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金融史》

《西歐金融史》

《西歐金融史(第2版)》對歐洲金融史從初期直至當代的進程進行了精彩回顧。它幫助我們了解西歐貨幣的演變、金本位的出現和複本位的產生、歐洲大陸和不列顛群島銀行體系的建立、外國投資的縱覽、區域和全球金融的一體化,以及歐洲公共與私人融資等歷史。新版的特點是對16世紀和17世紀的內容進行了擴充,並增加了歐洲貨幣一體化近期發展的最新資料。

基本信息

媒體評論

“一項傑出的成就……,一部涉及內容廣泛的著作……,寫作思路清晰、精巧,融入了法語、英語、德語文獻的豐富資訊……,是一部所有試圖了解貨幣史的人所必須閱讀的書。”
——《經濟史》雜誌
“本書定會列入眾多本科生的閱讀書目,且補充讀物中所列的書目也一定會有益於那些願意的此領域發展的人。”
——《經濟史評論》雜誌
“這是一部極好的書……。閱讀本書就像聽金德爾伯格教授聊天一樣——這一點特別值得高度讚揚。”
——《世界經濟》雜誌

目錄

第1章導言
比較金融史
金融
戰爭金融
相關的問題
舊的爭議
年表、辭彙和匯率
年表一:戰爭
年表二:貨幣大事
年表三:銀行業的里程碑
年表四:金融事件
第一篇貨幣
第2章西歐貨幣演變
貨幣的職能
貨幣的演變
硬幣
哥倫布時代前的貴金屬產量及用途
頻繁發現的時代
貨幣數量理論
降低硬幣成色
價格革命
鑄幣稅
重商主義
金銀通貨主義
補充讀物
第3章銀行貨幣
貿易與金融
國家貨幣與私人貨幣
集市
匯票
高利貸
義大利銀行業
漢薩同盟
南德意志
公有銀行
瑞典銀行
金匠
英格蘭早期的銀行
補充讀物
第4章複本位制及金本位制的產生
不止一種貨幣
複本位理論
格雷欣定律
英國金本位制的起初階段
法國的複本位制
1797年,英國暫停銀行券兌換
1810年,《金屬通貨報告》
1819年,恢復兌換
中央銀行的合作
1849年的加利福尼亞,1851年的澳大利亞
拉丁貨幣聯盟
通用貨幣
1878年的國際貨幣會議
1880年至1914年的金本位制
補充讀物
第二篇銀行業
第5章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銀行業
18世紀
倫敦的銀行
清算
鄉村銀行
商人銀行
蘇格蘭的銀行
英格蘭銀行的分行
股份銀行
建立分支機構網
英格蘭銀行的貼現政策
最終貸款人
工業貸款
補充讀物
第6章法國銀行業
從里昂轉移至巴黎
約翰·勞
貼現銀行
指券
法蘭西銀行
聖西蒙主義
雅克·拉菲特
工商通用銀行
地區發行銀行
19世紀中葉的法蘭西銀行
佩雷爾兄弟與動產抵押貸款銀行
19世紀50年代法蘭西銀行對法國經濟成長的促進作用
土地信貸銀行和農業信貸銀行
存款銀行
實業銀行
通用聯合銀行
法國的貨幣與銀行
補充讀物
第7章德國銀行業
摩西德國
普魯士
統一鑄幣
私人銀行
大銀行
建築熱潮
帝國銀行
銀行網路建設
“D”銀行
與工業的關係
其他銀行
鄰國的情況
奧地利
瑞典
瑞士
補充讀物
第8章義大利和西班牙的銀行業
義大利
統一前的義大利
外國銀行的第一個浪潮
強制流通
對法、意銀行成就的評價
1885-1893年的危機
在義大利的德國銀行
1907年
……
第三篇金融
第9章政府財政
第10章 私人金融——個人與家庭
第11章私人金融——公司
第12章對外投資——1914年前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的經歷
第13章資本轉移的實例
第14章對外貸款——政治和分析視角
第15章金融危機
第四篇兩次大戰之間的時期
第16章戰爭融資、賠款與戰爭債務
第17章德國戰後的通貨膨脹
第18章英鎊恢復黃金平價
第19章穩定法郎
第20章1929年的蕭條
第21章20世紀30年代
第五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第22章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及戰後的金融
第23章租借、對英貸款與馬歇爾計畫
第24章歐洲金融一體化
第25章世界金融體系中的歐洲

前言

修改這樣的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使其反映作者在脫稿後了解的新情況和新的認識,並糾正錯漏,其中許多是書評者指出來的。而修訂課本則不同,是要更新內容,同時有意加入一些將要過時的內容。我不知道這本書是課本,還是稱之為工具書更合適。初稿是根據我的兩輪授課筆記寫成的,但我不知道,是否還有別人開著類似的課。自1982年寫的初稿完成以來,我了解了一些新的情況,尤其是關於16世紀和17世紀的情況,以及從《紐約時報》每天報導中所目睹的歐洲貨幣一體化日益成為現實。
我對1492年以來幾個世紀的西歐金融歷史的研究多少出於偶然。因為我對托馬斯·孟(ThomasMun)寫於17世紀20年代,但發表於1664年的《英國通過對外貿易獲得的財富》(EnglandsTreasurebyForeignTrade)略知一二,有人要我為德國出版商的此書傳真本寫個介紹。要完成這項工作,我當時對重商主義的歷史,尤其是貨幣匯率問題的了解遠遠不夠。此外,在一次國際經濟史大會期間,一位叫馬克·斯蒂爾(MarkSteele)的年輕學者問我,第13章關於資金轉移的例子為何沒有提到西班牙國王在“反宗教改革戰爭”(1572-1652年)期間如何以兌換券的形式向在佛蘭德打仗的將軍們轉移其僱傭軍軍餉的情況。我的回答是,因為我不了解這一情況。但這是儘可能通過努力去彌補的。對這些問題的考察使我的研究範圍延伸至西班牙在世界各地運送1960年後在秘魯及更晚些時候在墨西哥所產白銀的情況。這些白銀主要是通過歐洲運到遠東的,但是一部分是直接運送的。後來神聖羅馬帝國(主要涉及德國的公國、城邦之類)發生了“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戰爭前夕的所謂“kipper-undwipperzeit”惡性通貨膨脹的歷史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這段通貨膨脹的歷史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貨幣混亂有所不同,但也有相似之處。第15章關於金融危機的敘述和在此基礎上寫的一篇專題文章的覆蓋面不全的問題,我用兩篇特約文章的內容作了彌補。一篇為一個研討會所作,另一篇是為一個論文集寫的。

精彩書摘

第1章導言
國家作為經濟史學家們所關注的重點,以收入和支出的形式組織其經濟活動……,難道經濟史就不能圍繞著貨幣制度的演變而最有效地編寫出來嗎?
米奇爾:《貨幣在經濟史中的作用》,1944年,1953年版,第67頁)
不知是否有必要寫一部西歐金融史。如果說沒有人需要,所以這樣一部現代史不存在是不足以說明問題的。我們有世界貨幣史(維拉爾,1969年版和1976年版;格羅斯克洛斯,1934年,1976年版;也許還有加爾布雷思,1975年),還有幾部關於單個國家金融的史書。後者缺乏相互比較,而前者也許內容太散。我認為將歐洲,特別是西歐,作為一個專題歷史來研究是一個理想的題目,因為它是由不同但又不是完全不同的成分所構成的一個整體,是現代世界經濟史的發源地,還因為它使我們能夠追蹤金融的演變,中世紀後金融中心從義大利的城邦轉移到西班牙、南德意志、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的總稱——譯者注)、法國和英國。西歐與世界其他地方的聯繫是不容忽視的,這些地方有地中海東部諸國、遠東、俄國、非洲,還有1492年後的南北美洲,最後還有紐西蘭和澳大利亞。但是西歐是一個可以分割的整體。從大的方面來看,西歐的各部分是相似的,但在細節上卻不同。正因為是這樣,西歐提供了一個根據歷史事實整理經濟理論的良好背景,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從積累的事實中推導出理論。
比較金融史
我的興趣是在比較金融史上,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在比較歷史上的貨幣、銀行及金融。現今的經濟學大部分是以推理為特徵的,建立的數學模型雅致優美,但總是與人的行為有差距。歷史可以作為一個實驗室,用以檢驗這些理論是否對政策感興趣的政治經濟學家有用;比較經濟史可以檢驗其普遍性,而將只適用於某一特定情況的理論擱置一邊。社會科學家和歷史學家在這方面的目的大相逕庭。前者在揭示人類社會的規律時要找的是普遍性;後者尋求的是對某一特定事件的解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