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小必讀叢書》系列圖書是為了配合語文新課標的需要,根據中小學生不同階段語文教學要求,邀請國內著名作家、學者、專家參與選目、編輯出版的一套目前國內規模較大、內容比較完備的課外閱讀叢書。在閱讀中提升學生辭彙和語感,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思考與寫作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實現自我超越。
作者簡介
知俠(1917-1991),原名劉兆麟,河南汲縣人。著名作家。1938年赴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軍事,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自1940年發表作品以來,其一生給後人留下了40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著有《知俠文集》五卷。1954年1月出版的《鐵道游擊隊》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曾被譯成英、法、俄、日、朝等多國文字,並被多次搬上銀幕。根據其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和舞劇還有《飛虎隊》、《紅嫂》、《偵察兵》、《鋪革》等。這些作品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科目要求學生增加課外閱讀總量,還推薦學生閱讀科普科幻作品,各類歷史、文化讀物及傳記,以及科學常識的普及性讀物等。語文科目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要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他們自主閱讀、自由表達。
——《光明日報》
名人推薦
新課改後的高考注重回歸語文之本,強調“讀書”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體會語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學習語文的本質其實就是閱讀、思考和表達。
——全國中學語文優秀教師、四川省教學名師導師、廣漢中學語文特級教師 王小槐
讀書確實是需要能力的,這樣的能力,誰都需要學習,需要鍛鍊和培養。而這樣的學習、鍛鍊和培養,首先需要跳出實用主義的泥沼,需要從孩子開始才行。
——著名作家 肖復興
一定年齡進行一定的閱讀。別讓孩子過早涉入思考、判斷等閱讀領域,要讓他們逐漸積累自己的見識,漸次靠近思考邊緣。他們的閱讀,並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強迫性,也不只是溫暖和勵志,還要有知識性和趣味性。
——青年作家 趙瑜 摘自《大河網·河南商報》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王強夜談敵情
第二章 老洪飛車搞機槍
第三章 合夥開炭廠
第四章 來了管賬先生
第五章 政委和他的部下
第六章 小坡被捕
第七章 血染洋行
第八章 山里來了緊急命令
第九章 票車上的戰鬥
第十章 初會微山湖
第十一章 夜襲臨城
第十二章 敵偽頑夾擊
第十三章 進山整訓
第十四章 出山
第十五章 漁船上
第十六章 小坡和王虎
第十七章 地主
第十八章 在湖邊站住腳了
第十九章 打岡村
第二十章 六孔橋上
第二十一章 松尾進苗莊
第二十二章 站長與布車
第二十三章 拆炮樓
第二十四章 微山島淪陷
第二十五章 她的遭遇
第二十六章 三路出擊
第二十七章 掩護過路
第二十八章 勝利
後記
新版後記
《鐵道游擊隊》創作經過
編後記
文摘
到過棗莊的人,都會感到這裡的煤煙氣味很重,煤礦上那幾柱大煙囪,不分晝夜咕吐、咕吐地噴吐著黑煙,棉絮似的煙霧,在山樣的煤堆上空團團亂轉。附近人家的燒焦池也到處冒著煙。還有礦上的運煤車和臨棗鐵路的火車,不住地向天空噴著一團團的白雲。這四下升起的濃煙密霧,把棗莊籠罩起來,人們很難看到晴朗的藍天,吸到清新的空氣,走到哪兒都是霧氣騰騰。風從山樣的煤堆上吹來,帶著煤沙到處飛舞,煤沙細得打到人的臉上都不覺得。人們從街上走一遭回來,用手巾往臉上一抹,會看到白毛巾上一片黑灰。白衣服兩天不洗,就成灰的了。下窯的和裝卸煤車的工人,在露天勞動的腳夫,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整天在煤里滾來滾去,不僅手臉染黑了,連吐出的痰都是黑的。他們也不習慣時常去擦身和洗衣,因為很難洗得清爽。就這樣,他們一年到頭手臉黑,穿的黑,有錢人就叫他們煤黑。
舊社會有多少不平事!正是這些煤黑創造了棗莊的財富。那山樣高的煤堆,是他們從深黑的礦坑裡挖出來的,又是他們把煤炭裝上火車,運往四方,供給工業的需要和萬家住戶的燒用。可是這些財富都被老財們掠奪去了,被鄙視和受苦的卻是這些'煤黑。日本鬼子占領棗莊以後,奪去了煤礦,許多有錢的先生們,在鬼子的刺刀下為敵人服務。又正是這些煤黑們,扛起了槍桿,成立了游擊隊,打擊敵人。我這部小說就是寫這些煤黑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怎樣對敵人展開轟轟烈烈的英勇鬥爭,他們在敵占區的棗莊、臨城、津浦幹線和臨棗支線鐵路兩側,把鬼子鬧得天翻地覆,創造了很多英雄事跡。這是後話,現在暫且從頭談起:
鬼子來了以後,中央軍跑了,共產黨組織了一批煤礦工人,拉到北山里,和八路軍游擊隊匯合,堅持魯南山區的抗日戰爭。為了配合山裡的鬥爭,和掌握棗莊及臨棗支線敵人的情況,司令部派了兩個精悍的游擊隊員回棗莊活動。這兩個隊員一個叫劉洪,一個叫王強。劉洪堅決勇敢,王強機動靈活。他們都是棗莊人,過去在煤礦上幹活,由於自小生長在這裡,他們對礦上和鐵路上都很熟悉,還練出扒車的本領。他倆被派回棗莊後,山裡的鬥爭就殘酷起來,剛成立的八路軍游擊隊,不僅時常遭到敵偽的襲擊掃蕩,而且還受到當地封建地主武裝和國民黨殘餘部隊的排擠。在敵偽頑的夾擊下,這支年輕的游擊隊經常吃不上,住不下,不得不四下分散活動。因此,有半年的時間,他們和劉洪、王強他們失掉了聯繫。以後,西邊開來八路軍一一五師兩個主力團,打開了山裡的局面,山里游擊隊才站住腳,司令部才又派人到棗莊和劉洪、王強聯絡。
這天傍晚,棗莊的煙霧顯得更大,天黑得仿佛比別處早些。煤礦上和街上的電燈亮了。四下的燒焦池的氣眼都在呼呼地躥著火苗。遠遠望去,棗莊像剛開鍋的蒸籠。煤礦公司大樓上和車站票房上的太陽旗,像經不起這裡的煙燻火燎似的,在迎著晚風飄抖。西車站上守衛的日本鬼子的刺刀,在電燈下閃閃發光。
西車站下沿,就是棗莊的西郊了,這裡有一個陳莊,百多戶人家,大都是下窯的工人和車站上的腳夫,還有幾家炭廠。這莊除了炭廠燒焦賣,各個住家也在燒,因為燒焦是死利錢,一百斤煤能燒七十斤焦,一斤焦能賣二斤煤錢。七十斤焦就能買一百四十斤煤,所以燒一百斤煤的焦,淨賺四十斤煤。男人們下窯去了,女人們雖然忙著家務,但也會抽空在小屋旁邊挖個坑,填上煤燒起來。天黑下來,這個小莊子,到處都冒著煙,地上到處都噴著火苗。因為這裡和車站只隔一道小溝,車站上有鬼子,所以天一黑,街道上就沒有人了。
天完全黑下來以後,從莊西進來一個人影,繞過兩個焦池,來到一家大門前。他把門推開,走進院子裡。
老王哥在家嗎?
誰呀?一個濃眉方臉的人,從有著燈光的西屋裡走出來,他約有二十四五歲的年紀,眨著黑黑的小眼,向院子裡的來人望著。他就是王強。在黑影里,他看到是一個穿著農村服裝的人。
我!從南鄉來的!客人走過來,一把抓住他的手說,老王!你不認識我了么?
王強嘴裡咕噥著:是誰呀!把伸到對方的面前,仔細打量著,又把他拉到燈亮處再一看,咦!他揚著濃濃的眉毛,咧著嘴巴狠狠地咦了一聲,雙手抱住了對方的臂膀,把客人拉到屋裡。
啊呀!原來是你呀!老周!你怎不早說呢?真想不到呀!……
顯然王強對老周的到來,感到說不出的驚喜。他忙從袋子裡掏出香菸,自己用火點了兩支,把一支遞到老周的嘴上,看看家人正在吃飯,他便拉著老周的手說:
走!到那邊炭廠小屋裡去!咱們好好拉拉,回頭找到老洪,咱們痛快地喝一氣!
兩人出了門,摸黑向右走了十多步,在一個柵欄門邊停下。老周往裡一望,這是一個四周圍著短牆的小炭廠。中間有個炭堆,旁邊有些筐篩鐵鏟等工具。院子四周靠近短牆的地方,有幾個焦池在熊熊地燒著。所以這裡顯得煙氣特別大。老王開了柵欄門,他們走進一間矮小的黑茅屋裡。
王強點上了燈,說:這裡還僻靜些,你先在這裡坐一會兒,我去找老洪去,馬上就回來!
老周知道這老洪就是劉洪,因為在一塊時候長了,叫順嘴了,就把劉洪叫成老洪了。雖然劉洪和王強的年紀差不多,可是都叫他老洪,這裡邊也包含著尊重的意思。他倆被派到棗莊來以後,原是由劉洪負責,因為劉洪沒有家,所以將聯絡點設在王強家裡。
老周問:老洪住在哪兒?
就在這裡。王強指著東邊那個地鋪說,我們兩個,都住在這裡。有時我也到家去住。說著就出去了。
老周看看這小黑屋,確有兩個地鋪,臨門一張小桌,兩條粗板凳,屋子當中砌著一個火爐,窗台上有些鍋碗盆罐一類的東西,顯然他倆也是在這裡做飯吃的。他和老洪、王強過去在山裡,曾在一個連隊里作過戰。他看到這些擺設,想到剛才王強烏黑的面孔和滿身的煤灰,他感到對方真成了一個地道的棗莊人了。老周不由得回想起在山裡一道打游擊的時節,初進山時,老洪、王強他們的臉也是黑的,以後用山溝的水漸漸地洗乾淨了,由於常睡草鋪,衣服上的煤灰味換成枯草味了,只是在密密的布紋里,還有些看不出的煤灰,直到換上了軍裝,身上才完全看不到煤的痕跡了。唯一的就是眉毛黑,只有在那眉毛中間還隱藏著些微微的煤污。現在為了執行黨的任務,他們又生活在這煤灰里了。
外邊的夜沒有山里寧靜,火車在轟隆隆地響著,遠處還隱隱地聽到礦上機器的嗡嗡聲,老周想到過去他們在一塊的生活,他很想馬上看到老洪。記得隊伍一拉進山里,老洪就是連里出色的班長,以後被提拔為排長。他有著倔強的性格,個子雖然不高,可是渾身是勁,只要見到他發亮的眼睛一瞪,牙齒一咬,就知道他下了決心,任何困難都會被他粉碎。有一次他們被敵人包圍,他用一挺機槍掩護了整連的撤退。他趴倒在墳頭上,打倒了十多個敵人,最後靈活地避開敵人的火網,安全地追上隊伍。老周想到這裡,他真想馬上見到老洪,心裡才感到鬆快。
後記
知俠,我國著名作家。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戰地記者,更是一名衝鋒陷陣的戰士。他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了400餘萬字文學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其作品已經被歷史銘記。
《鐵道游擊隊》是作者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自問世以來,一度成為全國暢銷書,並被譯成英、俄、日等多國文字。書中描寫抗戰期間,活躍在鐵路線上的游擊隊員們的真實而傳奇的經歷。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險象環生的人物命運、扣人心弦的戰爭場景、引人入勝的歷史畫面,不僅使本書具有極高的閱讀性和欣賞性,更為廣大讀者掀開了歷史的帷幕,使讀者清晰地重溫那段激動人心的動盪歲月。
為了能夠用繪畫的藝術形式來真實地表現《鐵道游擊隊》這一經典文學名著,我國著名畫家韓和平先生曾先後五次趕赴山東,進行實地考察採訪,歷經八年時間完成了連環畫《鐵道游擊隊》。在韓和平先生的筆下,無論是首長、戰士、農民、工人,還是地主、豪紳、漢奸、日偽,都被塑造得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同時,這部連環畫還在全國連環畫評獎中榮獲一等獎。
因此,本社在為本書設計封面時,特別選用了韓和平先生創作的經典畫作,在此特向韓和平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