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游擊隊》[1954年劉知俠出版小說]

《鐵道游擊隊》[1954年劉知俠出版小說]

《鐵道游擊隊》由劉知俠所著,是一部描寫在抗日時期,魯南地區確有這樣一支游擊隊,開始在臨(城)棗(莊)支線,以後發展到津浦幹線上活動。在廣大的革命根據地中由共產黨人領導的一支特殊的游擊小分隊以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為目的而與日偽勢力進行游擊鬥爭的英雄故事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在抗日戰爭時期,魯南棗莊礦區有一批煤礦工人和鐵路工人,由於不堪日寇的屠殺和蹂躪,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秘密地組織和武裝
鐵道游擊隊鐵道游擊隊
起來。他們殺鬼子,奪取敵人的武器,發展成一支短小精悍的游擊隊,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在臨棗線上展開武裝活動。以後他們又西去臨城附近,以微山湖為依據,堅持津浦幹線的對敵鬥爭。在鬥爭中,他們發揮了工人階級的高貴品質和頑強的鬥爭意志。幾年來他們在鐵路線上破鐵路、撞火車、奪物資,在火車上打殲滅戰,創造出許多驚人的英雄事跡。敵人也曾瘋狂地對他們反覆進行“清剿”、“掃蕩”,組織無數特務隊對付他們,但都被他們一一粉碎。鐵道游擊隊迎接了最殘酷的考驗,堅持到抗日戰爭勝利,最後迫使近千的鬼子鐵甲列車部隊,向他們投降。日本鬼子投降後,蔣敵偽合流,進攻解放區,他們又頑強地進行阻擊戰。小說到此結束。他們轉入主力部隊,以大規模的運動戰來殲滅蔣軍,解放全中國,是以後的事了。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王強夜談敵情
第二章 老洪飛車搞機槍
第三章 合夥開炭廠
第四章 來了管帳先生
第五章 政委和他的部下
第六章 小坡被捕
第七章 血染洋行
第八章 山里來了緊急命令
第九章 票車上的戰鬥
第十章 初會微山湖
第十一章 夜襲臨城
第十二章 敵偽頑夾擊
第十三章 進山整訓
第十四章 出山
第十五章 漁船上
第十六章 小坡和王虎
第十七章 地主
第十八章 在湖邊站住腳了
第十九章 打岡村
第二十章 六孔橋上
第二十一章 松尾進苗莊
第二十二章 站長與布車
第二十三章 拆炮樓
第二十四章 微山島淪陷
第二十五章 她的遭遇
第二十六章 三路出擊
第二十七章 掩護過路
第二十八章 勝利
後記
《鐵道游擊隊》創作經過

人物介紹

原型
劉洪:鐵道隊大隊長洪振海、劉金山
李正:鐵道隊歷任政委杜季偉、張洪義等王強:鐵道隊副大隊長王志勝
彭亮:鐵道隊隊員曹得清
魯漢、林忠、小坡等:曹德全、李遠生、徐廣田等鐵道隊的英雄們
芳林嫂:時大嫂、劉桂清二嫂、尹大嫂三位婦女。

創作歷程

作家劉知俠似乎生來就是要與鐵道游擊隊結緣的。
1918年,他出生在河南省汲縣(今衛輝市)一個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父親是鐵路道班房裡的護路工,道清鐵路就從村邊經過。天天看著火車飛馳、在鐵道旁撿煤核的他,很早就學會了扒火車。十幾歲時,劉知俠當過火車站的義務服務生,對鐵路職工、行車制度都瞭若指掌。1938年到1939年,他又曾隨抗大一分校兩次深入敵後體驗生活。這一切,都為他創作《鐵道游擊隊》打下了基礎。
據劉知俠的夫人劉真驊回憶,劉知俠與鐵道游擊隊的首次親密接觸緣於一次英模大會。“1943年夏天,山東省軍區召開全省的戰鬥英雄、勞動模範大會。知俠所在的《山東文化》編輯室的同志都投入了這一工作。就是在這次英模會上,他認識了鐵道游擊隊的英雄人物,了解了他們感人至深的抗敵事跡,知俠當即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欲望。”
1944年和1945年,劉知俠又兩次冒著生命危險越過敵人的封鎖線,同游擊隊員們生活和戰鬥在一起,積累了豐富真實的創作素材。1946年,正當他要動手寫作時,解放戰爭爆發,他受命執行新的任務,創作一直擱置到1952年。那年,時任山東文聯編創部部長的劉知俠請了一年長假,在濟南大明湖畔趕寫《鐵道游擊隊》。
寫這部書,讓只有國中學歷的劉知俠頗費周折。在《鐵道游擊隊創作經過》中,劉知俠曾這樣寫道:“我事先剖析了一遍《水滸傳》,在寫作上注意以中國民族文學的特點來刻畫人物,避免一些歐化的詞句和過於離奇的布局和穿插,把它寫得有頭有尾,故事線索鮮明,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個小高點。”
十年磨一劍,鞘出誰爭鋒。從1943年邂逅,到1953年成書,劉知俠整整用了10年時間。

成就與影響

小說出版後,立即成為搶手讀物,並多次再版,先後被譯成英、俄、法、德、越等近10種文字,成為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文學經典。

作者簡介

作者車承友,筆名劉知俠。劉知俠是素材提供者之一。劉知俠(1918——1991),河南省衛輝市龐寨鄉柳衛村人,著名作家,建國以後曾先後擔任濟南市文聯主任、省文聯副主席兼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主席、黨組書記、《山東文學》主編、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他一生中給後人留下了400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風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鐵道游擊隊》至今不衰。還成為了現在國小6年級3單元的其中一個教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