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征群臣》

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 ⑹“北河”句:北河,河名。 ⒂天山:山名,即祁連山。

基本信息

【名稱】《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征群臣

【年代】隋代

【作者】楊廣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飲馬長城窟示從征群臣⑴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⑵。

豈台小子智,先聖之所營⑶。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⑷。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⑸。

北河秉武節⑹,千里卷戎旌⑺。

山川互出沒⑻,原野窮超忽⑼。

摐金止行陣⑽,鳴鼓興士卒⑾。

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

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⑿。

緣岩驛馬上,乘空烽火發⒀。

借問長城侯⒁,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⒂,晨光照高闕⒃。

釋兵仍振旅⒄,要荒事萬舉⒅。

飲至告言鏇,功歸清廟前⒆。

作品注釋

⑴這首詩選自《宣統固原州志》

⑵橫漠:橫貫北部邊境的沙漠。古人常以北部沙漠泛稱北部邊塞。

⑶“豈台”兩句:台:從口,與表示喜悅有一定的聯繫。本義,喜悅,也可表示“我”的謙稱。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並不是我的才能,而是祖輩們世代經營的結果。

⑷“樹茲”兩句:茲,此。生,人民。這兩句是說,定下這次遠征遼東的長策,是為了統一國家,消滅戰亂,讓廣大人民長期安居樂業,永世太平。

⑸“詎敢”兩句:詎,豈。焦思,憂愁焦慮。上京,即首都。這兩句是說,我哪裡敢懼怕勞苦焦慮而在京都高枕無憂地享樂呢?

⑹“北河”句:北河,河名。黃河由甘肅流向河套,至陰山南麓,分為南北二河,北邊一河稱北河。《漢書·武帝紀》載:武帝曾於元封元年“北登單于台,至朔方,臨北河”。武節,猶武德,武道。《漢書·武帝紀》元封元年詔:“朕將巡邊垂,擇兵振旅,躬秉武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秉武節,有些版本作“見武節”。

⑺戎旌:軍旗。

⑻出沒:時隱時現。

⑼超忽:曠遠之貌。

⑽摐金:摐,通“撞”,打擊金鉦;金,指鉦,行軍布陣時用來節制步伐,指揮行陣。

⑾鳴鼓:擊鼓。軍隊用以振奮士氣,發起進攻。

⑿關山:指關塞險隘,崇山峻岭。

⒀“緣岩”兩句:乘空,猶凌空,聳立空中。這兩句是說,送物資軍情的馬匹在邊道上快速奔跑,空中燃起了戰爭的烽火。

⒁侯:古時候在關隘道路上迎送賓客、偵察敵情的小吏。

⒂天山:山名,即祁連山。以匈奴稱天為祁連而得名。這裡泛指邊塞。

⒃高闕:塞名。故址在今內蒙古杭錦後旗北。《史記·匈奴列傳》載:戰國時,趙武靈王自代旁陰山下,至高闕為塞。《水經注·河水》謂山下有長城,長城之際,連山刺天,其山中斷,舉望若闕,故名。闕口有城,跨山結局,謂之高闕戍。漢衛青率十萬人擊匈奴,敗右賢王於此。

⒄釋兵:放下武器,比喻平息戰爭。振旅:即整頓部隊。古代軍隊勝利歸來謂之振旅。這句意思是說,即使沒有軍事行動我們也振奮士氣。

⒅要荒:要,要服;荒,荒服。古稱王畿外極遠之地。亦泛指遠方之國。這句的大致意思是使遠方向我朝俯首稱臣。

⒆“飲至”兩句:飲至,古代國君外出,臨行必告於宗廟,返回也必告於宗廟。對從者有所慰勞,集群官共飲,謂之“飲至”。清廟:即宗廟、太廟,取其清靜肅穆之意,故稱。這兩句是說,待戰事勝利,凱鏇歸來,將告祭宗廟,設宴慶功,慰勞特士,賞賜功臣。

作品鑑賞

此詩是公元612年(隋煬帝大業八年)率軍百萬,親征遼東時作。此次用兵,於當年八月無功而還。這首詩頌揚了修築長城的歷史功績。長城是先輩的智慧的構想,是萬世安寧的保障,令億兆人民得以和平地生活。千軍萬馬戰長城,贏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單于來朝,遠國歸降,大軍凱鏇,飲慶功酒,終於可以在宗廟前告慰祖先的英靈了。

作者簡介

楊廣(569—618),即隋煬帝,604—918年在位。即位後大興徭役,建宮苑,開運河,修長城,人民不堪重負,終於起義反抗。公元618年(隋煬帝大業十四年),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行宮被禁軍將領宇文化及等所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