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子·賞月梧園》

②似:一本作“侶”。 “金雀”,喻桂花。 “蜂黃”,也喻桂花。

作品原文

金盞子吳城連日賞桂,一夕風雨,悉已零落。獨寓窗晚花方作小蕾,未及見開,有新邑之役①。朅來西館,籬落間嫣然一枝可愛,見似人而喜②,為賦此解。賞月梧園,恨廣寒宮樹,曉風搖落。莓砌掃珠塵③,空腸斷、熏爐燼銷殘萼。殿秋尚有餘花,鎖煙窗雲幄。新雁又、無端送人江上,短亭初泊。籬角。夢依約。人一笑、惺忪翠袖薄。悠然醉魂喚醒④,幽叢畔、淒香霧雨漠漠。晚吹乍顫秋聲,早屏空金雀。明朝想,猶有數點蜂黃,伴我斟酌。

注釋

①有:一本作“遂有”。

②似:一本作“侶”。

③珠:一本作“蛛”。

④魂:一本作“紅”。

創作背景

此詞序文點明詞人因要離此去新邑,為告別寓窗前晚桂花而作此詞。《宋史·地理志》接近蘇杭之縣有“新”字者,一紹興府“新昌”,一臨安府“新城”。此言“新邑”,當是“新城”。淳化五年由南新場升縣。有“新邑之役”者,蓋為倉幕時捧檄查倉而往,如陳少逸之巡部然。“朅來”,按《正字通》:“朅來,猶言聿來;今詩家以朅來為去來”如《漢書·司馬相如傳》:“回車朅來兮”,“朅”,即去也。此時侍姬未去,“似人”,“人”字雖似指姬,而詞無感慨,同與《澡蘭香·淮安重午》之回憶而已。

作品鑑賞

《金盞子》,見《梅溪詞》及《夢窗詞集》,雙調,一百零三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一句五仄韻。或下片第一句五字,拆為二字一句,三字一句,增一韻在前二字句,則下片為十二句六仄韻。這一首詞就是。“賞月”三句。言詞人在“梧園”賞月,因見圓月而想到月中還有桂樹;由月中桂而恨及西風,使吳城的桂樹被那曉風淒雨擊得零落不堪,觸目淒涼。“莓砌”三句。詞人說:我在長有苔蘚的石階上清掃著零落滿地的粒粒似珠的桂花,硬起心腸把它們放進熏爐中焚毀棹。且哀嘆:這桂花真是生不逢時,遭此火劫!詞人嘆花,也是自嘆。三句直可抵《紅樓夢》“黛玉葬花”一回書也。“殿秋”兩句。“殿秋”,指秋未。此處是說:幸虧在寓所窗外,到這深秋季節還留存著遲開的桂花花蕾供我觀賞。那陣陣花香似煙似霧般從窗外湧入室內。此系誇張手法,是詞人想當然耳。“新雁又”三句,轉入離此去新邑。可惜在大雁開始南飛之時,詞人受人差遣,將乘舟離開這兒去新邑,所以匆匆趕來這裡,再見晚桂花一面,並作了這首詞用來告別。上片緊扣詞序之意,而鋪敘之。“籬角”兩句,切入夢境。言詞人在夢境中又見到了這株獨立寓舍窗外籬角處的桂花樹。“人一笑”兩句,扣詞序中“見似人而喜”,將桂花擬人花。此系夢中空幻之思。說是桂花樹見詞人來臨而喜,在寒風中桂葉颯颯,好想是在舞動著蓬鬆的長髮,飄飄的翠袖。“悠然”三句。言詞人在醉夢中頻頻叫喚著“桂花”,不覺悚然驚醒。醒後見室外秋雨綿綿,不由想到吳城寓舍的這株桂樹也在這秋雨漠漠中受盡煎熬。“晚吹”兩句承上。“金雀”,喻桂花。言見到眼前這秋風秋雨吹打得樹葉兒簌簌作響的淒涼景象,即聯想到寓所窗外的桂樹也已經是落花滿地無覓處了。“明朝想”三句。“蜂黃”,也喻桂花。詞人虔誠地禱告上蒼,希望在他迴轉時,寓窗外尚殘留有幾點桂花,能陪伴他獨飲解悶。下片因離別而生空幻,並致希望。娓娓道來有喜有悲,似真似幻,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12—約1272),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