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水車謠》

《踏水車謠》,由張羽(1333—1385)所著。此詩通過農家日夜踏車排澇的辛勞,寫出農民的悲慘生活,抨擊了封建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災荒之年不減租賦的政策。

作品原文

踏水車謠

田捨生涯在田裡[1],家家種苗始雲已[2]。

俄驚五月雨沉淫[3],一夜前溪半篙水[4]。

苗頭出水青幽幽,只恐飄零隨水流。

不辭踏車朝復暮,但願皇天雨即休。

前年秋夏重漂沒[5],禾黍紛紜滿阡陌。

傾家負債償王租[6],卒歲無衣更無食[7]。

共君努力莫下車,雨聲若止車聲息。

君不見東家妻,前年換米向湖西;

至今破屋風兼雨,夜夜孤兒床下啼!

作品注釋

[1]生涯:生計。

[2]始雲已:剛結束。雲,句中語氣詞。已:停止,完畢。

[3]俄:頃刻間,轉眼。沉淫:大雨成災

[4]半篙水:水漲達半篙深。

[5]重漂沒:接連被水漂走和淹沒。

[6]償王租:交納朝廷租稅。

[7]卒歲:年終。

作品簡析

此詩通過農家日夜踏車排澇的辛勞,寫出農民的悲慘生活,抨擊了封建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災荒之年不減租賦的政策。前四句寫農家剛剛插秧完畢,大雨沉淫,一夜之間河漲田漫。“田捨生涯在田裡”透露出農家生計全在莊稼,一旦莊稼失收,就會傾家蕩產。“苗頭”四句,寫農家日夜踏車排撈的辛勞和擔心秧苗漂流、盼望雨止的焦急心情。“前年”四句,寫前年水澇造成的無衣無食的災難。“傾家負債償王租”點出詩歌主旨,批評朝廷不顧農民死活,災年不減租的政策。“共君”二句言只要雨下不止,就踏車不止,讀來尤覺心酸眼澀。最後四句,再以東家為例,寫出了災荒之年農民妻散子孤的悲慘遭遇,流露出詩人對農家命運的深切同情。

作者簡介

張羽(1333—1385),字來儀,後以字行,更字附鳳,原籍潯陽(今江西九江),從父宦遊江浙,兵阻不能歸,僑居吳興(今浙江湖州)。元末領鄉薦(中舉),為安定書院山長。與高啟等為詩友,是“吳中四傑”之一。明初征至京師,應對不稱旨,放還,再征,授太常司丞。不久坐事貶廣東,半路召還,自知不能免,投龍江自殺。張羽詩文皆工,亦善畫。文章精潔有法,明太祖甚重其文,洪武十六年(1383),曾自述滁陽王事,令他撰廟碑。尤長於詩,律詩意趣俊逸,但失之於熟,五言古詩低昂婉轉,殊多瀏亮之作,七言歌行筆力雄放,音節和暢,可與高啟比肩。有詩文集《靜居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