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書坊·轟然作響的記憶》

《青春書坊·轟然作響的記憶》

這是一部真實再現中學生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好作品。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正值黨中央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全面的關懷和教育下,報告文學集《中學生的口述實錄———轟然作響的記憶》已被選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向青少年推薦在暑期閱讀的百部優秀讀物之一。該作品時代氣息濃郁,講述的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卻常常被成年人忽略或者不屑一顧的故事。從這些獨樹一幟的青春故事中,讀者讀到的是埋藏在主人公內心深處不願觸及,也無法向人傾訴的一段發生在中學時代“最刻骨銘心、最振聾發聵的記憶,讓讀者體驗最多的不是歡笑,而更可能是嘆息、是哭泣、是吶喊、是沉默。”作者的目的是為了給那些正身處花季歲月中的中學生們提供一種借鑑,讓他們多享受陽光和鮮花,少一些挫折,少走一些彎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在中央制定和發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時,出版了同樣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好書《中學生的口述實錄———轟然作響的記憶》,表達了迫切希望為未成年人獻上一本好書的強烈願望。希望這本書能為這個事業做份貢獻,也希望暑期青少年在讀此書時能得到些收益。
·《窗里窗外》林青霞唯一自傳>>·《超好看》南派三叔主編65折熱賣>>

內容簡介

它由12個報告文學短篇組成,這些短篇從1998年-2004年長達7年在《兒童文學》雜誌上以頭題佳作的位置上連續刊出,幾乎每篇文章後都配有責編的評論小析,深入分析該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手法。短篇題目均為兩個字。《沉默》、《顫抖》、《長裙》、《遊戲》、《孤旅》、《死結》、《房子》、《蝴蝶》、《朋友》、《禍事》、《契約》、《下課》。每兩個字下面都有一個觸目驚心、扣人心弦的真實故事,是作者在這七年之中採訪了幾十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請他們回憶自己在中學時代最刻骨銘心、最振聾發聵的真實事件,這個事件的經歷是怎樣改變了他們的一生,並在他們的人生長路中始終轟然作響。之後,作者從珍貴而龐大的素材中選取了最不同凡響、最具青春期典型意義的12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將其寫成了一個系列的“採訪小說”,創造了報告文學體裁里全新的創作視角和表現形式。由於其內容的深刻和體裁的獨特,一時間,這個系列在國內兒童文學界,特別是在廣大中學生讀者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與關注。
《中學生的口述實錄——轟然作響的記憶》是將這12個好作品集成冊,冠以“中學生的口述實錄”一題,作為具有全新面貌和全新意義的書推出的,特別是在當前黨中央對未成年人教育如此關懷的背景下,這本書內容、體裁上的優勢正日見凸現。本書的三元素:成長、疼痛和口述實錄分別代表本書的定位、內蘊和表現手法。
成長——親自口述的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離青春期不遠,那份躁動不安,充滿了憧憬與迷茫的感覺還在,很容易與初涉青春期的十五六歲的中學生們(也就是這部作品的主要讀者群體)溝通,不存在任何隔閡或障礙;同時他們剛完成了至關重要的蛻變,回首往事,傷口還新鮮,記憶還深刻,教訓的分量還在,他們為成長提供參考和借鑑。
所以,此書適合中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審視自身,並且,此書更加適合愛思考的中學生。
疼痛——本書的內蘊元素是“疼痛”。其實,我們覺得“疼痛”這個詞並不是很適合,因為它無法囊括故事裡青春期當中的那些驚人的挫折、沉重的打擊、永遠的失敗和不堪回頭的成長,如果說是疼痛,那一定是“轟然作響的疼痛”,它們埋藏在記憶深處,一觸即痛,伴隨一生。如果評內蘊指數一定是疼痛五個星。
口述實錄——這是一種不同意義的口述實錄。主人公都是第一人稱“我”。首先擺脫了紀實文學總是站在外圍來講述他人故事的模式,而以當事人的口吻來完成故事的講述,所以是“口述實錄”。但又不同於舊式的“口述實錄”。因為故事是“我”講述的,但,是作者創作的。作者以一種寫小說的姿態來對待採訪的真實題材和素材,對其結構和人物進行適當調整,並加入少量虛構的成分,使之讀起來情節更生動,人物更有個性,戲劇性更強,同時將人物的內心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能帶給讀者更大的閱讀樂趣和快感。
比如說,他採用了一種非常聰明的創作方式,在每篇作品的結尾都有一個類似創作手記的東西,真實地告訴了讀者本篇作品中哪些地方是虛構的,同時更將作者在採訪和創作中的感悟傾訴出來。這些不但起到了導讀的作用,同時又尊重紀實文學的本質特徵,守住了紀實性的底線,有畫龍點睛的妙處,反而讓人感覺更可信,並且對文章的文學性更加記憶猶新,也使文章在‘紀實文學’的寫作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部作品集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許多青少年讀者在看完這個系列之後,寫信給作者和編輯,表達了他們喜愛之情,更表示他們從中得到了一些有關生命、生活、青春以及成長的彌足珍貴的啟示和感悟。十二位主人公轟然作響的青春記憶,對他們本人而言,是已經發生過的,而對於廣大中學生而言則是正在發生著的或者有可能發生的。他們的經歷與感悟為閱讀作品的青少年提供了真實而鮮活的成長經驗。當前,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及素質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已成為社會共識。但是,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如何加強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則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課題。劉東雖然不是教育工作者,但是作為一名作家,一名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兒童文學作家,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為這個課題提供了一個文學的有血有肉的詮釋,這可能也是這部作品最近被選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向青少年推薦在暑期閱讀的百部優秀讀物之一的重要原因吧。
故事一:沉默
一個貧嘴的林樨像一個聒噪的青蛙,捉弄同學呂浩、捉弄老師小蔡,直至好友宋長威由於林樨令人難以信任的貧嘴的緣故而慘死,使得林樨從此改變,變成了一塊沉默的石頭。講述成長的挫折如何徹底地改變一個人的故事。
故事二:顫抖
一個從沒有出過遠門的女學生第一次坐飛機,卻在機場看到了一幕不該看到的場景,從而給她的心靈投下了陰影,引發了她的心理問題,導致手不斷地顫抖,無法控制,一段時間她不能不在家休息,接受治療,這個心理被治癒的過程是最“轟然作響”的,倒不是結果使她怎么重新為人,她是在這個治療的過程中感覺到了成長。
故事三:長裙
一個服裝職高里,有三個自以為很“不同凡響”的女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確實出色,就拿同班的一位有些委瑣又膽小的肖曉峰做實驗,心中其實不喜歡他,卻又假意友好地接近他,當他在三個女孩的“友好”相待中性格逐漸開朗,又因“服裝設計”獲三等獎時,漸漸自信的他表達了對其中一個女孩子的愛慕之情,那個女孩卻給了他當頭一棒,把三個人拿他做實驗的話告訴了他,結果是差點讓肖曉峰在一次游水事件中死掉。
故事四:遊戲
一個自認為在父母離婚事件中備受傷害的女中學生,竟然為了報復父親,玩起了遊戲。讓自己的一個男同學總是給父親家打電話找繼母,最後使得父親的第二次婚姻又遭失敗,在這樣的遊戲中,父親經不起兩次失敗的離婚而患病身亡,小然到此才感受到自己在這個遊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樣地傷害了父親,但是事情已經無可挽回。
故事五:孤旅
一個男孩李城父母離異了,他跟著父親、繼母和同父異母的孩子小果一起生活,遠在另一個地方的媽媽重病,暗地給了他十萬的巨款。李城獨自守著擁有巨款的竊喜,卻在小果患重病時為了是否把十萬塊錢拿出來而猶豫不決、痛苦不堪。心靈在孤獨的壓力下漸漸成長,而終於想起去關心一直默默愛著他的母親,於是,踏上去往哈爾濱的旅程,母親最終也並沒有被重病奪去生命,這個生命的奇蹟給了李城無數的安慰。李城在孤旅中長大了。
故事六:死結
這是一個中學時代的出逃的故事,一個高中男生郭培軍從貧窮的農村好不容易來到縣中上學,卻因一次和二男一女玩牌賭博,被教導主任當場抓到,本就自卑的他慌不擇路,從縣中私自逃跑了。在逃路過程中,到了一家娛樂城做打工仔,卻又一次陷入一個人命案,他終於回到農村的家裡去看望父母,父親卻因為他從山上滾下山坡,摔斷了腿。這么多事情好好地教育了他,讓他從中學到了許多,最後終於返回學校,並投案自首,接受了處分,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青春的過程中不能因為打了結而把繩子剪斷,真正變為死結,此為題目的含義。)
故事七:房子
郭凱在媽媽去世後就被爸爸安排到爺爺家裡和爺爺同住,說是為照顧爺爺,但也有想要爺爺房子的想法,這件事讓二叔及小姑、小叔等非常不高興,在爺爺還在世的時候,子女們為房子而明爭暗鬥,讓郭凱在其中感受這些,成熟了許多。爺爺自己卻從來對這件事情不表態。爺爺去世後,讓大家都想像不到的是爺爺居然把房子的處置權交給了剛滿十八歲的郭凱。這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首先是郭凱的爸爸放棄了房子,讓郭凱真正像成人一樣行使了自己的權利,把房子留給了婚姻不幸福的大姑和孩子小雯。全家皆大歡喜,同時,在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中,郭凱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成長的快樂。
故事八:蝴蝶
中學生交朋友(同性朋友),談友誼有時候並非能夠真正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適合交什麼樣的朋友,往往是要在發生了什麼重要事情之後才能明白自己究竟是想要什麼。
《蝴蝶》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我”有一次被外校的幾個人打了一頓,同班同學陳陣出拳相助,後來我便與體育尖子陳陣成了好友,經常在一起鍛鍊身體,甚至打麻將、打架,雖然我已經感覺到我的興趣在於看書、看小說而不喜歡打牌打架什麼的,但為了哥們義氣,我咬著牙也陪著陳陣,但有一次陳陣要我去幫他一同打架時,“我”嘴上沒說什麼,最後卻沒有去,導致陳陣被打傷,從此我們的友誼破裂了,“我”才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和真正應該交的朋友,但“我們”兩個人已都為此友誼付出了代價。
故事九:朋友
這是一個關於三個女生之間友情的故事。
楊玲是一個腿有殘疾、父母離異的膽小、羞怯、善良的女孩,李楠和佳敏卻很有個性,也很善良,他倆二、三年來一直背著楊玲上學放學,三個人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只因為有個男生在電台“星空情緣”給楊玲點了一首歌,讓她們認識了電台的阿美,從而引來了電台“真情真意”欄目的編導,想做一期關於她們如何幾年來背楊玲上學的節目,節目一切準備順利,但李楠她們在熱情準備節目時卻忽視了楊玲惶恐不安的心理活動,直至節目現場錄製那天,楊玲的緊張、害怕達到了極點,無論如何節目也無法錄製下去,這件事從根本上摧毀了她們三人的友誼,雖然三個人都進行了自我反思,但青春的友誼是那樣的脆弱,隨著楊玲的轉學,三人便再也沒有繼續下去這段友誼。
故事十:禍事
一個女孩在一次偶然的車禍中受了重傷,還算萬幸,肇事者鄧文慶很有錢,對她也很好,她不得不休學一年,在這一年中她與認識的女孩蔣重重經常一起去歌舞廳,玩電子遊戲,瘋玩了很長時間,完全改變了以前認真學習好好讀書的生活習慣,可以說這才是那場車禍真正帶給她的禍事,她欠了蔣五千元錢,最後不得不向鄧文慶借,並在後來考大學之前要挾父母將錢給她,她在這件事中成長著,最後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大學。
故事十一:契約
張蔚偶然認識了縣城中的一個青年,叫鄒令。鄒令很喜歡張蔚並主動追求她,有一天鄒令冒著大雨等張蔚並把她送回了家,感動了她,從此他們交上了朋友。張蔚父母早亡,跟著奶奶生活,家裡很拮据,而鄒令父親卻是做生意的,家境很好;鄒令幫了張蔚許多,甚至願意幫助她交學費,這讓鄒令的奶奶很不放心,心地純潔的張蔚因此寫了一張“幫約”,約定自己一定要和鄒令結婚,否則就要把這些錢送給鄒令。然後張蔚就一心備考……在高考結束後,張蔚的心被這張契約束縛著,鄒令卻在長時間淡然的相處中漸漸地感情變談了,最後終於結束了這段感情。雖然最後張蔚高考也落榜了,但兩人都各自開始了新的生活。張蔚曾經自殺,卻又恐懼死亡,最後堅強地活了下來。
故事十二:下課
“我”是大三中有名的大班頭,是架在老師和同學中的橋樑,不僅學習好又非常有能力,學生和老師都欣賞“我”。班裡來了新物理老師叢樹遠,他很有激情,也很想把課上好,贏得同學和老師的肯定,但由於沒有經驗,也不會把握學生心理,使得同學們的物理成績不斷下降,引來同學的反對。在一次觀摩課上,同學們集體給他難堪,從此,叢樹遠再也沒有教過他們。“我”回憶起當年的情景,為叢老師惋惜,也感嘆學生的不留情面。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