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的童年回憶 》

《達·文西的童年回憶 》

達·文西的童年回憶》是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對天才達·文西的精神解剖之作。

弗洛伊德一直對達·文西很感興趣,1898年,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也許,最著名的‘左撇子’就是達·文西了,沒人知道他有過什麼風流韻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達·芬奇的童年回憶達·芬奇的童年回憶

達·芬奇的童年回憶》是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對天才達·芬奇的精神解剖之作。對於達·芬奇這位偉大的人物,弗洛伊德將其人與其作品分開。作品儘管偉大,但創作作品的人和常人無異,有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和願望,他的一生也和常人一樣,被這種需要和願望的早年遭遇所決定。弗洛伊德一直對達·芬奇很感興趣,1898年,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也許,最著名的‘左撇子’就是達·芬奇了,沒人知道他有過什麼風流韻事。”
弗洛伊德手拿精神分析的手術刀,對達·芬奇的藝術進行了精確剖析。達·芬奇只是夢見了一隻禿鷲,就被弗洛伊德下了他在嬰兒時期就已經和母親亂倫的結論……

作者簡介

弗洛伊德(FreudSigmund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終生從事著作和臨床治療。提出“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伊底帕斯情結”、“性衝動”等概念,認為人類男性天生具有伊底帕斯情結,女性天生具有厄勒克特拉情結。其成就對哲學、心理學、美學甚至社會學、文學等都有深刻的影響,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他的思想極為深刻,探討問題中,往往引述歷代文學、歷史、醫學、哲學、宗教等材料。
政治學家保爾·婁森認為,弗洛伊德“毫無疑問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而且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神學家保爾·蒂利希認為他是“所有深層心理學家當中最有深度的一位”。

媒體評論

本書是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對天才達·芬奇的精神解剖之作。對於達·芬奇這位偉大的人物,弗洛伊德將其人與其作品分開。作品儘管偉大,但創作作品的人和常人無異,有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和願望,他的一生也和常人一樣,被這種需要和願望的早年遭遇所決定。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附錄

前言

弗洛伊德在本書中說:
為了把大自然描摹得更準確,也為了以同樣的道路指點他人,他悉心研究光線、顏色、陰影、透視等的特性和規律。無疑,從這時起他已在高估這類知識對於藝術家的價值。而後,隨著繪畫的需要,他進而探索動植物和人體比例等繪畫題材。同樣,由於這樣的心理過程,像尋求表現外部特徵的技法那樣,他從人體的外形而至人體的內部結構和生命功能,探尋表現內部結構和生命功能的技法。最終,無法抵擋的研究本能席捲了他,引導他走向和藝術無關的事物。結果,他發現了力學的一般法則,參透了阿爾諾山谷中岩石分層和化石作用的歷史,並以大寫字母寫下他的警句:“太陽不動。”就這樣,他把自己的研究擴展到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成為其中每一個單獨學科的發現者,或至少是個預言家和先驅者。然而,他的求知慾始終圍著外部世界轉,從未探及人類的精神生活,像是為某種東西所阻隔。
這段敘述,客觀而平淡。但是,如果仔細觀察,那不知疲倦的探索,由本專業的需要而觸及其他領域,且成為所涉及領域的發現者和先驅者,這一點,不正是弗洛伊德的寫照?達·芬奇受到阻隔的正是弗洛伊德深入的領域。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奧地利帝國摩拉維亞(今捷克)弗萊堡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母親共生了三個兒子和五個女兒,他是長子,但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他的家庭經濟拮据,但父母盡力撫養他們。從幼年起,父母就著重培養他的智力。他17歲就進入了維也納大學。弗洛伊德的早年生活很少為人所知,因為他至少兩次銷毀他的個人記錄,一次是1885年,第二次是1907年。弗洛伊德幾乎每天抽一盒雪茄,直到1939年9月23日因下顎癌而安樂死去。
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也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特別是在兒童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弗洛伊德是畫家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喜劇演員、政治家、作家克萊門特·弗洛伊德的祖父,同時也是旅行家埃瑪·弗洛伊德和時裝設計師貝拉·弗洛伊德以及傳媒巨頭馬修·弗洛伊德的曾祖父。
作為“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的大名世人皆知。他是20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在神經病的困擾中,重新發現了人類心靈的隱秘。他用獨創的方法治癒了自己,也給無數患者帶來福音。他歷經誹謗、戰爭、迫害與癌症,在人類文化的領地上留下了拓荒者的足跡。
弗洛伊德在開設私人診所的實踐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分析體系,他公開指出:“性”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主宰地位。他因此而備受誹謗與指責——維也納醫學會斷絕與他的關係;教會視他為異端分子;反猶主義者污衊其理論為猶太人的學說;出版界稱其為骯髒的巫師,指責他的著作是在教唆嬰兒私戀雙親;上流社會的淑女們一聽見他的名字就臉紅。整個世界都把他看成瘋子!
寫作本書的時候,弗洛伊德也為世人唾罵。要知道,《蒙娜麗莎》在世人心中是如此的聖潔與無瑕,弗洛伊德的分析無疑是對聖人與偉人的一種褻瀆。從寫作此書到寫作《圖騰與禁忌》,弗洛伊德一直被世人罵為“魔鬼”。正如本書的最後一句話,“我們人類之中的任何一人,與無數的實驗——這些實驗是自然的原因使之憑藉經驗的方法進行的——之一相符”。其實,弗洛伊德的論證也只是從個人經驗出發,聽與不聽,悉隨尊便。
有趣的是,半個世紀之後,許多新的藝術流派都攀附於弗洛伊德的學說。他分析達·芬奇及其作品的方法,儘管仍頗受爭議,卻已成為藝術評論中常見的手法。
其實,弗洛伊德分析達·芬奇,並不說明他要貶低達·芬奇。對於這位偉大的人物,弗洛伊德也像對待自己和任何人一樣,將其人與其作品分開。作品儘管偉大,但創作作品的人和常人無異,有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和願望,他的一生也和常人一樣,被這種需要和願望的早年遭遇所決定。
不過,話說回來,弗洛伊德也是常人,他的客觀研究無不從主觀經驗出發,帶上了他個人的想像和感情。1910年寫作此書時,弗洛伊德身邊聚集了無數仰慕他的年輕學者,這是不是跟達·芬奇的童年際遇一致呢?
張恆
2009年10月

精彩書摘

第一章
通常,精神病學(Psychiatric)研究選取一些意志薄弱者作為研究對象,一旦這種研究選擇了一位偉人的話,外行人就會認為沒理由那樣做。“使輝煌黯然失色,將崇高拖入泥潭”,這根本不是研究目的。偉人的完美與一般人的缺陷存在一條鴻溝,這條鴻溝使兩者區分開來,填平它,並不會使人感到滿意。然而,研究必須發現那些可以被識、被理解的傑出人物的每一件有價值的事,而且必須相信,無論這些傑出人物多么偉大,都同樣受正常的及病理的活動規律的控制、影響。
就連與達·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同時代的人都將他稱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在當時,他就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就跟我們今天的感覺一樣。他是一個非常全面的天才,“我們只能推測其輪廓——卻永遠也不能界定其範圍”。繪畫在他的一生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如今,他使我們認識到自然科學家(和工程師)與藝術家結合的偉大所在。雖然他的許多傑出的繪畫作品都留傳了下來,但是,他的科學發現—直沒能發表和套用。在他的發展過程中,其研究的天性從未完全給他的藝術創作以自由,科學研究還經常反客為主,最終抑制了他的藝術創作。依照瓦薩利(Vasari)的說法,達‘芬奇在臨終時曾經自責,因為他自己在藝術創作中失職,觸怒了上帝和人類。雖然瓦薩利的這個故事只是一個傳言,沒有多少內在的可能性,甚至在達·芬奇這位神秘大師生前就已開始編撰,但作為當時人們相信的證據,它仍具有毋庸置疑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