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作者楊絳先生,1911年生人,原名楊季康,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我著名學者、作家、翻譯家。在她96歲高齡之時,首次坦陳自己對於命運、人生、生死、靈與肉、鬼與神等根本問題的思考。並以多篇精彩隨筆對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證。本書思路縝密,文筆優美,內蘊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基本信息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作者簡介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楊絳先生近照

作者楊絳先生,1911年生人,原名楊季康,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我著名學者、作家、翻譯家。在她96歲高齡之時,首次坦陳自己對於命運、人生、生死、靈與肉、鬼與神等根本問題的思考。並以多篇精彩隨筆對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證。本書思路縝密,文筆優美,內蘊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品簡介

此書共分為兩部分,在書中楊絳先生關注了神和鬼的問題,人的靈魂、個性、本性,靈與肉的鬥爭和統一,命與天命以及人類的文明等問題。融會了文學、哲學倫理學精神分析等學科的知識,並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後一部分則由注釋《寫在人生邊上》多篇散文構成。在《論語趣》一文中,楊絳先生提到,錢鍾書先生和她都認為,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顏回,最不喜歡的是不懂裝懂、大膽胡說的宰予

寫作背景

二零零五年一月六日,作者楊絳先生由醫院出院,回三里河寓所。她是從醫院前門出來的。她在自序中說:如果由後門太平間出來,我就是“回家”了。
躺在醫院病床上,楊絳先生一直在思索一個題目:《走到人生邊上》。一回家,她立即動筆為這篇文章開了一個頭。從此好像著了魔,給這個題目纏住了,想不通又甩不開……

作品目錄

 自序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前言

一 神和鬼的問題

二 有關人的問題
(一)人有靈魂
(二)人有個性
(三)人有本性
1.本性的意義
2.什麼是人的本性?
(1)食色性也
(2)靈性良心
3.每個人具有雙重本性

三 靈與肉的鬥爭和統一
(一)靈與肉既有矛盾,必有鬥爭;經過鬥爭,必有統一
1.鬥爭的雙方
(1)一方面是肉體
(2)另一面是靈性良心
(3)在靈與肉的鬥爭中,靈魂在哪一面?
2.靈與肉怎樣斗
(二)靈與肉的統一
1.靈性良心占上風
2.靈性良心被棄置不顧
3.靈與肉的妥協
(三)靈與肉的鬥爭中,誰做主?

四 命與天命
(一)人生有命
(二)命理
(三)人能做主嗎?
(四)命由天定,故稱天命

五 萬物之靈

六 人類的文明
 (一)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
 (二)天地生人的目的

七 人生實苦

八 人需要鍛鍊

九 修身之道

十 受鍛鍊的是靈魂
 (一)人受鍛鍊
 (二)在肉體和靈魂之間,“我”在哪一邊?
 (三)鍛鍊的成績

十一 人生的價值

結束語

注釋:
 一 阿菊闖禍
 二 溫德先生爬樹
 三 勞神父
 四 記比鄰雙鵲
 五 三叔叔的戀愛
 六 孔夫子的夫人
 七 《論語》趣
 八 鏡中人
 九 他是否知道自己騙人?
 十 窮苦人 三則
(一)路有凍死骨
(二)吃施粥
(三)“瞎子餓煞哉!” 

 十一 胡思亂想
(一)胡思亂想之一
(二)胡思亂想之二

 十二 她的自述

 十三 韓平原的命

 十四 良心

作品評價

自己對楊絳先生,一直很敬重,老先生有著很好的人格素養。但是,知道在文字的世界裡,“文不如其人”相對於“文如其人”更為成立:寫出好作品的人未必好,做人足夠好的又未必寫得出好的作品,楊先生就屬於後者;其實本來,也就不該將人和作品混為一談,況且,好壞的標準在各人心裡並不一。說實話,楊先生的這本書,讓我比較失望。
之前是偶爾看到周國平先生薦辭里的高度評價,才十萬火急的要買來看的。周先生的評論顯得誇張。書實為一般,前面思考的部分,說實話,思想性較低,我沒有得到任何啟發,在我看來都是很平凡的見解(當然不排除本人悟性較低以致未能理解楊先生的深層意圖);後面注釋部分,亦實為平凡無趣,一回想,其實那個時代的多例文人,寫出的散文,都是帶了矯情的筆調,沒有出奇,只是自顧自的憐喜,是真正的起“雅興”來“把玩”文字(這類文人一般具有殷實的經濟基礎,故能起雅興,例如林語堂周作人蘇雪林凌叔華;而蕭紅魯迅等則是另一類;張愛玲則是獨一例),楊先生此書雖出在當世,但其行文思路依舊沿用了那個時代的特色。每個人的思想基礎不一樣,對同一事物的評價也千差萬別。我只是覺得,好的可讀的書愈加的少了。——網友jiayuyu2006@*****.***.**

周末拿到了楊絳先生新書,周五晚上就著燈讀,周六有採訪在老遠的浦東,捷運上讀,看得很感動.
書的前一半自問自答的部分是老人家在參透生死的意義,生而為人是為了什麼,人世間最寶貴是什麼,折磨這一生會得到什麼...人究竟有沒有靈魂?
這些糾纏我們許多尋常少年的問題,到我們老的時候,會怎么自問自答?還是渾渾噩噩蹬腿去了就算?我們又有幾人,能夠這么坦白又humbly得出她這樣的結論?她不是信徒,只是秉承一顆赤子之心,明亮的眼睛直視自己的軟弱和不足.教徒們所謂的"聖人"(Saint),也就是這樣吧?
後面所謂是幾篇零星小文.LG一直說楊先生文字比錢先生還漂亮蘊藉.我只說楊先生更親切,文字我讀來沒有距離. 讀還有,再念給LG聽,深深感到老先生心中的思念和苦痛.愛人親人都先自己而去,孤單一人等待著垂老之餘一場病痛,一場死亡,才能得以跟親人團聚.讀到喜鵲失雛,想圓圓當初與錢先生先後病故,楊先生不著一字,卻看得我傷心不已...念得我淌眼抹淚的,把個沙發扶手濕了一片...這是我道行不夠,但話說回來,我喜歡楊先生還有一個原因:她不像錢先生下筆即用典故,古今中外通吃,不說理論.寫文章也罷,讀書也罷,總是貼身貼肉地去感覺,用我的話說,就是用皮膚讀書,用肉身作文.私底下我厚著臉皮說一句:自己一直也是這樣的.總慚愧自己理論知識不夠,不能上綱上線地分析作品,寫文論;只能說感覺,試體溫.讀了楊先生就覺得,這樣做也沒什麼見不得人.那些學院派一套又一套的理論也許只是遮掩著感受的貧乏, lack of judgement, aestheticism or original thinking.我也不需要非得學個美術史才敢說我喜歡誰不喜歡誰---比如我始終不喜歡Pollack---誰是譁眾取寵,誰是真有了不起的原創性(originality).
看了楊先生說,算計孔老夫子的太太,我都忍不住想去讀論語---她讀到的老夫子是個有脾氣有性格的好人,家裡還有個好太太.能夠像楊先生這樣讀書做人,我輩這么想望一下,可算得過分?——網友yuryingnianhua

本書節選

 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後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後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麼就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有人說,靈魂來處來,去處去。哪兒來的?又回哪兒去了呢?說這話的,是意味站靈魂是上帝給的,死了又加到上帝那兒去。可是上帝存在嗎?靈魂不死嗎?

作品現實意義

  在目前這個浮躁異常的社會,或者能夠讓人頓然猛醒,思考人生的意義。

備註

 本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2007年8月第一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