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方記》

《遊方記》

書名《遊方記》,取“雲遊四方”之意,表明的正是作者的一種生存狀態和生活意趣。旅行就是看風景,但風景並不都在風景名勝處。靜下心來,懂得了欣賞,則留心處處皆風景——人生,也不過是次旅行,真有了這樣的心態和心境,便時時刻刻、隨時隨地,仿佛都在旅行,遍覽世間風景。

基本信息

信息

封面封面
與人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旅行中,或觀察,或思考,或欣賞陶醉,或品評感嘆,於是有了《芷江舊攀》、《凝固在閻府的歷史》,《走在阿炳故里》、《故鄉的“笑問”》……還有《俄羅斯的面紗》、《在神秘的雪域高原上》、《走馬觀花巴阿秘》……既有旅行現場的記游,也有往日遊歷的追憶,既有看得見的山物風貌,更有背後看不見的人文風景……我想展現的就是這樣一幅立體而有最深的風景。自己欣賞的同時,以圖文的形式把它們呈現出來,與人共賞,與人同樂,不亦樂乎?

作者簡介

斯雄,本名朱思雄,湖北洪湖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以編報紙、辦雜誌為主業。新聞之外,寫點散文隨筆,兼及時評。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被人民網評為“最受網友關注的十大網評人”。著有《香港回歸十年志(2003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盛開的紫荊花——一個內地記者眼中的香港》(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11月)、《平等的目光》(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11月)。2007年6月,央視《親歷·見證》欄目為其拍有紀錄片《雙城故事:愛在他鄉》。

試讀

日昇昌隨記

每次到山西平遙,總要趕上下雨。當地人告訴我,山西雨水少,下雨是好事,吉雨啊!去平遙,看平遙古城,是當然首選,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世界遺產。我這次要看的,卻只是居古城西大街內的日昇昌——號稱中國第一票號。“日麗中天萬寶精華同耀彩升臨福地八方輻輳獨居奇”這副對聯,至今還掛在日昇昌票號鋪院過廳的門柱上,雖不乏自負和炫耀,也大致反映出日昇昌當時的氣魄和氣概。閻府西花園2006年7月21日攝日昇昌的第一進院落2006年7月22日攝
日昇昌的客房,雕床為南方人所喜歡,應為招待南方客商所用,日昇昌記票號創立於道光三年(1823年)前後,其前身是西裕成顏料莊,財東為平遙西達薄村李氏。當其時,山西平遙、介休、祁縣、太谷、榆次等縣商人,不少在北京開設各種商鋪,每逢年終結賬,都要給老家捎些銀兩,由鏢局運現,運費既高,又不安全,常出差錯。西裕成大掌柜雷履泰率先以撥兌承辦捎銀兩,即不從北京往老家捎銀錢,而是將現銀交到北京分號,再由北京寫信給平遙,至西裕成顏料莊總號兌取現銀,顏料莊收取一部分匯費。隨著要求撥兌的人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紅火,西裕成顏料莊遂改為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務的票號,名“日昇昌記”。作為匯兌制度和專營匯兌之信用機構,至此開始形成。日昇昌先後於漢口、天津、濟南、西安、開封、南京等地設票號分號40多處,幾乎覆蓋整箇中國,各地分號掛招牌“京都日昇昌匯通天下”。歷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五代皇帝和民國,延續至1923年,長達一個世紀。
敏感捕捉商機,精明的晉商在此做了一次領風氣之先的展示。日昇昌出現後,在平遙,很快又出現天成亨、蔚泰厚、隆盛長、萬盛成、萬成和等票號,至1853年已有平遙幫票號14家,周邊還有太谷幫、祈縣幫等票號。票號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最多時,全國共有51家票號,其中晉商票號43家,晉商票號中,22家出自平遙;鼎盛時期,他們控制著全國80%的資金流向,執全國金融界牛耳。票號的運作,以信義為基礎,憑人辦事,憑信義合作,不要保證。東家和掌柜的關係明晰:東家出資,聘請大掌柜,雙方書寫契約,票號即告成立;雙方均負“東家同心,夥友協力”,以企“蒙天獲利”,“而垂永遠無弊之事業”。如何造就“無弊之事業”?“東掌關係”首先確立了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東家除與大掌櫃簽訂契約和制定號規外,不得參與號事。掌柜只對東家負責,全權襄理票號的經營管理,包括經營決策、設定分號、錄用職員、調配人員等等,與東家無乾。掌柜如有不公不法、積私肥己之事,東家有權將其逐出票號,另聘新人。自私是人的天性,問題是如何用相應的規矩使之成為一種進步向上的推力。現代社會仍在解決這些問題,可誰能想到,100多年前山西票號的東家掌柜們,居然早已作出探索。讓人尷尬和汗顏的是,面對那些先進經營管理理念,我們當代的許多管理者居然無動於衷,要么不知,要么不行。平遙古城西大街,如今仍顯繁華,但已不是商賈雲集,而是遊人如織。走進日昇昌記票號,能看到的只是它的空殼鋪面了。看著那些從各處收集來的家具擺設,人們只能想像其往日的興盛。從顏料莊到票號,是一次成功的轉型;到現代金融業發軔的時候,票號已經落伍了;等到整個社會開始轉型的時候,它也就完全關門歇業了。這多少像是近現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在不間斷的動盪和變動中,指望把一個產業千秋萬代地經營下去,可能既不是日昇昌東家和掌柜的願望,事實上也無可日昇昌門前絡繹不絕的人群2006年7月22日攝能。19從鹹豐六年(1856年)《平遙縣築城開河碑記並序》記載道光三十年至鹹豐六年票號捐銀情況可知,當年修築平遙古城,日昇昌都是作為排名第一的捐資人,捐銀數遠在其他票號之上,出力築城之功,也是“獨居奇”了。晉商讓人側目,並不由日昇昌始,也不會由此而終。日昇昌票號雖然其生意消失了,但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至今讓人津津樂道,成為一景;其坐方落的古城煥發新生帶來的繁榮,已分明帶有“日日升日日”的味道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