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幫天堂:耶路撒冷》

《黑幫天堂:耶路撒冷》

《黑幫天堂:耶路撒冷》是由拉爾夫·齊曼導演,丹尼爾·巴克蘭主演的黑幫犯罪影片,描繪出有金錢的地方,總是難免伴隨著貪婪與罪惡。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犯罪電影,演繹了一出比西西里黑幫更加真實殘酷的犯罪史。該片2008年在柏林電影節上首映,在家鄉南非也受到了觀眾和影評人的歡迎,自8月29日上映以來,僅在14家影院上映的該片收穫了40萬美元票房。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故事主要講述了來自南非的拉奇·庫內內,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從一個身無分文的街頭小子,成長為一帶地區的黑幫老大,接管了約翰內斯堡里號稱“不夜城”的希爾布勞。

自打兒時開始,拉奇·庫內內就見證了南非人民遭受的苦難,連續幾百年的權利壓迫——強權惡勢力從民眾手中奪走一切,財產、家庭、尊嚴和自由。可是,他們唯一奪不走的是庫內內的夢想。他從小就想當非洲的“羅賓漢”,劫富濟貧。庫內內將夢想付諸於實踐,是從街頭的小偷小搶起家,而第一次拿起手槍,就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他的人生哲學是:如果要偷竊,不如偷大一點,一次偷夠本,然後祈禱自己能逃過一劫。在經歷了無數的槍戰,血腥和暴力之後,他在地區上建立了新的秩序,一步步走向了罪惡的深淵,也一步步遠離了最初的夢想……

幕後花絮

《黑幫天堂:耶路撒冷》精彩劇照《黑幫天堂:耶路撒冷》精彩劇照

據說使得導演拉爾夫·齊曼決定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是源自他與南非朋友的一次談話。那天,他的朋友正好說起希爾布勞當地的黑幫是如何盜取一座大廈的:有一天,幾輛豪華的轎車停在希爾布勞的一座破舊建築外,幾個看似大人物的男人手中揮舞著檔案,表示他們成立了一個協會來保護城中居民的合法權利。他們以後將在這裡收取租金。作為回報,他們也會改進這裡的居住環境,整頓這裡的治安。看著這些人信誓旦旦的嘴臉,居民們信以為真,卻在後來發現被愚弄了,眼前這一切其實不過都是謊言。可是,想要反對,卻為時已晚。一旦有人提出異議,就會被這些人驅逐出住所,如果反抗就會有人強行把他的東西扔出房間。面對強權,人們不得在條約上籤了字。這樣,商人們就以極少的代價,換來了高昂價值的房產。齊曼被這匪夷所思的事情吸引住了,“我當時就回到了南非,開始實地的調查。因為這一切聽起來都這么不可思議。”他先後採訪了記者、警察、社會工作者和律師,令他驚訝的是,這類事件不僅是真的,而且在當地非常普遍。那個時候,齊曼就已經在腦中有了所要拍攝電影的輪廓。

“我原本希望這部電影看起來很嚴酷,但是約翰內斯堡的現實不僅與此,我還想要讓觀眾看到當地居民懷揣的夢想和希翼。當你從遠處遙望希爾布勞,它看起來就像一座坐落在山間的會發光的城市,如同新的耶路撒冷,是我們靈魂的歸屬。但是當你身處其中的街道,你會發現另一派光景。”導演還解釋了為何給電影取名為《耶路撒冷》——這來自於非洲的一首聖歌,這首歌貫穿了整部電影。“這雖然看起來似乎令人費解,但是它傳達了一種不會熄滅的希望。”電影的製片人表示,片中的角色全部取自於他們在南非街頭所見所聞。“我們見到了很多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他們也曾經為生活奮鬥過,後來卻感受到生活的背叛。”

製作《耶路撒冷》的過程漫長而艱辛,光是為了搜尋資金,劇組就頗費周折。齊曼說,取得的那些資金總額還不如他以前拍的音樂錄影帶的成本高。

影片的上映也不算順利。製片人最初想通過南非的院線推廣這部作品,但是由於他們想要保留DVD和電視的發行權,院線方面不予合作。直到後來,片方找到了廣播台和電影委員會幫他們做影片的相關宣傳,包括在柏林電影節上的放映。2008年2月份,該片在南非上映。有14家影院同時放映了這部電影,僅在一個月就賺取了40萬美元的票房。不僅如此,影片還獲得了觀眾和媒體評論界的一致好評。並且,代表南非參選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