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記憶的鏡子》 |
《記憶的鏡子》作者林凱沁以小說的筆法,融入心理學專業知識與輔導技巧,描述了一群年齡各異的學員,在課堂上因著老師的引導,與自我心靈對話,重整記憶拼圖、重新理解過往人事悲歡的過程。
透過這面記憶的鏡子,《記憶的鏡子》引領讀者掀開自己生命中的黑盒子,凝視一個與自己同行的自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重整自己,進而重新賦予生命記憶以嶄新的意義。
編輯推薦
在《記憶的鏡子》中,林凱沁以小說的文體鋪陳,帶出了心靈之家課堂上每位學員的生命故事。透過記憶的鏡子,大家打開心靈的第三隻眼睛,開始自我察覺、彼此認識、重拾大腦記憶中的拼圖、在身體的對待中學習接納自己、在傾聽的訓練中操練舍己、在成長的地圖中看見過去迎向未來。她能讓你也在不知不覺中掀開自己生命中的黑盒子,凝視一個與自己同行的自己,讓你面對許多自己的過去,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重整自己再出發!作者簡介
林凱沁,美國阿肯色州理工大學教育碩士,現任心理課程講師、佳音電台“展翅上騰——快樂送到家”節目製作、主持人,具有二十多年心理諮詢及輔導工作經驗。著有《情緒的鏡子》、《記憶的鏡子》。圖書前言
看見過去,迎向未來白崇亮(佳音廣播電台董事長)聽凱沁的節目,讀凱沁的小說,參加凱沁的講座,絕不只是身體感官上的享受,更是一趟走過生命歷程的心靈之旅!凱沁熱心真誠,又擅長說故事。不論是自己的生命經歷,或是他人的生活遭遇,透過凱沁真摯動人的敘說,讓聽眾與讀者有入戲般的感動。及至故事說完,又讓人帶著淚光與微笑,在會心的交融中,生命可以彼此映照,互相取暖,同得造就與激勵。在《記憶的鏡子》這本書中,凱沁以小說的文體鋪陳,帶出了心靈之家課堂上每位學員的生命故事。透過記憶的鏡子,大家打開心靈的第三隻眼睛,開始自我察覺、彼此認識、重拾大腦記憶中的拼圖、在身體的對待中學習接納自己、在傾聽的訓練中操練舍己、在成長的地圖中看見過去迎向未來。她能讓你也在不知不覺中掀開自己生命中的黑盒子,凝視一個與自己同行的自己,讓你面對許多自己的過去,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重整自己再出發!凱沁雖然幼年失學,卻在成為基督徒後,從自己生命中現實的環境真實地走過,認識並接納自己,重新出發,直到現在。她帶出一套“快樂有理、自在有路”的快樂秘訣,透過有理有路的分享與實踐,讓人可以因此疏通自己的心結,踏上快樂又自在的道路。
本書雖然運用許多心理學專業知識與輔導技巧,但在凱沁的妙筆下,不見斧鑿,但見真理之光到處照耀,是一本帶領讀者回顧自己的忠實導覽!
精彩書摘
1心靈之家我,29歲:剛生了一個女兒升格為母親,住在台北木柵有名的貓空茶山腳下。神學院畢業後結婚,我如願以償地在教會輔導學生。
我盡力扮演好心理輔導工作者的角色,布置一個溫馨的家開放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來回,幫助學生在信仰與心理上都找到安身立命的家。這個心靈的家不只供應吃喝玩樂,還讓生命中的悲喜和疑慮也得到安頓。
我跟飽讀詩書的張叔一起工作,對我而言,這個歷程就像進人另一所學校。
張叔是個熟悉中國倫理哲學與基督教信仰的老紳士,他帶著前半生經商所得的財富,同時將金錢和時間奉獻給教會。他出版文字,到國內外各地講學,實踐神愛世人的工作,他的人文關懷和全然奉獻,吸引了周遭的年輕人。
張叔的個性非常內斂溫和,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他的冷靜和禮貌甚至讓人有種疏離感,他讓人感受到的是尊重和接納,而不是熱情,我想他是上一代典型的父親形象。不過,我也見過他展現熱情的時候,每次教會舉辦擘餅聚會,唱起耶穌為世人捨身流血的詩歌時,他就會不由地哽咽,這是唯一能見他激動的時候。側面觀察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心裡充滿了尊敬,所以便偷偷地把他當父親對待。
針對如何輔導學生及關懷教會其他成員,每周我們都會進行幾次會談,如同早期的師徒制。從他一點一滴、邊說邊做的教導,我學習到如何以人文關懷傳遞信仰。
我所輔導的對象是教會中大學階段的學生。一般人總以為大學階段的孩子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煩惱,實則不然,因為痛苦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沒有時空及身份之別。學校的課業學習及人際關係,是年輕學子可能會碰到的困擾。在這個階段,還夾雜著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迷惘:“我是誰”、“要如何活著”。在人生的旅程中,這些問題很自然地會被反覆提出來。
曾經年少的我,對這些問題當然不陌生。
圖書目錄
推薦序看見過去,迎向未來 佳音廣播電台董事長 白崇亮
多讀一次 中台神學院院長 陳正
易碎的檔案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曾慶豹博士
自序
1心靈之家
上路
車上獨白
2自我察覺
車上獨白
謹芬物語
3大腦的故事
車上獨白
程綿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