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毛詩詁訓傳
《毛詩詁訓傳》是漢代毛亨、毛萇創作的《詩經》注釋著作。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
毛詩詁訓傳(全十冊)
內容介紹《毛詩》為闡釋《詩經》經義的古文經學著作,鄭玄箋注,陸德明音釋,據宋刻本影印。 ...
-
詁
讀【gǔ】:用當代的話解釋古代的語言叫“詁” 另: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詞義叫“訓”
基本信息 字義解析 古籍解釋 -
詁訓
語出:(1).解釋古語。《後漢書·桓譚傳》:“博學多通,徧習《五經》,皆詁訓大義,不為章句。” 李賢 注引《說文》:“詁,訓古言也。” 唐 楊炯 《<王...
解釋: -
詁訓學
語出:宋鄭樵《<通志>總序》:“《詩》雖一書,而有十二種學,有詁訓學,有傳學,有注學,有圖學,有譜學,有名物學,安得總言《詩》類乎?”。
拼音 注音 繁體 解釋 -
《經籍纂詁》
經:儒家經典。籍:儒家經典以外的典籍。纂:收集整理。詁:古人對古書的註解。《經籍纂詁》為中國訓詁學書。清代阮元主編,書成於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全...
《經籍纂詁》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釋詁
釋詁,是一個兩字漢語詞語,拼音是shì gǔ。出自《十三經註疏.爾雅.釋詁》
-
訓
訓,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xùn,從言從川。本義為用言語(貫通)使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順暢。如: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張溥《五人墓碑記》
詳細釋義 相關詞組 其他釋義 古籍解釋 -
字詁
《字詁》,解釋字義的書。明末清初學者黃生撰。黃生字扶孟,別號白山,安徽歙縣人。生於明熹宗天啟二年(1662),卒年不詳。 在明為諸生,入清未仕。 精於六...
四庫提要 記載 -
十三經解詁
其《易》惟取程《傳》及《本義》,各標其名。 《書》惟取孔《傳》、蔡《傳》,不復分別。 《詩》取《小序》及朱子《集傳》,亦兼采子貢《詩傳》。
古籍簡介 四庫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