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仍使用原來流通的舊貨幣一帝國馬克、列登馬克和占領馬克。由於境內通貨膨脹日趨嚴重,1948年6月19日,美、英、法三國軍事占領當局宣布,在其占領區實行幣制改革,規定從6月20日起發行新貨幣“德意志馬克”。新馬克對美元匯率為1美元等於3.333馬克。1949年9月19日,馬克受英鎊貶值影響也貶值20.6%,匯率變成1美元等於4.20馬克。1953年1月30日,聯邦德國中央銀行初次規定馬克含金量為0.211588克,官方匯率為1美元等於 4.20馬克。戰後,聯邦德國經濟成長很快,對外貿易迅速擴大,隨著貿易順差的增長,國際收支順差不斷擴大,外匯儲備也日益增加。1959年1月1日,德意志銀行決定馬克實行自由兌換。1961年3月4日馬克升值4.76%,含金量提高到 0.222168克,對美元官方匯率為1美元等於4.00馬克。1969年9月29日,德意志銀行不再干預市場以維持4馬克兌換1美元的官方匯率,馬克匯率自由浮動;同年10月26日,馬克又升值9.3%,含金量也提高到0.242806克,官方匯率為 1 美元等於3.66馬克。1971年5月10日,馬克匯率再次自由浮動。同年12月20 日,馬克升值為1美元等於3.2225馬克,德意志銀行不再公布馬克含金量。1972 年4月24日,聯邦德國宣布執行歐洲共同體成員國貨幣匯率上下波動幅度不超過 2.25%的規定。1973年2月14日,美元貶值後,馬克對美元中心匯率定為1美元等於2.9003馬克。同年3月19日起,聯邦德國與其他西歐八國組成聯合浮動集團,相互間貨幣匯率波動幅度訂為2.25%,同時馬克升值3%。1979年3月13日,歐洲貨幣體系正式建立,聯邦德國為成員國,馬克與其他成員國貨幣之間匯率波幅限制在上下2.25%,馬克成為歐洲貨幣體系中的主要貨幣。70年代以來,由於聯邦德國經濟成長較快,馬克的國際地位日益增強,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也是特別提款權五種定值貨幣之一。
發展
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之後原西德馬克為合法流通貨幣,並稱為德國馬克。
2002年1月1日,歐元正式在歐洲使用,馬克退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