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趣》

食趣 內容簡介

《食趣》趣談浙菜,魯菜,川菜,閩菜,徽菜,湘菜,粵菜,蘇菜等等菜系的起源、特色、製法、典故及其它,最為絕妙的是作者的古典行文,原汁原味地將中國飲食文化倒將出來,請讀者品嘗。不能不提的還有上海畫家蓋國梁先生樸素精美的配圖,別具古風民韻!

食趣 本書目錄

1.中國古代熟食自何時開始
2.中國古代調味自何時開始
3.中國的八大菜系是什麼
……
/黃河流域為什麼能孕育魯菜系
/唐宋有哪些詩人、詞人、與川菜有不解之緣
/四川特色火鍋為什麼以“毛肚”命名
/五代時江蘇的主食、點心
/川湘菜為何重麻辣
/“一片柔腸”和“肝膽相照”是何佳肴
/為什麼說“金必多濃湯”是中西合璧的典型
……
199.我國有哪些“茶外之茶”
200.德昂族有哪些茶俗

食趣 文章節選

知味者貴

北宋名臣蘇易簡在答太宗趙光義“天下何物為最”之問時所說“適口者珍”成了中國烹飪一大理論。那么,具體品味時最高境界又是如何呢?我以為,可以用“知味者貴”四字來概括。也就是說,同食之人,只有“知味”者,才是寶貴的。
我曾和美食家姜潤泉、程爾曼伉儷同嘗杭州菜。姜老師是杭州人,程老師是本地人,他們家裡常做正宗杭州菜。品菜時,我們一面議論“舌感”、“齒感”的區別,一面判定“蝦爆鱔”應當清炒,“拍粉”後再炸,色味俱差。程老師還有一個改進“話梅花生”的配方。
一生中還有一些這樣的機會。在淮北農村做真正的“閒雲野鶴”時,和當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士”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在有限的條件下,不過做幾個燙菠菜鹽水花生米、白糖梨塊、瓦塊魚、生炒子雞、滷牛肉、紅燜兔肉奶油魚片、紅燴豆腐之類,因為“知味”,還是津津樂道。試想雖龍蝦、甲魚俱全,魚翅、海參皆有,然同桌之人“全不識”,談論多言不及義,那有什麼味道!
“知味者”也分層次。鄉村野老是一類,販夫走卒又是一類,鐘鳴鼎食更是一類。小到一瓢飲、一簞食,大到呂宋黃、雙頭鮑,都會品嘗。當年在宿州街頭,蹲在地上,和老農一起喝糝湯,吃“火燒”;如今在“海上皇宮”和大款、大腕舉箸戰向“清蒸蘇眉”,感受都沒很大的不同。這極貧和極富的二者,於我而言,都是“知味者”而已。其實,那“糝”湯在元仁宗時,寫作“米少”,系宮廷御食,流落民間後,才變成窮人的美食。

何謂“雲吞”

廣東人所謂“雲吞”,即北方人的“餛飩”,四川人的“抄手”。至少在唐代,餛飩已傳至廣東。唐代高懌的《群居解頤》說:“嶺南地暖……又其俗,入冬好食餛飩,往往稍暄,食須用扇。至十月,但率以扇一柄相遣。書中以吃餛飩為題,故俗云:‘踏梯摘茄子(茄樹留二三年,頗高),把扇吃餛飩’”。可見初傳廣東時也叫餛飩,後來才以諧音稱其為雲吞。廣東的雲吞有其特色:其餡細多用豬肉和蝦肉,故又名鮮蝦雲吞。除沿用古法講究湯清餡細外,廣東雲吞還特別講究皮薄。它採用全蛋液和面,重力壓至勻薄而有韌性,食時有“彈牙之感”。把雲吞與面共煮叫雲吞麵。將雲吞麵炸至熟,作菜餚,叫錦囪雲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