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敗》

《首敗》

閉上眼總能想像到那艘龐大豪華的鐵達尼號,一八九四年的中國正如那艘出海的巨輪,剛剛醒來就迎面撞上了冰山。這是致命的一擊,比1840年來自西方白人的槍炮聲更為沉重。

基本信息

本書參數

《首敗》《首敗》

作者:師永剛,張凡編著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4-1
版次:1頁數:272字數:200000印刷時間:2011-4-1開本:16開紙張:膠版紙印次:1ISBN:9787550601574

編輯推薦

1894,甲午一戰驚醒中國千年大夢。
為何中國現代化歷程曾兩次被日本強行中斷?
為何日本人會用打敗中國作為對自己脫亞的檢閱?
為何被打敗的甲午一代會師從日本?
我們今天是否敢於正視與日本的差距?
我們在今天能打贏中日海戰嗎?
打開百年相冊,20幅日本手繪甲午彩色戰圖首度公開,一百幅模擬仿真海戰圖還原歷史真相,重讀不可扭轉的帝國首敗。

內容簡介

甲午年,1894年。
寫下這個坐標式的年代,可以順著歷史的灰燼找到那些消失的人和事。更多的人熟悉這個年份是因為一支龐大海軍的覆滅。一支名義上稱之為世界第七,或者世界第八,總之世界排名靠前的海軍悲劇性的毀滅了。
閉上眼總能想像到那艘龐大豪華的鐵達尼號,一八九四年的中國正如那艘出海的巨輪,剛剛醒來就迎面撞上了冰山。這是致命的一擊,比1840年來自西方白人的槍炮聲更為沉重。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接連不斷的打擊都像重重的敲門聲,槌在帝國即將崩潰的門楣上。但最重的一擊,來自東方。“一戰而人皆醒矣”、“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則甲午一役始也。”一個相當委婉的說法,中國醒來了。事實上,一戰而擊碎的不僅是李鴻章無法修補的體制,更重要的是精英階層的人心。千古未有之大變局的說法在1840年即已流行一時,現在人們終於明白這個變局是什麼,那就是古老、僵化的帝國體系的結束,新的文明以極其野蠻的方式侵入。

目錄

序轉折時代的命運
第一卷黃金時代:中興的選擇
甲、皇帝:一個與三個
乙、明治群英譜
丙、恭親王與總理衙門
丁、曾國藩與士林之風
戊、女人當國
日本海戰手繪圖
第二卷青銅時代;甲午之戰
甲、上兵伐謀
乙、和尚的理想
丙、決戰於黃海之上
丁、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的江湖
第三卷白銀時代:甲午後的中國
甲、師從日本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在西方時代來臨之際,有清一代的知識精英們創造了一個新詞“變局”來形容他們面臨的處境。台灣學者王爾敏考察了清末81位知識人的變局言論,有“古今之變局”、“天地一大變”、“四千年未有之奇局”、“五千年之大變局”、“千萬年未有之變局”,最誇張的甚至聲稱“不知幾十萬年未有之奇局”。世變時異,一代精英們採取的姿態亦如李鴻章所言“竊以為天下事窮則變,變則通”。但曾遊歷英國的曾紀澤卻稱“上古之世不可知,蓋泰西之輪楫旁午於中華,五千年來未有之創局啊。”
面臨變局者,能否創萬世之新局。自然令人關注,“同治中興”就此被視為創局者之傑作而載入史冊。但是令後人遺憾的是,此時的中興更像是帝國的迴光返照。由此,柏揚在《中國人史綱》中對創局者們深懷不滿,他不無諷刺的稱“政治腐敗和官員的貪污無能,使新建立起來金碧輝煌的軍事力量,不過是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拳擊手套,北洋艦隊。在當代人看來,帝國的終結毫無疑問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但是在有可能躍入現代化的跳躍中,鄰近小國日本的變化以一種令人吃驚的方式完成了蛻變,後者用向西方學來的一切付諸一戰,將清國最後一層遮羞布就此扯落。變局正是從這一刻開始複雜化,一個進入深水區的國家從此無法回頭。皇帝:一個與三個睦仁,第122代日本天皇,號明治。他活了六十歲,一生對位過三位中國皇帝。單純的講述一個人的豐功偉績過於無聊,對照一位皇帝與三位皇帝的故事則相對有趣。
不同之“治”
同治皇帝長明治天皇四歲,六歲登基。但是這位長於深宮的青年18歲親政後對執政一事興趣不大,他在內監和寵臣引導下常常微服私行,常到北京崇文門外的酒肆、戲館、花巷,尋花問柳。野史記載:“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鳳輩,皆邀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