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追蹤》

西藏追蹤 內容簡介

關於西藏的種種謎團如同一股強大的吸引力,將派屈克.法蘭區牽引到楊赫斯本的軌跡里。於是,派屈克.法蘭區開始千里追蹤楊赫斯本的足跡。另一方面,則輔以相關史料與私人信件,層層透視深鎖於歷史中的迷霧。書中採用時空交替手法,巧妙地呈現出作者本身追求真相的旅程。以及楊赫斯本真實的一生,可謂戲中有戲,趣味非凡。同時也為我們揭開了那已塵封昔日的西藏神秘面紗。

西藏追蹤 本書前言

闖入世界屋脊的人

19歲時,我到中亞旅行,尋找心中那片奇幻的土地,希望能找到我童年的夢想。當時我聽說西藏對外國人開放,當然不願錯過機會,便翻山越嶺,順著灰綠的山谷,搖擺的木橋,最後終於到了阿尼瑪聊山(Amnye Machen range)
在距離一座古代佛教僧院遺址不遠的地方,我因為胃部不適病頗嚴重,一連好幾天只能躺在漆著明亮油漆的房間裡看書,我對於1904年英國入侵西藏的歷史,愈讀愈入迷。千百名軍人、挑夫及牧畜穿越喜馬拉雅山,闖入禁城拉薩,進入廣袤的荒野和嚴酷的高原,尋找那個年代裡逐漸被淡忘的帝國夢想,其中最令我心動的人物則是探險隊的領導者---弗朗西斯.愛德華.楊赫斯本。
身為殖民地上校,楊赫斯本依樣留著海象八字鬍,以表示英國人的高貴身份,但他在西藏山邊思索如何宣揚大英國威時,顯然得到了某種啟示,因而放棄帝國主義賦予的“大任”,最後成為神秘論夢想家。他的一生似乎反映了西方人面對東方時一貫的模式,一心想要征服,卻又不禁對其文化、風土驚嘆不已。楊赫斯本明顯的人生轉折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回到英國後,我只找到一本揚赫斯本的傳記,此書堪稱為沉悶的新維多利亞式聖徒言行論,不但早已絕版多時,書中提到的事件,也令人難以置信,其他還有些書籍提及楊赫斯本,但多數只是草草幾筆帶過。原來楊赫斯本之女艾琳謹守其父的檔案和名譽,拒絕任何歷史學家染指。在她死後,楊赫斯本的大量信件、筆記、檔案和文稿被送至倫敦的印度事務局圖書館,歸檔保存。在我前往探訪時,這些檔案才剛剛被歸檔成680大箱。
弗朗西斯.愛德華.楊赫斯本爵士一生經歷豐富,他曾是記者、間謀、宗教導師,地理學家、作家、忠實的帝國主義者、印度國家主義者、哲學家和探險家,楊赫斯本的朋友們,諸如亨利.紐波特爵士(Sir Henry Newbolt)舍理.普羅希導師(Shri purohit Swami)、彼得.弗雷明(Peter Fleming)皆稱讚他是一名“炮手”,肯尼斯.梅遜(Kenneth Mason)說他是“喀喇崑崙山探險之父”以思維和行事風格而言,羅素(Bertrand Russell)說楊赫斯本是“無神論宗教”(areligion of atheism)的倡導者。《紀事報》(the Tablet)認為他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及反基督的預言家”帕姆斯提納男爵(Baton palmstierna)說楊赫斯本是“發出稀有光芒的神秘主義論者”而《先鋒論壇報》則將他評述為一名不折不扣的“傳奇英雄......一如尤利西斯”

西藏追蹤 本書目錄

導讀---西藏追蹤--尋找“年輕的丈夫”
前言 闖入世界屋脊的人

第一部

第一章 大英帝國的“炮擊手”
第二章 偉大計畫
第三章  “我最大的野心”
第四章 中國之行
第五章 向罕薩藩王挑戰
第六章 秘密使命
第七章 軍人的挑戰
第八章 吉德拉爾之圍
第九章 陰謀:“不僅是慘敗”

第二部

第十章 災難
第十一章 目標:西藏
第十二章 違抗密令
第十三章 出兵
第十四章 一觸即發
第十五章 雪域中的鮮血
第十六章 占領拉薩
第十七章 西藏事件之後

第三部

第十八章 背叛信仰
第十九章 為正義而戰
第二十章 角色在改變
第二十一章 勇闖聖母峰
第二十二章 關注印度
第二十三章 是聖者還是魔鬼
第二十四章 熾烈的黃昏之戀
尾聲 創造神童

西藏追蹤 文章節選

西藏事件之後

1904年12月一個下雨的黃昏,楊赫斯本精神奕奕地走入查林十字路(charing Cross)火車站內氣氛熱烈的印度大廳(Indian Mall)《西方日報》(Western daily press)的記者如此報導:“擠滿車廂的朋友們簇擁著這位滿身榮耀者”他外表修飾整齊,有神的雙眼,以及有力的下巴,皆顯露出他在出兵西藏中表現堅定的個性。他拒絕所有要他“談到自己,西藏和惡劣天氣”的記者。
一兩天后,楊赫斯本和愛德華七世聊到遠征的種種。他在一封私人信件上提到“國王本身對西藏一事極感興奮。我走進大廳時,他從椅子上起身,並為我安排椅子坐下。這是很不尋常的。”這次晉見是由國王的武官迪頓.普若賓爵士所安排。蓄著白鬍的普若賓是1857年印度軍人暴動事件中的老兵,曾因此役獲頒維多利亞十字勳章。他同時也是楊赫斯本的父親約翰.威廉.楊赫斯本的老友。在楊赫斯本告知有關西藏的冒險後,普若賓“馬上將此事呈稟國王”因此愛德華七世一見到楊赫斯本即說,很遺憾你和政府之間有所分歧,我頗贊同你所完成的任務。
令楊赫斯本感到困惑的是,崇敬與讚揚來自四面八方,卻獨缺政府的認同。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接踵而至。有封來自澳洲索取簽名的信件,地址僅寫“亞洲、西藏,楊赫斯本上校收”,來自美國都多區的米爾及費利茲先生等人的信件,則詢問許多相關細節,吉德拉爾的國王亦來信表示讚美。亨利.紐波特爵士贈予一首長詩,往昔的情人娜莉和梅也寫信道賀,印度多位官員索取簽名照片,過去在非洲冒險時期的朋友哈利.卡斯特(Harry Cust)來信,說西藏一事為200年來最有趣的事件。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雖然極為反對入侵西藏一事,但也寫了一封私人信件表示他對楊赫斯本的敬意。他在信上感嘆“喀什噶爾一別已有15年”他曾收到俄國駐喀什噶爾領事帕托洛夫斯基的明信片,並告知“他現在居住塔什乾,已年老體衰。1902年,我在喀什噶爾最後一次見到他。當時他兒子剛舉槍自盡,老傢伙看來不是太感傷的樣子。你也知道的,他向來是個古怪有傢伙”

獨缺政府的認同

然而他的政府對他卻只有懷疑和敵意,其中最大的不滿莫過於他抗命,以及對長久性干涉西藏事務一事的質疑,1903年12月,英國政府曾向歐洲各強國保證這只是暫時現象,但現在從他簽署的《拉薩條約》看來,英國涉入的程度已屬長期行為。英國政府在入侵西藏一事立場不穩,而各部會也不願背負來自反對反力“擴充領土”的指責。他們極為擔心占領穹畢谷地一事會遭到反彈。
楊赫斯本離開拉薩前不久,英國政府曾去電報命令他留在當地,重新擬訂條約,然而他竟違抗命令,帶著江稱攝政送的小銅佛,騎馬進入喜馬拉雅山。在他抵達錫金邊界時,一群官方反對人士早就嚴陣以待。到達大吉嶺,反對的聲浪於焉開始。印度國務大臣約翰.布洛德瑞克致電安柏西閣下,內容提到“我們的代表違抗命令”當楊赫斯本返抵西姆拉後,開始閱讀官方自1903年夏天對於出兵西藏一事的報導,他只覺打擊沉重。他寫信給父親,說政府“故意設限和我做對”使我非常難過。此時他才明白,他武斷的行為和廣泛的批評已使他和政府極為疏遠。儘管基勤納現在表現得極為興奮和激賞。當初他卻是最反對的一個......寇松閣下是惟一最真誠的人。

西藏追蹤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派屈克.法蘭區(patrick French)
前往亞洲追尋弗朗西斯.楊赫斯本爵士的歷史足跡前,法蘭區於愛丁堡大學研習英、美文學,1992年英國大選時,他曾代表綠黨參選國會議員,目前已退出政務。本書是他的第一本著作。

譯者簡介

鄭明華(Ming-hua Cheng)
1958年出生,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
曾任華視(海棠風情)企劃、採訪及總撰稿,《大地地理》雜誌資深撰述及總編輯。著作有小說《私奔》(1996年出版),譯作有《再會,西貢》、《西班牙》、《交會的所在--追尋亞美尼亞人的蹤跡》。
現旅居加拿大,專事小說寫作及翻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