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

《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

《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林耀華著,2008年2月1日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第2版(2008年2月1日)
平裝:228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108028938
條形碼:9787108028938
商品尺寸:20x13.8x1.4cm
商品重量:281g
ASIN:B001588ZR6

內容簡介

《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的中心人物是第一家的家長黃東林,他說不上是一位英雄,卻是中國農民中最優秀的典型,勤儉節約、精明能幹、吃苦耐勞。他的“金翼之家”得名於附近一座形狀很像金雞的山,山巒的一側如翅膀一般伸向新的房合。看風水是中國占卜術的傳統組成部分,認為這樣做會使家族發達興旺,而對於社會學家來說,反應就全然不同了。以偶然事件的形式所表現出的機遇:如突然死亡,與舊時學友重逢,幸運地發現一份檔案從而贏了一場官司等,雖說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真正的命運存在於各個人的心中,就像歐里庇得斯或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一切偉大的戲劇家和小說家向我們展現的那樣,一個人選擇善或惡、聰明或愚蠢,確實不取決於興之所至或偶然的機遇,而是由他本人或他人那些本來具備的愛好和習慣所決定。這些愛好與習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而一個人的善惡智愚實際上早就選定了。林耀華教授以不同的說法表達了相同的見解:“我們今天可以將‘上蒼’理解為人類本身,把‘命運’看成是人類社會。”

編輯推薦

《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編輯推薦:《金翼》是一部以小說形式寫成的社會學研究著作。就構思來說,它的主題非常簡單,卻像竹葉畫一樣,其樸素的形式掩映著高水平的藝術。這個故事在於剖析福建一個村莊裡毗鄰而居的兩個家族。這兩家既有親戚關係,又一起做生意。其中一家度過逆境繼續繁榮,另一家最初很是興旺而後卻衰落了。

作者簡介

林耀華(1910-2000),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和民族學家。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哲學博士),(1940年),曾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主任。
主要著作:《嚴復研究》(1934)《義序的宗族研究》(1935)《涼山彝家》(1945)《金翼》(1948)主編《原始社會史》(1989)和《民族學通論》(1992)。

目錄

出版者弁言
新版序言
著者序
英文版前言
英文版導言
第一章 東林的青少年時代
第二章 擺脫貧困
第三章 打官司
第四章 張家新
第五章 早期教育
第六章 村裡的節日
第七章 農業系統
第八章 大米交易
第九章 商店的生意 
第十章 芬洲的命運 
第十一章 求學雄心
第十二章 分裂 
第十三章 店鋪分家

文摘

第一章東林的青少年時代
有一次,那還是東林的爺爺在世的時候,黃村來了一位收稅人,他很不公平地對待村裡的一家人。東林的爺爺是個直性子人,他敲響了一面鑼招呼同族人出來以便對付收稅人及其同夥。如果不是稅吏馬上道歉的話,就會發生一場流血的爭鬥。從此,黃村便獲得了一個頭銜,被稱之為“蠻村”。
金雞山高聳而蒼翠,蠻村就位於山麓的低坡上。村落的下方是為高山哺育的谷地。數以百計的村人居住在這裡,他們主要的生計就是耕種這和緩的斜坡和山谷里的肥田沃地。那蒼茫的林木一直延伸到上方陡峭的山腰。每當天空清澈無雲之時,如果一位好眼力的人向金雞山低坡上的一抹翠綠中望去,那就不難發現其中掩映著的農合屋脊,屋脊上依次疊壓的片片灰瓦,宛如魚兒身上覆蓋的鱗。
林子下方剛好是一條通商大道,這條大道向西兩英里便是湖口鎮碼頭,從那裡沿江船隻順流而下直抵濱海城市福州;從黃村向東25英里則可通向地方城鎮古田,由於這條大道從古田鎮一直向西伸延,所以人們通稱西路。在這條大道拓寬通車之前,在湖口和古田之間的交通令人作難,以往人們只能步行往來,靠肩挑手提運送貨物,於是他們經常在黃村的茶館裡歇息,每一趟都歇上好久,談論著地方上發生的瑣事。
黃東林的爺爺,那位趕走收稅人的倔強的老者是個農人,他勤於耕作發了點小財,頗有了點名氣。他有三個兒子,東林的父親是老大,不料小東林四歲那年,他的父親突然早逝,時年僅28歲。小男孩的母親沒有再嫁、撫養兩男兩女,同他們的祖父一同過活。老人尤其鍾愛幼孫東林,他常說這孩子的長相注定日後會發達。東林方面大眼、目光有神,兩耳長且厚,後來,變成了一副商人的臉相,精明、機敏又有些嚴厲。
東林14歲時,老人過世了,這是小男孩第一次感受悲傷。祖父的死對他震動很大。生前,老人時常領著他訪親會友,帶他穿行田地,給他講神話和民間故事聽。兩人之間感情頗深,這男孩從老人那兒學到不少處世之道,也聽了很多古老的傳說。老人把男孩當作一個可以服侍他的永久的夥伴,好像自己也年輕了許多。
東林的生活模式被全盤打亂,所以他的哀傷是不足為奇的。畢竟,我們的生活可以冷靜客觀地用圖表來說明。我們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個由用有彈性的橡皮帶緊緊連在一起的竹竿構成的網,這個網精心保持著平衡。拚命拉斷一根橡皮帶,整個網就散了。每一根緊緊連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們生活中所交往的一個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們也會痛苦地跌倒,整個網便立刻鬆弛。
小東林的情形便是如此。祖父的死使他哀傷一年有餘。但他同母親、兄長一起過活久而久之又使他恢復了常態。
他兄長叫黃東明,現在已是一家之長。他勤奮、認真、能幹,盡心於祖上留下來的貧瘠的土地。儘管弟弟東林太懶散,得不說黃東林是自己的兄弟。老人一聽便立刻請東林到他家坐坐。進退維谷的東林還是拒絕了邀請。如果他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他不接受邀請便是大大的不敬;如果他同意了,哪怕是隱瞞了真實身份,他也是無禮侵入了他未來妻子的家。
東林成親時24歲,但他已證明自己是一個成熟的男子漢。他的新娘由自己挑選,婚事通過他同齡同輩的朋友安排,這一事實本身就使他的婚姻在村里與眾不同。一般來說,都是一家之長主動提親,訂親與成婚均由長輩安排。但自從他家的正式家長,兄長東明公開奚落他娶不到妻子,東林就決定自己來操持自己的婚事。他在買賣上的成功使長輩們認為他是個前程遠大的人。
成親之後,東林回到湖口原來的店裡。魚商和福州城店鋪代表的職位由芬洲的長子茂魁接替。在店裡東林主要負責賣魚買米,而芬洲將絕大部分時間用於賣藥、治病。他們不再賣酒和花生,而專營三宗貨:魚、米和藥。當然,商業僱傭的人多了,有一個賬房先生和一些夥計、學徒。
回到店裡,東林常常給茂魁寫信,告訴他自己在福州城幾年間學到的經商之術。他喜歡抽空過街到盧國的店裡去品茶。逢年過節,鄉親們四處走親訪友。東林僅僅提著兩包過年禮物走出商店回家去。他又能同家人、母親、兄長、嫂子、妻子和侄兒侄女們一起進餐,他從一個有錢人的外部世界回家來了。
第二章擺脫貧困
雖然東林已習慣於城裡的生意人生活,他對家鄉生活和兄長東明在農村的工作並非不聞不問。每逢年節或一些特殊的場合,合家團聚在桌旁,黃家兄弟總要談起買賣和農活,他們還談起季節性雨水與灌溉,籌劃犁田鋤地、播種收穫和交租納稅。由於並未正式分家,店裡的資本和現金收入、土地和糧食仍舊是全家的財產,歸兩兄弟共有。因此,兩個年輕人對彼此的工作十分注意,一起為全家的利益盤算。
東林偶爾拿起鋤頭繞著田走,為他兄弟找水,就像所有農民在灌溉季節所必須做的。離家鄉幾年之後,他現在開始懷著一種至愛的心情看著蔥蘢的田野。林鳥啾啾、澗水潺潺,這是大自然的協奏曲。在一派寧靜的氣氛中他漫步在田問小路,遠離喧囂繁忙的市鎮生活,他感到完全擺脫了心理上的負擔。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