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

《香港文學》

《香港文學》是在香港出版的一份文學雜誌,1985年1月由作家劉以鬯創辦並任總編輯,2000年9月改版,作家陶然接任總編輯。《香港文學》是作家發表嚴肅文學的重要平台,對促進香港文學發展扮演一定的角色。

創刊起由

圖片

劉以鬯在1985年1月創刊號指出,“香港是一個高度商品化的社會,文學商品化的傾向十分顯著,嚴肅文學長期受到消極的排斥,得不到應得的關注與重視。”香港文學的創刊目的是“提高香港文學的水平,同時為了使各地華文作家有更多發表作品的園地”。

期刊內容

《香港文學》收錄的文章種類十分廣泛,除了有小說、散文、戲劇、史料、詩、文學研究、評論、論文、報導、訪問、專輯等,也有座談會、文學活動等文學活動的記錄。其中專輯不局限於關於香港文學的主題討論,還有馬來西亞印尼沙撈越新加坡和美加等地的華文作品特輯。

期刊影響

《香港文學》被認為促進了香港文學的發展,也帶動了各地華文文學的互動交流。學者認為,《香港文學》在“抵抗市場價值和商業文化對文學的侵襲”作出貢獻,也促進了各地華文文學社會的溝通。

主編介紹

第一任

劉以鬯,原名劉同繹,字昌年,1918年12月7日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大學畢業後先後在上海香港從事編輯工作,迫於生計開始寫作小說,著有小說集《天堂與地獄》(1951年)、《寺內》(1977)、《1997》(1984)、《春雨》(1985),長篇小說《酒徒》(1962)、《陶瓷》(1979),論文集《端木蕻良論》(1977)、《看樹看林》(1982)、《短綆集》(1985)等。

第二任

陶然,本名塗乃賢,原籍廣東蕉嶺,出生於印度尼西亞萬隆,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73年秋天移居香港。現任《香港文學》總編輯兼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及其轄下之《中國旅遊》畫報副總編輯。已出版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追尋》、《與你同行》、《一樣的天空》,中短篇小說集《旋轉舞台》、《平安夜》,中短篇小說選《蜜月》、《紅顏》、《陶然中短篇小說選》,中篇小說《心潮》,小說集《歲月如歌》、《連環套》,小小說集《表錯情》、《美人關》;2004年底,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陶然新概念小說”一套3本,包括“故事新編”《一筆勾銷》、“魔幻世界”《赤裸接觸》、“都市情話”《走出迷牆》;散文集《回音壁》、《此情可待》、《月圓今宵》、《側影》、《秋天的約會》、《“一九九七”之夜》、《香港節拍》、《紅茶館》、《綠帶》,散文詩集《夜曲》、《黃昏電車》、《生命流程》等。主編“香港文學選集系列”,包括《傘——〈香港文學〉小說選(2000.9-2001.12)》、《DannyBoy——〈香港文學〉小說選(2002.1-2003.6)》、《秋日邊境——〈香港文學〉散文選(2000.9-2003.6)》、《面對都市叢林——〈香港文學〉文論選(2000.9-2003.6)》,主編香港三聯版《香港散文選(2000-2001)》。曾任青年文學獎、《東方日報》徵文獎、《讀者文摘》徵文獎、國泰航空公司與《明報》合辦之“我的天空”旅遊文學獎、澳門文學獎、香港“大學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等之小說、散文評審委員,第二、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之推薦評審等。現為中國作協會員、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蘇州大學客座教授、廣東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高等院校香港校友會聯合會副會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