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小說:瓢兒和尚》

《郁達夫小說:瓢兒和尚》

名典書坊著眼現代大家傳世篇什,遴選最具閱讀價值也最具人文承載之藝術精品,以作家個人各體創作為單冊,擬將陸續分輯推出。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本社整理出版現代作家集冊凡二三百種,曾先後編有現代經典作家詩文全編系列、世紀文存、摩登文本等現代作品文庫。其間幸賴學界人士悉心襄助,錢理群等。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典書坊著眼現代大家傳世篇什,遴選最具閱讀價值也最具人文承載之藝術精品,以作家個人各體創作為單冊,擬將陸續分輯推出。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本社整理出版現代作家集冊凡二三百種,曾先後編有現代經典作家詩文全編系列、世紀文存、摩登文本等現代作品文庫。其間幸賴學界人士悉心襄助,錢理群等。
郁達夫是以專情而放任的矛盾形象留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他個人的情感經歷,充滿傳奇、怪誕和自我中心的色彩,帶有五四那代人的心靈軌跡,曾是媒體的炒作熱點,更是當時書商熱烈追逐的對象……本書是他一生經典小說的精選集,有《沉淪》、《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是一本不可獲缺的經典收藏本!

內容簡介

郁達夫是以專情而放任的矛盾形象留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他個人的情感經歷,充滿傳奇、怪誕和自我中心的色彩,帶有五四那代人的心靈軌跡,曾是媒體的炒作熱點,更是當時書商熱烈追逐的對象……本書是他一生經典小說的精選集,有《沉淪》、《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是一本不可獲缺的經典收藏本!

目錄

沉淪采石磯蔦蘿行春風沉醉的晚上迷羊二詩人她是一個弱女子遲桂花碧浪湖的秋夜飄兒和尚

精彩書摘

為《鹹淳》,《淳佑臨安志》,《夢梁錄》,《南宋古蹟考》等陳朽得不堪的舊籍迷住了心竅,那時候,我日日只背了幾冊書,一枝鉛筆,半斤麵包,在杭州鳳凰山,雲居山,萬松嶺,江乾的一帶採訪尋覓,想制出一張較為完整的南宋大內圖來,藉以消遣消遣我那時的正在病著無聊的空閒歲月。有時候,為了這些舊書中的一言半語,有些蹊蹺,我竟有遠上四鄉,留下,以及餘杭等處去察看的事情。生際了這一個大家都在忙著爭權奪利,以人吃人的二十世紀的中國盛世,何以那時候只有我一個人會那么的閒空的呢?這原也有一個可笑得很的理由在那裡的。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成功以後,國共分家,於是本來就系大家一樣的黃種中國人中間,卻硬的被塗上了許多顏色,而在這些種種不同的顏色里的最不利的一種,卻叫做紅,或叫做赤。因而近朱者,便都是亂黨,不白的,自然也盡成了叛逆,不管你怎么樣的一個勤苦的老百姓,只須加上你以莫須有的三字罪名,就可以夷你到十七八族之遠。我當時所享受的那種被迫上身來的悠閒清福,來源也就在這裡了,理由是因為我所參加的一個文學團體的雜誌上,時常要議論國事,毀謗朝廷。禁令下後,幾個月中間,我本混跡在上海的洋人治下,是冒充著有錢的資產階級的。但因為在不意之中,受到了一次實在是奇怪到不可思議的襲擊之後,覺得洋大人的保護,也有點不可靠了,因而翻了一個筋斗,就逃到了這山明水秀的杭州城裡,日日只翻弄些古書舊籍,扮作了一個既有資產,又有餘閒的百分之百的封建遺民。追思憑弔南宋的故宮,在元朝似乎也是一宗可致殺身的大罪,可是在革命成功的當日,卻可以當作避去嫌疑的護身神咒看了。所以我當時的訪古探幽,想制出一張較為完整的南宋大內圖來的副作用,一大半也可以說是在這Camouflage的造成。有一天風和日朗的秋晴的午後,我和前幾日一樣的在江乾鬼混。先在臨江的茶館裡吃了一壺茶後,打開帶在身邊的幾冊書來一看,知道山川壇就近在咫尺了,再溯上去,就是鳳凰山南腋的梵天寺勝果寺等寺院。付過茶錢,向茶館裡的人問了路徑,我就從八卦田西南的田塍路上,走向了東北。這一日的天氣,實在好不過,已經是陰曆的重陽節後了,但在太陽底下背著太陽走著,覺得一件薄薄的襯絨袍子都還嫌太熱。我在田塍野路上穿來穿去走了半天,又向山坡低處立著憩息,向東向南的和書對看了半天,但所謂山川壇的那一塊遺址,終於指點不出來。同貪鄙的老人,見了財帛,不忍走開的一樣,我在那一段荒田蔓草的中間,徘徊往復,尋到了將晚,才毅然捨去,走上了梵天塔院。但到得山寺門前,正想走進去看看寺里的靈鰻金井和舍利佛身,而冷僻的這古寺山門,卻早已關得緊緊的了,不得已就只好摩挲了一回門前的石塔,重複走上山來。正走到了東面山塢中間的路上,恰巧有幾個挑柴下來的農夫和我遇著了。我一面側身讓路,一面也順便問了他們一聲:“勝果寺是在什麼地方的?去此地遠不遠了?”走在末後的一位將近五十的中老農夫聽了我的問話,卻歇下了柴擔指示給我說:“喏,那面山上的石壁排著的地方,就是勝過寺嚇!走上去只有一點點兒路。你是不是去看瓢兒和尚的?”我含糊答應了一聲之後,就反問他:“瓢兒和尚是怎么樣的一個人?”“說起瓢兒和尚,是這四山的居民,沒有一個不曉得的。他來這裡靜修,已經有好幾年了。人又來得和氣,一天到晚,只在看經念佛。看見我們這些人去,總是施茶給水,對我們笑笑,只說一句兩句慰問我們的話,別的事情是不說的。因為他時常背了兩個大木瓢到山下來挑水,又因為他下巴中間有一個很深的刀傷疤,笑起來的時候老同賣瓢兒——這是杭州人的俗話,當小孩子扁嘴欲哭的時候的神氣,就叫作賣瓢兒——的樣子一樣,所以大家就自然而然的稱他作瓢兒和尚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