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蘇德,女,1981年9月生於上海,“80後”代表女作家之一。從國小畫,14歲起,陸續發表散文、隨筆、散見於《當代學生》、《上海中學生報》、《青年報》、《少女》等報刊雜誌,後為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少作班成員。2000年於復旦附中畢業,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就讀至今。
迄今為止,共發表小說、散文總計30餘萬字,出版短篇小說集《沿著我茺涼的額》(2002)、《次馬路上我要說故事》(2003)。作者在擅長描寫都市情愛和心理細節,在構建小說情節框架上有獨樹一幟的風格,偏好敘事語言的新異和具有張力的結局。
媒體評論
鋼軌上的愛情來源價值中國網 劉曉華
買到蘇德的《鋼軌上的愛情》是個偶然.知道她的名字很久了,相信所有看過《萌芽》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個帶給我們“藍色”、“一二”的上海女子,雖然已經有些日子沒見著她的新作品。本來是去書店買其它的,卻被一本設計裝幀特別的小說吸引。走進一看,原來是蘇德的《鋼軌上的愛情》。吃罷晚飯後,躲進自己的房間看書,盤腿坐在沙發上,打開落地燈來看,一頁一頁。“眉”的愛情始終牽扯著我的神經,從她來到海島的那刻起。隱約中,覺得蘇德文筆開始變得大氣,這種大氣收住了整個故事,使它完整且條理清晰地出現在讀者面前。她開始嘗試一種懸疑式的情愛小說,從第一章便設下一個圈套,如此往復地令讀者深陷其中。
蘇德在後記里說:“眉”和“郁”的故事是注定的。
細究這部長篇不難發現,蘇德始終堅持的信念便是“注定”二字。對於“眉”和“郁”的愛情,她看起來有些殘忍,有人會責怪這樣的殘忍,因為當所有看書的人都在心痛時,這個上海女子卻顯得那么冷漠且無情。可我知道,蘇德並不是這樣的。也許正如她在後記里說的那般,我們這一代生於80後的獨生子女都會在青春期里不同程度地對身邊親近的男孩子產生好感,這種好感和“眉”對父母的養子“郁”一樣,是朦朧的,親訴耳邊的,“郁”對“眉”也是如此。所以蘇德輕巧地將自己的故事附身在了“眉”身上,她用上“眉”的名字,開始在小說里同“郁”對話,她愛著“郁”,深切地。
可蘇德和其他作者不同,她可能天生是個懷疑主義者,所以即便自己相信“眉”和“郁”能在分開這么久後仍然深愛彼此,卻也還是不相信老天會給他們最終走到一起的契機。和她其他小說一樣,《鋼軌上的愛情》沒有一個粗淺的肥皂劇式結局,也沒有最後的大團圓,所有人物像張恨水《金粉世家》的結尾一般,在這條愛情的鋼軌上各自行進。“眉”和“郁”就彼此望著,這么近,卻永遠都無法交匯。
當看到小說末尾“眉”的手機上出現:“眉,不要!”這三個字的時候,忍不住哭了。有些責怪自己的不爭氣,明知道那三個字不可能是已經死去的“郁”傳來的,卻仍抱著和“眉”一樣的希冀,希冀著會有轉折,會有契機。喜歡“眉”說的那句:“在命運的面前不得不低頭,臣服”,“臣服”是一種卑恭,是一種淡定,是在力爭無望之後的放手。
“眉”懂得這個道理,蘇德也懂得。而我最喜歡的人物——“郁”,在掙扎痛苦七年後,終於尋到了解脫。關於他臨終前的那幅畫,我想我能明白蘇德的意思。她作為小說者將畫交給“郁”,畫便是這個人物的遺書,上面相互追隨的男孩子女孩子是在小說中此生已經注定的人物。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注定”令“眉”會帶著畫南下海島,會令一幕旁人未知的真相在絲絲入扣的敘述中呈現在我們面前。“郁”的身世,“眉”的情愛,“許或”的痴心,“周乾”的欲望,“羅慢”的黠真都交錯在一起,使他們不得不相互無心傷害。
在《鋼軌上的愛情》宣傳片裡,蘇德說:
我從不相信偶然,
錯過和誤會是這個故事必然隱衷的過去。
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必然隱衷的誤會和錯過呢?我們永遠都無法計算清楚。
最後,我想告訴蘇德,《鋼軌上的愛情》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因為心被揪著,時時刻刻沉溺。
目錄
序第一章羅慢,眉,周乾
第二章九月生的孩子
第三章眉,郁,許或
第四章放棄
第五章海島斷章
第六章《告別》
第七章依舊是《告別》
第八章麒麟島
第九章請別枯萎去
第十章許或斷章
第十一章嬗變
第十二章手絹里的秋麒麒草
第十三章鋼軌上的愛情
第十四章望著你
第十五章呼瑪河村的喜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