不完美的愛情故事的開端是和諧而美好的,慈祥的白髮額吉、童年快樂的白音寶力格和索米婭,以及漂亮的小馬駒鋼嘎•哈拉,這是一副美麗祥和的草原生活圖景。在青春萌動的時節的白音寶力格和索米彼此產生了愛慕之心,可是,觸手可及的美好愛情,因為一個惡棍的闖入而化為泡影,當美妙愛情破碎的時候,白音寶力格離開草原去尋找現代文明,索米婭獨自承受艱辛的生活。一朵美麗的愛情之花在盛開之前枯萎了。

不是年輕的時候總是會輕易地下決定,然後在成熟的時候去體味後悔?而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就再也得不到了。是不是只有在這樣的失去中人們才有可能體會到些許生活的真諦?殘酷的現實和美好的愛情理想之間,往往能夠撞擊出心靈的火花。  

2. 不完美的尋找:當白音寶力格完成了九年的學習之後,帶著悔恨的心情重返草原尋找索米婭,他一步步地接近當年的戀人,可最終還是無緣得見。

從結果上來看,這次尋找是不完美的。但是,在尋找的過程中,他不斷打聽到了索米婭的下落,也不斷地獲知索米婭九年中的經歷,他從中感受到了索米婭的艱辛和偉大,也領悟到草原的文化價值。追尋的腳步幫助白音寶力格完成了一次精神之旅。沒有見到昔日的戀人,但他獲得了成熟的人格和豐富的內心。


人物的人性

“一些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打動讀者,引起人的審美反應,那是因為作家和讀者之間,存在著以人性為基礎的共同點。”③小說中充滿了各種衝突,善與惡的衝突,現代與傳統的衝突,真愛與誤解的衝突……在這些衝突里,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真實以及草原的獨特文化價值。
1. 對生命的珍視 :在《黑駿馬》中,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到一些關於草原的意識形態。奶奶和索米婭身上帶有草原傳統文化的烙印,這些意識形態也體現在她們身上,比如:對生命的珍視。

奶奶額吉可以用自己的乳汁餵養那些待哺的牲畜,對生命的珍視在草原的價值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當白音寶力格得知索米婭被欺辱,他拿刀想去找那個惡棍報仇時,奶奶也制止說:“怎么,孩子,難道為了這件事也值得去殺人么?”

對生命的珍視,換一種角度,也可以解讀為:母愛的偉大。源於母性愛的本能,她無法為了愛情而拋棄自己的骨肉,雖然她是那么的小,但是畢竟是生命。所以索米婭忍受著被欺凌的羞恥,忍受著白音寶力格誤解的痛苦,去撫養其其格這個瘦小的孩子,依靠自己的肩膀去承受命運的安排。

2. 愛情的可貴:“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外國,最富於人情味的主題莫過於愛情。” ④ 在本篇小說中,我們同樣看到了美麗的愛情,生活雖然污濁不堪,但是愛情本身依然不失其純潔。歷經生活的磨難之後的愛情更顯其真淳與清澈。這種愛情沒有花前月下的卿卿喔喔,但是卻可以稱之為人世間最真最善的情感!

生活是粗糙的,愛情是脆弱的。但是粗糙中的生活依然有人性的美麗閃光,就像索米婭的美,愛情的脆弱中依然存在著懷念與夢想。當白音寶力格從索米婭的女兒其其格的嘴裡聽到“巴帕”時,他的內心應該是震撼的。在分離之後,他們的愛情也許會逐漸退色,但是那種眷戀和執著卻使得已經丟失了的愛情成為一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草原的文化

偉大的作家必然在他的作品中融入個人的生命體驗,而偉大的作品也必然反映著作家的心靈感悟。《黑駿馬》的文本背後,我們能夠體嘗到作者對草原文化的那種虔誠的迷戀。“他將精神因素提到了價值本位,使其產生了終極的意義……以民間的話語成功表達出人類高貴的精神圖象。”⑤就像文中所講的:“為了追求所謂的現代文明,我背叛了草原,而到頭來我依然一無所有。”

作者還有這樣一段話:“我漸漸感到,那些過於激昂和遼遠的尾音,那些世代難逢的感傷,那古樸的悲劇故事,還有那深沉而摯切的愛情,都不過是一些依託或框架,或者說,都只是那靈性賴以音樂化的色彩和調子。而那古歌內在的真正靈魂卻要隱蔽的多,複雜的多。就是它,世世代代地給我們的祖先和我們以銘心的感受,卻又永遠不讓我們有徹底體味它的可能。”作者和主人公感受到的正是草原民族文化的底蘊和深層的民族文化積澱。在他感情的深處,還深深地眷戀著這片草地,因為那是曾生他、養他的母親,那是他的根。文章最後這樣寫到:“我滾鞍下馬,猛地把身體撲到青青的茂密的草叢之中,我悄悄地親吻著這苦澀的草地,親吻著這片留下了我和索米婭的斑斑足跡和熾熱的愛情,這出現過我永遠不忘美麗的紅霞和伸展著我的親人們生活的大草原。”

生活在草原的人對故土總有一份執著的感情,草原帶給他們心靈上的寧靜,是他們心中美麗的夢。在他們心裡,草原是賦予他們一切的母親,那份對母親的愛是一種植根於心底深處的一種激流,是這世上最偉大的情與愛。

《黑駿馬》影視

片名:黑駿馬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別名: 愛在草原的天空
英 文 名:A Mongolian Tale
導演:謝飛
主演: Aojirdai 娜仁花 Dalarsurong
類型:文藝劇情
地區:港台
語言:國語
標籤:
年代:1997
出品公司:中影寰亞音像製品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