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最後的遠行》

《高建群:最後的遠行》

本書為作者的“大西北三部曲”第三部,是一部集傳統小說、武俠小說、偵探小說於一身,具有極強可讀性與文學欣賞價值的長篇力作。小說以一紙民間契約“回頭約”為契機,展現了一具女屍被從墳墓里盜出,在高原古道上經過七天七夜的奇異行程,最後被送回前夫身邊的故事。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央台的原生態民歌唱響大江南北,大西北原生態小說會讓人回味無窮。 
那靜靜地佇立於天宇之下的,那喧囂於時間流程之中的,那以攔羊嗓子回牛聲喊出驚天動地的歌聲的,是我的陝北,我的親愛的父母之邦嗎?喔,這一塊荒涼的、貧瘠的、蒼白的、豪邁的、不安生的、富有犧牲精神的土地,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產物,這隸屬於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廣袤國土中的一個不顯眼的角落,這個黃金高原。
喔,陝北,我的豎琴是如此熱烈地為你而彈響,我的腳步是如此地行色匆匆,你覺察到我心靈的悸動嗎?你看見我掛在腮邊的淚花嗎?喔,陝北,我以兒子對於母親一般的深情,向自遙遠而來又向遙遠而去的你注目以禮。你像一架雍容華貴的太陽神駕馭的天車,威儀地行進在歷史的長河中,時間的流程中。你深藏不露地微笑著向前滾動,在半天雲外顯露著你的身姿,芸芸眾生像螞蟻一樣出沒在你的龐大的支離破碎的身軀上,希望著和失望著,失望著和希望著。喔,陝北!
——引自《最後一個匈奴》
傳統在消失,古典精神在消失,昨天的文化在消失。張家山這樣的人物,也許是遊蕩在高原的最後的騎士了。幾十年幾百年之後,孩子們大約只能從老祖母講的童話中,見識這一類人物了。
這是一個大智慧,一個大幽默,一個額上印著悲劇印記的人。他的胸膛里,瀰漫著一種悲天憫人的、堪讓我們肅然起敬的東西,這種東西叫“善良”。因為這個,所有的微笑便蒙上一層苦澀的意蘊。
張家山這個人物,令人想起那個西班牙蒼涼高原上的唐·吉訶德。是的,他們有許多共同點,都高貴而善良,精明又愚蠢,都試圖懷著中世紀夢想,去匡正社會。只是,較之唐·吉訶德,我們的張家山的時代,已經沒有馬可以代步了——瘦骨稜稜的、風一吹就倒的馬也沒有。因此,他似乎更為卑微和實際,圓口布鞋上沾上了更多的泥土。
“今天,全城的人都穿上了節日的盛裝,鐵匠用錘子敲打出鋼鐵里的音樂,姑娘們翩翩起舞,大家都在傳遞著一個動人的訊息:他們中有一個人要去出發,征服世界了!”——這是人們,用給唐·吉訶德的話。如果人們同樣地將這話用給張家山,我將感激他。
——引自《最後的民間

內容簡介

中央台的原生態民歌唱響大江南北,大西北原生態小說會讓人回味無窮。 
本書為作者的"大西北三部曲"第三部,是一部集傳統小說、武俠小說、偵探小說於一身,具有極強可讀性與文學欣賞價值的長篇力作。小說以一紙民間契約"回頭約"為契機,展現了一具女屍被從墳墓里盜出,在高原古道上經過七天七夜的奇異行程,最後被送回前夫身邊的故事。
那靜靜地佇立於天宇之下的,那喧囂於時間流程之中的,那以攔羊嗓子回牛聲喊出驚天動地的歌聲的,是我的陝北,我的親愛的父母之邦嗎?喔,這一塊荒涼的、貧瘠的、蒼白的、豪邁的、不安生的、富有犧牲精神的土地,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產物,這隸屬於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廣袤國土中的一個不顯眼的角落,這個黃金高原。
喔,陝北,我的豎琴是如此熱烈地為你而彈響,我的腳步是如此地行色匆匆,你覺察到我心靈的悸動嗎?你看見我掛在腮邊的淚花嗎?喔,陝北,我以兒子對於母親一般的深情,向自遙遠而來又向遙遠而去的你注目以禮。你像一架雍容華貴的太陽神駕馭的天車,威儀地行進在歷史的長河中,時間的流程中。你深藏不露地微笑著向前滾動,在半天雲外顯露著你的身姿,芸芸眾生像螞蟻一樣出沒在你的龐大的支離破碎的身軀上,希望著和失望著,失望著和希望著。喔,陝北!
--引自《最後一個匈奴》
傳統在消失,古典精神在消失,昨天的文化在消失。張家山這樣的人物,也許是遊蕩在高原的最後的騎士了。幾十年幾百年之後,孩子們大約只能從老祖母講的童話中,見識這一類人物了。
這是一個大智慧,一個大幽默,一個額上印著悲劇印記的人。他的胸膛里,瀰漫著一種悲天憫人的、堪讓我們肅然起敬的東西,這種東西叫"善良"。因為這個,所有的微笑便蒙上一層苦澀的意蘊。
張家山這個人物,令人想起那個西班牙蒼涼高原上的唐·吉訶德。是的,他們有許多共同點,都高貴而善良,精明又愚蠢,都試圖懷著中世紀夢想,去匡正社會。只是,較之唐·吉訶德,我們的張家山的時代,已經沒有馬可以代步了--瘦骨稜稜的、風一吹就倒的馬也沒有。因此,他似乎更為卑微和實際,圓口布鞋上沾上了更多的泥土。
"今天,全城的人都穿上了節日的盛裝,鐵匠用錘子敲打出鋼鐵里的音樂,姑娘們翩翩起舞,大家都在傳遞著一個動人的訊息:他們中有一個人要去出發,征服世界了!"--這是人們,用給唐·吉訶德的話。如果人們同樣地將這話用給張家山,我將感激他。
--引自《最後的民間》

目錄

前言
引言一
引言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大結局

精彩書摘

中國民間第一奇書,不是《三國》,不是《西遊》,不是《水滸》,不是《紅樓》,亦不是《金瓶梅》。這書叫《透天機》,相傳為元末明初一個叫劉伯溫的所作。自劉伯溫往下,五百年間這書詭詭秘秘,神神奇奇,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中國民間流傳。
說是劉伯溫所作,也不恰當。劉伯溫只是一個接受者而已。它的原作者,卻是華山腳下的一個牛鼻子老道。這道士號鐵冠道人,青史上無名,傳說中每見。而今的諸多電視劇,將個西嶽華山,渲染得迷霧團團,煙雲籠罩,峰高千仞,高人匿藏,自有它渲染的道理,不是?!
相傳,那時節,天下大亂,河山破碎,中華大地血流漂杵,生靈塗炭。時下,江南出了個大才子叫劉基劉伯溫。眼見得仕途黑暗,人生易老,這劉基劉伯溫,於是棄了官職,將自己一個天賜神授的金貴身子,從此放浪於花街柳巷、聲色犬馬之間,只求苟安一生作罷。所謂的“江湖處士閒處老”,正是指此。又所謂的“落落乾坤大布衣”,亦是指此。
一日,跨過黃河,眼前突兀地起了一座大山,但見壁立千仞,直刺青天,群峰崢嶸,怪石嶙峋。劉伯溫見了,胸中一口英雄氣,上下翻騰,急不得出,直攪得心窩兒生疼。又見那天高高,草青青,一隻鷹,長唳著,在雲端翻飛,一隻雀,鳴轉著,在林間跳躍,劉伯溫見了,一淚十行,仰天嘆息道:“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言罷,攢起衣袖,揩了一把眼淚,揀一條細徑,趔一個式子,往華山之巔,舉步而來。
“天高地迥”一句,卻是一個前人,初唐時期一個短命的才子王勃所說的。後來的那些自命不凡者,每每觸景而生情,臨場而興嘆,借這個段子,以澆胸中塊壘,以訴懷才不遇之憾。劉伯溫一個飽學之士,信手拈來這話慷慨而出,就是可以想見的了。
也是天意,行走間,曲徑通幽,將他引入一個破敗了的道觀。道觀盡頭,崖根底下,卻是一個山洞。劉伯溫不知深淺,一撩袍子,莽莽撞撞,闖入洞來。行了一段黑暗之後,見前面,有了一團亮光,及到走近,見那亮光處,卻是一個道士。香火供奉香菸繚繞,那道士既像一堆泥塑,又像一具真身。劉伯溫見了,心中大異,張口就要動問,誰知還未曾開口,那道士,先是一聲斷喝。
道士問道?:“來人可是江浙青田人劉基劉伯溫么?”劉伯溫見說,嚇了一跳,趕快行禮,稱自己就是。那人聽了,哈哈大笑道?:“我鐵冠道人,在這裡候你多日了!”道士笑罷,啟動舌頭,就是劈頭蓋腦一陣臭罵。
劉伯溫見這自稱鐵冠道人的,罵得蹊蹺,於是分辯道?:“你是誰?我又是誰?為什麼萍水相逢,不問來由,就是這一頓臭罵?幸虧我劉伯溫為人斯文,要么,豈能受你這番聒噪!”
鐵冠道人說道?:“我是誰無關緊要,你是誰卻大有干係。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河山待整,真人已出。朱元璋已扯起旗幟,要收拾中國這一盤殘局。你是誰?你乃是上天遣來的輔助朱元璋掃除四海妖氛、建立中華一統的第一開國功臣。建功立業的機會,封侯封宰的機會,你不去做,卻混跡于山水,放浪於草莽,自己作踐自己,卻是為何?”
劉伯溫聽了,心中老大的不悅。他是古人,不會說今人的話,如果會說,大約會用王蒙先生的兩句蹩腳的詩去搪塞。這兩句詩是?:“既然一棵樹睡得正好,又何必去把它搖呀搖!”
劉伯溫支吾其詞,不知說什麼才好。嘴中嘟囔,言不盡意。那嘟囔的意思,大約也和上面的兩句詩差不多。不料鐵冠道人聽了,不依不饒還是一個勁臭罵。劉伯溫一見,知道今格這事,是吃屎的把屙屎的給箍住了,他得應允了,才能止住這一張臭口滔滔如瀉。於是乎長嘆一聲,點頭承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