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規則:國際金融秩序的演變》

《資本規則:國際金融秩序的演變》

《資本規則:國際金融秩序的演變》是一部講述國際金融秩序演變的力作。從1914年世界主張資本自由流動到20世紀40年代實行資本管制,再到1994年重新回歸資本自由流動,原因何在?主流觀點認為美國在建立全球自由的金融體系時發揮了關鍵作用,但作者卻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故事。他對大量的原始檔案進行研究,對眾多國家及國際機構的相關決策者進行了採訪,發現美國政府及其金融機構實際上對資本自由化並不熱衷,它們希望建立單邊的、專門化的金融全球化,而歐洲尤其是法國卻極力推動基於規則的、有管理的金融全球化。在制定全球金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艾儒蔚(RawiAbdelal),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約瑟夫·威爾遜講座教授,哈佛大學魏德海國際事務中心研究院、戴維斯俄羅斯歐亞研究中心理事會成員。曾榮獲哈佛商學院羅伯特·格林希爾獎(RobertGreenhill)。1993年喬治亞理工大學經濟學學士,校長獎學金獲得者;1997年康奈爾大學政治學碩士;1999年康奈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其博士論文獲國際關係領域卡欣獎(Kahin)、埃斯曼獎(Esman)。其著作NationalPurposeintheWorldEconomy:Post-Sov

媒體評論

本書的貢獻在於,作者依據大量的原始檔案、對相關主要決策者以及國際機構的採訪等一手資料,在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框架下重新審視金融全球化,並得出了與主流觀點迥然不同的結論。這為正確理解20世紀國際金融秩序的演變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
——茅于軾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
在全球化時代,本書對國際金融秩序構建過程所作的分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治理作出了卓越貢獻。
——帕斯卡爾·拉米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
本書是跨領域研究的典範之作。作者修正了國際貨幣體系演變的歷史,著重探討了一系列此前雖有記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正統理論還是異端邪說
第二章 全球金融規則的成因及結果
第三章 資本管制:嵌入式自由主義與金融監管
第四章 巴黎共識:歐洲一體化和資本自由化
第五章 特權與義務:經合組織及其資本自由化規則
第六章 自由及其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資本賬戶
第七章 穆迪和標準普爾的雙重壟斷
第八章 疑慮重生
結論
附錄
注釋
致謝

前言

本書探究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制度基礎。本書旨在理解有助於建立當前全球化並發展它的那些觀點。寫作本書,既是為了我的學生,也是為了我自己。
在2000年冬季我執教的第一年裡,學生和我討論起1997~1998年間席捲亞洲的那場極具破壞性的金融危機。1998年9月,與其鄰邦不同,馬來西亞政府限制資本外逃,並以此作為應對當時危機的部分措施。國際金融界對馬來西亞資本管制措施的反應迅速而嚴厲。有些學生對此深表贊同,他們把這種管制措施視為“非正統理論”,甚至視為“異端邪說”。馬來西亞違背了全球化的規則,儘管有些規則尚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正統理論還是異端邪說
在20世紀的最後幾十年里,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建立在一個基本觀念之上,那就是資本應該在各國之間流動,並且受到最少的限制與監管。資本的自由流動成為新的正統理論。所有相關爭論幾乎都反對政府監管,而轉而支持紀律的提供者——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開始非正式地促進資本自由化,歐盟以及經合組織也敦促其成員國——世界上最富裕的一批國家——允許資本的所有跨境流動。到20世紀80年代末,全球金融市場已經構建了一些正式的制度基礎,正是這些制度基礎維護著全球金融秩序。
但是並不是一直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