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郭象與魏晉玄學》介紹了1912年11月31日,梁啓超先生在北京大![圖書封面](/img/1/7a0/nBnauM3X3QDM3IjMyYTM4QTMxMTMxkTO0MTOwADMwAzMxAzL2E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作者簡介
湯一介(1927~),原籍湖北黃梅。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儒藏編纂中心主任、中國文化書院創院院長,曾任國際中國哲學會主席。著有《郭象與魏晉玄學》《儒道釋與內在超越問題》《早期道教史》《佛教與中國文化》《新軸心時代的中國文化定位》等。魏晉玄學是我國哲學發展史一個重要階段,而郭象的哲學思想堪稱這一階段哲學發展的最高點。本書圍繞郭象的哲學思想,分析了魏晉玄學內在發展的邏輯過程,闡釋了魏晉玄學中的有、無、體、用、本、末、一、多、言、意等哲學概念、範疇,尤其研究了郭象以“言意之辯”為核心的哲學思想體系。本書使用的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本。目錄
緒論第一章論魏晉玄風
一何謂“魏晉玄學”?
二魏晉玄學的產生
第二章研究魏晉玄學的資料問題
第三章魏晉玄學的產生與評價問題
一魏晉玄學的產生
二魏晉玄學的評價
第四章魏晉玄學發展的歷史(上)
一正始時期的玄學
二竹林時期的玄學
第五章魏晉玄學發展的歷史(下)
一元康時期的玄學
二東晉時期的玄學
三唐初重玄學
第六章郭象的生平與著作
第七章郭象與向秀
第八章郭象與裴頒
一“有始”與“無始”
二“外資”與“獨化”
三“無為”與“有為”
四“入世”與“超世”
第九章郭象的《莊子注》與莊周的《莊子》
一關於“自性”的問題
二關於“無為”的問題
三關於“聖人”的問題
四關於“無”的問題
第十章郭象的《莊子注》與《莊子》的舊說
第十一章郭象的哲學方法
一寄言出意
二辨名析理
三否定的辦法
第十二章郭象哲學中的理論問題(上)
一關於“有”與“無”的問題
二關於“動”與“靜”的問題
三關於“知”與“無知”的問題
四聖人“可學致”與“不可學致”的問題
第十三章郭象哲學中的理論問題(下)
一“(命)理”與“自性”
二“獨化”與“相因”
三“無待”與“有待”,“無為”與“有為”
四“順性”與“安命”
第十四章郭象與王弼
附錄有關郭象的生平和著作的資料
參考書目
第三版後記
精彩書摘
(1)何、王的學說來源於老莊。《三國志·魏書·曹爽傳》附《何晏傳》謂:晏“好老莊言”,《世說新語·文學》“何晏為吏部尚書”條注引《魏氏春秋》:“晏少有異才,善談易老”,同條引《弼別傳》:“好莊老,通辯能言。”《三國志·魏志·鍾會傳》:“初,會弱冠與山陽王弼並知名。弼好論儒道,辭才逸辯,注《易》及《老子》。”又注引何劭《王弼傳》:“弼注《老子》,為之《指略》,致有理統,著《道略論》,注《易》,往往有高麗言。”《老》、《莊》、《易》合稱“三玄”。(2)何晏、王弼的思想(立論)是“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王弼《老子》第四十章註:“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於無也。”《列子·天瑞》張湛注引何晏《道論》謂:“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自然界的種種現象和社會生活的種種準則都是靠“無”得以形成和維繫,所以“無”為“體”。
(3)“無”(本體)的作用非常之大(以無為用),它並非因為什麼爵位而貴重。意思是說:它並不是什麼人格神(如天帝)那樣而貴重,“無”並無意識,它只是事物存在的根據和道理,“物無妄然,必由其理”,就這點看玄學有反漢學目的論的意義。
據各種史科看,何晏、王弼雖好老莊,但在曹爽當政時,由於從漢剛過渡到魏未久,儒學雖衰,但余勢猶存,所以何晏於注《老子》未畢而作《道德論》外,並撰《論語集解》;而王弼於注《老子》外,又注《易》,並撰《論語釋疑》,可見他們也很重視對儒家經典的研究。從現存的史科看,何、王雖立論根據《老》、《莊》,重在發揮道家思想,並用道家思想解釋儒家經典,但他們齊一儒道,調和“自然”與“名教”的意圖也是很明顯的,故可謂為“不廢名教而任自然”者也。
何晏、王弼雖都是“貴無派”,他們的思想大體相同,但也有若干差異,大概王弼哲學的本體論意味比何晏對《老子》的闡發更深刻,且對《周易》和《論語》的義解頗多創新。在這裡,我想只對何晏思想作點簡單介紹,重點討論王弼的思想,這樣可以使我們更便於抓住魏晉玄學發展的內在關聯。
有關玄學的研究著作
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