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平後送人北歸》

《賊平後送人北歸》是唐代詩人司空曙的作品。這首詩是安史之亂剛結束不久寫的。戰亂剛平,詩人送友人北歸。詩人回憶安史之亂爆發時他與友人一起逃往南方,戰亂平定後友人一人北歸。在這長長的歲月里,大家都在輾轉他鄉的過程中頭生白髮,戰後故鄉當殘破不堪,也只有青山依舊了。詩的後半部分想像友人一路上早行晚停,回歸故里,見到的只能是寒禽衰草。詩人寫出了惜別友人之情,並曲折地表達了故國殘破的悲痛。

作品原文

賊平後送人北歸⑴
世亂同南去,時清獨北還⑵。
他鄉生白髮,舊國見青山⑶。
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⑷。
寒禽與衰草,處處伴愁顏。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賊平:指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朝義率殘部逃到范陽,走投無路,自縊身亡,“安史之亂”最終被朝廷平定。北歸:指由南方回到故鄉,
⑵時清:指時局已安定。
⑶“舊國”句:意謂你到故鄉,所見者也惟有青山如故。舊國:指故鄉。
⑷殘壘:即殘破的壁壘,泛指戰爭遺留下來的痕跡。

白話譯文

戰亂時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時局安定你卻獨自北歸家園。
流落他鄉頭上已經生出白髮,戰後的家鄉也只能見到青山。
曉行要經過許多殘破的營壘,夜裡只能披星露宿荒涼故關。
曠野里的飛禽與枯黃的野草,將處處伴隨著你的悲苦愁顏。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亂剛結束不久。安史之亂從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持續了八年,致使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新唐書》載司空曙為廣平人,這個“廣平”,據考證當在今河北或北京境內,是“安史之亂”的重災區。司空曙於安史之亂爆發不久避難到南方,戰亂剛平,詩人送同來避難的友人北歸,寫下了這首詩。作者在亂後為何尚滯留南方,已難以考證。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意在感傷自己亂平之後獨留南方,不能與朋友同來同返,並抒發了對亂後形勢的憂慮之情。
“世亂同南去,時清獨北還。”首聯交代送人北歸的原因,抒寫自己不能還鄉的痛苦,“世亂”之時,司空曙和友人一起逃到江南避難,如今天下已經太平,友人得以回去,自己仍滯留他鄉,“獨”字含義豐富,一指友人獨自北還,一指自己獨不得還,含有無限悲感。
“他鄉生白髮,舊國見青山。”上句“生白髮”亦有雙重涵義:一是形容亂離中家國之愁的深廣,一是說時間的漫長,從戰亂開始到結束,前後歷時九年。“見青山”是說假如友人回到故鄉,田園廬舍肯定是一片廢墟,所見也惟有青山如故。從這句起,以下都是想像北歸人途中的心情和所見的景物。律詩講究“起承轉合”,一般在第三聯轉折,此詩卻在第二聯完成“承”“轉”,章法上別具一格。
“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頸聯及尾聯單從友人方面落筆。“曉月”句想像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虛擬其晚宿情景。這一聯點明“殘壘”。“故關”,為兵家必爭之地,估計也殘破不堪了。因而這一聯著重寫“賊平”後殘破、荒涼之景,筆力所致,“描盡亂離之後荒亂風景”(王文濡《歷代詩評註讀本》)。
“寒禽與衰草,處處伴愁顏。”尾聯繼續虛寫友人歸途中所見所感。上句寫景,“禽”和“草”本無知覺,而曰“寒禽”“衰草”,正寫出詩人心中對亂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寫“愁”,言愁無處不在,“愁”既指友人之愁,也兼含作者之愁,這裡與一、二兩聯遙相呼應,針線細密,用筆嫻熟。
這是一首酬贈詩,這類題材在“大曆十才子”集中比比皆是,但多數思想平庸,藝術才力貧乏,缺少真情實感,這首詩卻能獨闢蹊徑,通過送北歸的感傷寫出“舊國殘壘”“寒禽衰草”的亂後荒敗之景,由送別的感傷推及時代的感傷、民族的感傷。

名家點評

《唐詩分類繩尺》:中唐雅調。頷聯甚不費力,甚不淺促。觀其結句,猶不免有悲傷之意,其與《詩經》“鴻雁于飛,哀鳴嗷嗷”,同一用意。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此與“舊時聞笛淚”一章,悲調自饒神韻,不必深遠。
《唐詩別裁》:四語與“殘陽見舊山”同妙(末句下)。
《增訂唐詩摘鈔》:劉文房《穆陵關作》獨三、四兩語居勝,全首雅潤,尚不及此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