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魯沙宣言》中的社會主義思想基礎是勞動合法報酬與社會平等相結合
著名的《阿魯沙宣言》指出,如果一個國家亞前總統尼雷爾強調:"依靠資本主義發展則意味著我們將權力交給別人來決定我們的命運。"因此,為了割斷與國際資本的聯繫,維護本圉獨立,這些國家選擇了"社會主義"。
相關內容
烏賈馬社會主義
烏賈馬在斯瓦希里語中是"村社"一詞的音譯,所以烏賈馬社會主義又名村社社會主義。坦尚尼亞的朱利葉斯·克·尼雷爾是烏賈馬社會主義的創始人。
尼雷爾在坦尚尼亞取得獨立和統一後,長期擔任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在整個非洲有較大的影響。1962年,尼雷爾在《烏賈馬:非洲社會主義的基礎》一文中,初步提出了烏賈馬社會主義的主張。1967年1月,坦盟中央執委會通過了尼雷爾撰寫的名為《社會主義發展綱要》的調查報告,亦稱《阿魯沙宣言》。該宣言正式宣布,要把坦尚尼亞建成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阿魯沙宣言》是坦盟中央的綱領性檔案,概括了烏賈馬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
主要內容有:
其一,認為社會主義必須由"國家控制生產資料"。尼雷爾強調,社會主義的一個主要標誌就是生產資料國有化。因此,政府必須全部控制主要的生產資料,包括土地、森林、礦藏、工廠、銀行、保險公司、大中型農場,建立國營經濟。對城鎮的小商業和手工業則實行合作化。
其二,主張社會主義應當"人人平等,沒有剝削"。尼雷爾指出,"社會主義的定義就是沒有剝削"。《阿魯沙宣言》也說:"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是勞動者的國家,沒有資本主義,沒有貴族,沒有等級,沒有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之分,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為了防止產生新的剝削階級和官僚階層,《阿魯沙宣言》還嚴格規定了坦盟和政府各級領導人的任職條件。
其三,強調社會主義應當體現"烏賈馬精神",在農村全面推行"烏賈馬村運動"。烏賈馬村是一種自治的農村基層組織,它的權力機構是由全體村民選舉產生的"村管理委員會"。尼雷爾認為,這種非洲傳統的村社制度,本身含有社會主義因素。因此,要在坦尚尼亞建立社會主義,就必須恢復傳統的烏賈馬精神。1976年,尼雷爾在題為《社會主義和農村發展》一書中寫到:建立"烏賈馬村"就可實現"人人平等、互敬互愛;財產共有、共同使用;人人勞動、沒有剝削"的三項基本原則,使整個坦尚尼亞農村變成一個"烏賈馬式"的大家庭,把國家建成烏賈馬社會主義。
其四,認為社會主義必須實行民主。《阿魯沙宣言》指出,"沒有真正的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因此,政府官員必須和人民緊密聯繫,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民眾的利益高於一切。如果為政者不能發揚民主,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就不會信賴社會主義。
其五,確信社會主義必須堅持自力更生。《阿魯沙宣言》指出,在坦尚尼亞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依靠人民的努力奮鬥。只有通過人民的努力,才能達到國家的自力更生。尼雷爾還指出:自力更生並不等於拒絕外援,實行閉關自守。"我們接受一切符合坦尚尼亞發展計畫的外援。自力更生的真正含義並不是排外。"
實施效果
《阿魯沙宣言》發布後,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醫療衛生和教育工作成績十分突出,幾乎村村鋪設自來水管道,大部分人能夠飲用淨水,政府和集體合作建立了不少醫院和診所,解決了一些農村缺醫少藥問題。教育發展也比較快,成人教育在70年代識字率從約30%提高到70%,1975年有400萬成人參加年文化考試。1974年實行國小普及教育。工人的福利也得到一定改善。
影響
由於"國有化實行得太多"、"集體化實行得過早",嚴重影響了坦尚尼亞經濟的發展,尼雷爾本人在70年代中葉對其過激的政策進行了糾偏,但由於其堅持《阿魯沙宣言》不能修改,因此,經濟中的根本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1985年姆維尼出任總統後,對坦尚尼亞社會經濟政策進行了加速調整,並在1987年10月坦尚尼亞革命黨三大上通過了《1987~2000年革命黨的綱要》,對烏賈馬社會主義做了全面系統的總結,並對今後政治經濟發展制定了目標,包括確定坦尚尼亞處於"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明確過渡時期不同階段的不同任務,提出過渡時期所有制包括國家、資本主義、自食其力的個體勞動者和合作社等四種形式等。1992年,坦尚尼亞革命黨提出實行多黨制,並於1995年舉行了首次多黨大選,坦尚尼亞革命黨繼續執政並推行革命黨的既定方針。
相關詞條
連結
1 http://www.icac.org.hk/newsl/issue5gb/geoff.html
2 http://iwaas.cass.cn/show/show_fruit.asp?id=678
3 http://www.du8.com/readfree/09/04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