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人心》

《駕馭人心》

《駕馭人心》講述了:從古到今,人們對於成功的標準判斷並非都是取決於駕馭物質、販賣商品的成功,而是駕馭人心、滿足情感的成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綜觀那些成功人士,他們一般都諳熟駕馭人心的心理控制策略,善於巧妙地說服他人、引導他人、控制他人,以致讓對方心甘情願地為之鞍前馬後,他們可以將征服人心的藝術套用於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精通駕馭人心的心理控制策略,讓你能夠從別人的舉手投足間讀懂其心意,從而相機行事;從別人的一個小習慣、一個小細節就可以識別其為人,從而為我所用;從對方一個眼神、一句話就能判斷出對方內心隱秘,從而打開他的心門。

作者簡介

梁漢橋,湖南安化人,上海巨海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合伙人。
2004年1月南下廣東,期間歷經千辛萬苦;同年5月轉戰上海從事銷售工作,從一無所有開始努力打拚,通過持續不斷的奮鬥,短短兩年時間即取得事業的巨大成就。
2008年在湖南創辦保健品公司,因被成傑老師的偉大人格魅力及震撼人心的演講所吸引,於10月回到上海,與成傑老師、閏敏、李浩銘、段頎宸、劉冠均共同創辦巨海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目錄

序言
一、相逢是緣開頭難,讓他人喜歡你自己
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已
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要記住並善加利用對方姓名
呼名喚姓要得體
“沒話找話”話寒暄
衣著修飾學問大
善用聲音表現自己
二、創造機會,與他人結交朋友
了解對方的觀點
儘可能地尊敬他人
雙手一握成朋友
一展笑顏,勝過萬語千言
克服自卑心理
朋友就要常來常往
努力記住他人的癖好
三、有效溝通,讓對方同意你
讓自己看上去很有自信
你不可能在爭辯中獲勝
信任與支持是互惠互利的前提
投桃報李與禮尚往來
關心他人最關心的事情
學會換位思考
將心比心得人心
四、以心交心,打開對方心扉
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
克服牢騷滿腹的毛病
做全世界最好的傾聽者
雄辯是銀,沉默是金
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談論他人最在行的事情
五、洞悉人性,消除緊張與畏懼心理
趨望心理
自卑心理
自大心理
不良行為
莫愁前路無知己
痛苦情緒的有效疏導
有效利用頭銜描繪一幅美好前景
六、方圓處世,獲得他人支持
如果你錯了就承認
引導他人跟你有效合作
向別人顯示自己的謙卑
利用權威效應,引導對方的態度和行為
替領導背黑鍋終會有回報
“批評”的奇妙作用
用對方的觀點說服對方
七、理性思考,了解他人需求
識別對方的真實意圖
面子問題很重要
識別人際交往中的特殊心態
善於傾聽是贏得對方好感的關鍵
對他人需求做準確預測
了解他人真正的需求
激發對方的同情心
八、揣摩心理,不讓對方說“不”
儘量多讓對方說“是”
恰當選好提問方式
巧妙反問,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打破常規,創造取勝的時機
善用你的視線,干擾對方的思想
迎合從眾心理
利用“禁果效應”
九、以心攻心,處理他人反對意見
處理一個抱怨者的安全手法
避免爭論
以利益來喚起對方的關心
適當誇張一下自己的實力
巧妙地向他人強化你的思想
環境巧利用,讓對方儘快做決定
巧妙利用最後時限,迫使對方就範
十、化解敵意,避免與他人結仇
尊重他人的意見
有效化解他人敵意
淡化他人的妒忌
讓自己表現得笨拙一些
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最佳調料”
換個角度傳達壞訊息
如果你必須批評,這是開始的方法
十一、掌控心理,讓他人積極效力
自信心的培養
用好激勵,執行將事半功倍
用讚美打動人心
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工作熱情
不知不覺中讓他人積極效力
克服自己的虛榮心
把成功歸功於他人
十二、操縱情感,透視男人女人的內心世界
善用女性的魅力
愛,我們共同的需求
異性交往有技巧
我獨身,我快樂
愛,就讓他自在地生活
這樣做等於自掘婚姻墳墓
鮮花:對女人特別有意義的事

前言

古時候有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
詩人劉禹錫有一次來到一個賣鏡子的店裡。這個店是自產自銷的。店裡陳列著數十面鏡子,其中只有一面磨得雪亮,可以照得清清楚楚,而其它鏡子都磨得似明似暗,人照上去很不清楚,就像霧中看花,水中望月,只能看個大概。
劉禹錫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把這種劣質品同精品擺放在一起呢?賣鏡子的人跟他解釋道:並不是沒有能耐把鏡子都做得一樣好,而是人們大多數都喜歡買那種看不太清楚的鏡子。那種雪亮的鏡子會把人臉上的細微之處都能照出來,一點缺陷都掩蓋不了,因此只有那些長得十分漂亮的人才會喜歡那種鏡子。事實上,這種好鏡子往往賣不出去,差不多每賣掉的十面鏡子中只有一面是好鏡子。劉禹錫聽了,感嘆世人竟然寧要劣貨不要精品。

精彩書摘

一、相逢是緣開頭難,讓他人喜歡你自己
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
英國著名詩人濟慈本來是學醫的,但是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自己的寫詩才能,於是便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詩歌的創作中。他雖不幸只活了二十幾歲,但卻為人類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幻想成為一名詩人,並且也曾經努力地創作過一些詩歌,但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長處其實不在這裡,便毅然放棄做詩人的計畫,轉到社會科學的研究方面。可以說,如果當時這兩個人都不能真正地認識自己,從而找回自己,那么在英國至多不過增加一位並不高明的外科醫生濟慈,在德國也不過增加了一位蹩腳的詩人馬克思而已,但是在英國文學史上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則肯定要失去兩顆光彩奪目的明星了。
現代知名作家賈平凹先生就曾深有感觸地說過:“要發現自己並不容易。我是花了整整三年時間呵!”最初,賈平凹在上大學時熱愛詩歌創作,學習期間也寫了上千首詩,但大多質量平平;接著,他又投身到古體詩的創作中,成績也不盡理想;後來,他又學寫評論、散文、隨筆等,同樣沒有突出的成績;直到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發表並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他這才意識到,小說這種文學形式才是最適合於自己的,於是一發而不可收,終於在中國文壇上嶄露頭角。
從古至今,“認識你自己”這個命題太古老了,但卻歷久彌新,對於我們來說又是非常重要——認識自己,看清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不過高吹捧自己,無論做什麼都踏實去做,主動放棄那些大而無當、好高騖遠的想法。這不僅是一種對自我的認識,還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畢竟,個人總是要生活在某種環境之中,經常使自己能夠和環境相適應,這就使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然而,生活中卻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人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卻看不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有些人看到自己很多問題,但卻看不到自己的主要問題等等。事實上,這種現象的產生是正常的。人對自己的認識也和人對客體世界的認識一樣,需要有一個了解和學習的過程,並不像照鏡子那樣簡單。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處於各種不同的評判和議論之中,有人讚許、稱頌你,有人批評、責怪你,甚至歧視你。在這各種各樣的議論中,你能正確地分清哪個是真正的“你”嗎?你是從這些評價和議論中汲取有益的營養豐富自己、改造自己呢?還是喪失了自主精神與獨立人格而淹沒在他人的評議中呢?可見,客觀地、透徹地、準確地認識自己是多么重要。
那么,我們怎樣做才能真正地認識自己呢?事實上,認識自己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通過自己來認識自己
我們首先要對自身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自己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在交際方面自己是否有一定的能力;對待工作方面自己是否踏實、耐心和毅力並存,而且這些方面如何;在工作中,自己的創新能力強不強。然後再對這些做一個全新的定位,同時選擇一個比較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工作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
2.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
通過與周圍的人相比較,與聖賢或普通人相比較,認識自我在這些參照物中所處的位置或水平。在社會交際中,他人就是一面鏡子,只有在與他人的相互比較中,我們才能充分了解自我。我們因看不見自己的面貌,就需要這面鏡子。我們評估自己的人格品質和行為,就得利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反映,以此來獲得一些評價,並通過這些評價來了解和認識自我。
3.認識自己就要愉快地接納自己
人對自己的認識並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常有情感態度,伴有自我評價的感情,即對自己是好感還是惡感,是滿意還是不滿意。這取決於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態度是排斥還是接納。要正確認識自己必須對自己採取接納的態度,也就是說,人對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確地認識,而且還要坦然地承認、欣然地接受,不能欺騙自己、排斥自己、拒絕自己,更不能怨恨自己。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優點,也都有弱點。但有的人發現了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後,就當作包袱背起來,老是掛在心頭上,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看不到了。於是,自己的精神優勢被自身的弱點與缺陷所壓垮,自身的潛在能力與智慧即被自身的虛張與拒絕所泯滅。當然,成功的規律不是說只要悅納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說不悅納自己就不能成功。自卑者往往也能看到身邊有許多有利的條件與時機,但總覺得這些時機是為別人準備的,而不敢參與競爭,從而自己為自己設定了奮進的障礙。馬克思很欣賞這樣一句諺語:“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為你跪著。”事實上,許多事情別人能做到,你自己也一定能做到,關鍵在於你應當充分、準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先在心理上悅納自己。
4.認識自己還必須學會自覺地控制自己
人和動物在行為上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的行為的自覺性。動物行為受其本能支配,而人則不同,他不但能意識到自己的本能,還能駕馭自己的本能。本能一旦被意識到,也就要受意識所控制,此時,本能也就人性化和社會化了。
古今中外的許多賢哲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種基本準則。孔子強調修己克己;柏拉圖提出“節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對於快樂和欲望的控制”;亞里士多德說“人與動物的區別,正在於置行為於理智”,“不僅應把對敵人取得勝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而且也應把對自己欲望取得勝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後世的許多思想家在發揮和修正這些學說時,也都一致強調理智對個人的約束作用。這些理論本身的局限是自不待言的,但他們強調人的行為應自覺地受意識和理智的支配與控制,卻反映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客觀要求和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也說明要真正準確地認識自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重要意義。
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一次宴會上,有一位剛獲得一筆巨額遺產的婦人。她似乎急於給人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於是她花了很多錢買了上好的貂皮外衣、鑽石和珍珠,可是她沒有注意到自己臉上那刻薄、自私的神情。那是她不明白男士們所願意欣賞的,是女士們表情中所表現出的那份氣質、神態,而不是她那付雍容華貴的打扮。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第一次見面後人們大多會對對方的穿著、言行、神情、語調、修養等方面進行評價。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給對方留下的印象會特別深刻,人們也會自然而然地運用第一印象去評價某個人,並作為日後打交道的依據。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體態、姿勢、談吐、衣著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這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其他個性特徵。因此,當你第一次與人見面時,應對自己的行為舉止多多留意。
心理學家認為,第一印象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這些內在或外在的條件,說出來似乎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其實只不過是一點一滴的匯聚,或許僅僅是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會將一個人大部分的潛在信息暴露在對方眼中,而這些將決定著對方對你的第一印象將會如何,以及對方是否會決定繼續與你交往、如何與你交往等等。我們不是也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么:
“我從第一次見到他時,就喜歡上了他!”
“我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時的情形,我永遠忘不了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我不喜歡那個人,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實在是太糟糕了!”
這些話說明了什麼?說明大多數人都是以第一印象來判斷、評價一個人的。對方喜歡你,可能是因為你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比較好。對方討厭你,可能是你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不太好。而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我們注定會遇到很多重要的第一次,因此也就會有很多重要的第一印象。譬如:求職,第一次去面對面試官;參加工作,第一次面見單位同事;辦理業務,第一次登門拜訪你的客戶;找對象,第一次與對方約會……這些第一次對你而言,無疑都是相當關鍵的。從小的方面來看,這關係到你的求職是否能夠成功、業務能否談成;從大的方面來看,則會關係到你的事業能否如願,婚姻家庭能否幸福美滿。
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中第一次與人見面時務必力爭給對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也都知道這一點。因此,我們會在見面之前整理頭髮、清潔服裝、甚至精心化妝,見面之後也會面帶微笑、彬彬有禮,以期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而且從交際心理學角度來講,初次見面時形成的印象往往最為深刻,而且對以後的人際交往也會起著指導性作用。如果你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就可能在人際交往中更好地發揮你的特長與實力,在事業上、生活上可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相反,如果你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甚至是糟糕的,那么你的人際關係、你的生活與事業,往往就有可能不那么一帆風順了。這樣,即使你的本來面目與別人印象中的“你”相差萬里,有人也會從固有的心理定勢出發,對你抱有一種由“第一印象”而來的偏見。顯然,這樣的結果對你而言是很不公正的,也是很不利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