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集聚論:金融中心形成過程的新視角》

《金融機構集聚論:金融中心形成過程的新視角》

《金融機構集聚論:金融中心形成的新視角》關於金融與經濟成長的關係問題,在理論上存在兩種觀點。在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看來,金融仿佛實體經濟的“面紗”;以熊彼特為代表的另一些經濟學家則認為,金融是經濟成長的“發動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制度經濟學、博弈論、發展經濟學和信息經濟學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關於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關係問題在理論和實證上的研究,這些研究雄辯地證明了金融發展對經濟成長具有“發動機”作用。其中,發展經濟學提出,在金融發展過程中,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之間具有“低均衡”、“高均衡”和“多重均衡”的複雜關係,它們之間不但存在“供給推動型”和“需求引導型”的金融發展路徑的因果關係,而且這種因果關係還存在互為因果聯繫,這給世界經濟成長提供了新的思路:以金融發展促進經濟成長。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金融發展能夠推動經濟成長,這充分說明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金融機構是金融得以存在的主要載體,金融機構的主要活動是從事資金管理、證券發行和交易以及保險。所以,金融機構可以大體上分為三大類: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此外還可以衍生出許多其他的機構,如各類經紀公司、信託公司等。這些不同的金融機構,其功能和管理方式都不同,表現出多樣性,因此研究金融機構空間運動的規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金融機構空間運動和發展呈現出金融機構集聚的特點,這存在著深刻的內在原因。從微觀上來看,金融機構集聚的起點在於金融機構選址決策,選址決策趨同是金融機構集聚的本質。從金融機構選址決策過程中的主要動力來劃分,金融機構集聚過程可以分為內生集聚路徑和外生集聚路徑,這兩種集聚路徑與金融發展的兩種路徑高度相關。如果金融機構在某個城市內集中,那么這個城市的金融業發展水平就必然較高,因而處於金融中心的地位。從這個角度來看,金融中心的形成過程與金融機構集聚過程是一致的。因此,研究金融機構集聚的規律性對於發現金融中心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現代世界金融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經濟大國,要提高金融服務的水平,並以加速金融業的發展來進一步推動可持續的經濟成長,進而在激烈競爭的國際金融舞台上占據重要地位,必須形成和發展中國自己的國際金融中心。

作者簡介

陳銘仁,1968年12月生於安徽霍山;1990年6月畢業於皖西學院數學系;1997年6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獲碩士學位;2006年6月畢業於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6-2008年在復旦大學套用經濟學(金融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曾經長期在企業和金融機構從事投資管理工作,在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現任教於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金融學院,研究方向為金融信用和投資理論。

目錄

一章緒論
第一節問題的提出
一、金融在經濟成長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金融機構集聚與金融中心形成的內在聯繫
三、中國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性
第二節文獻概覽
第三節研究的意義、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的意義
二、主要研究方法和特色
三、主要研究思路
第四節主要觀點和創新
一、主要觀點
二、創新程度
第二章金融機構集聚綜論
第一節金融機構集聚的含義
一、“集聚”概念的歷史沿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