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居》

長江文藝出版社繼暢銷書《蝸居》之後,再推姐妹篇《蟻居》,新書試讀版在2010年北京春季圖書訂貨會上一經亮相,立即得到了眾多渠道經銷商和媒體的廣泛關注。《蟻居》以剖析當代“房奴”現實生活為主題,展現了“蟻族”在大都市高房價壓力之下的生存現實。小說很生活化地再現了“蟻族”的身影,全面地展現了他們的奮鬥,他們的掙扎,他們的浮沉。

基本信息

本書簡介

1

80後大學生馬一峰和易可可,兩人為了愛情和理想留在北京,加入“蟻居”大軍。他們在租來的洞穴里互相取暖,相依為命,他們像螞蟻一樣省吃儉用地供著一套小商品房,然而現實卻迫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搬家,安家,離家,失去家,尋找家……是房子成就了愛情,還是愛情被房子綁架?在繁華的大都市裡,命運與房子互相左右,猶如呼吸與空氣一樣如影隨形,面對高房價不可承受之重,年輕“蟻族”何去何從?

創作背景

在全民進一步關注房價問題、當代都市人生存狀態和情感歸屬走向迷茫的時候,一個全新的名詞“蟻族”已悄然誕生。所謂“蟻族”,並不是一種昆蟲族群,而是“80後”一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群體——“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之所以將該群體名之為“蟻族”,是因為這個群體和螞蟻有許多相類似的特點:高智、弱小、群居。他們大都經歷過“流浪漢”式的漂泊生活,聽過房東限時搬遷的嚴令,有時如同螞蟻一樣不停搬家;即使傾其所有購入一套小小房,他們也要面對“房奴”的恐懼化生存,感受“銀行月供”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於頭頂的壓力,生病、失戀、失業、降薪……每一種危機,都在不斷刺激著他們脆弱的神經,甚至讓他們不得不再次淪為“蟻居一族”。
《蟻居》一書,以“關注80後蟻族生存狀態、剖析當代房奴現實生活”為主題,全面展現了“蟻族”在大都市高房價壓力之下的生存現實。在繁華的大都市裡,房子與愛情互相左右,猶如呼吸與空氣一樣如影隨形,80後的一對年輕人,在一個以“40平方米”為圓心的圈子裡演繹著他們的辛酸與無奈,愛情,苦難,掙扎,踟躇,退縮,咬緊牙根……小說很生活化地再現了“蟻族”的身影,全面地展現了他們的奮鬥,他們的掙扎,他們的浮沉。
高房價已經成為新一代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眾多媒體人士讀過《蟻居》之後,無一不發出深沉的感慨和呼籲,在這樣一個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房奴”的時代里,《蟻居》不僅僅是一本流行小說,更是一個社會化的大命題,對廣大讀者而言,必將具有醒世的意義和提示的價值。

作者介紹

那時花開,雜誌專欄作家,自由撰稿人,已發表作品二百餘萬字。

內容提要

第一章
這樣的螞蟻搬家,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家常便飯,並不算意外。意外的是,房子到期,房東轉租,我們在最後期限的一天裡卻沒有找到最合適的房子,要么太遠,要么太貴,要么不靠捷運口,要么公汽沒有站,最後我們只能藉助網路上發布的幾個轉租信息,冒雨另覓洞穴。
第二章
租住在別人的屋檐下,真是一件麻煩事。表面上大家都和和氣氣,很客套地打招呼寒暄,暗地裡,我們是寄人籬下,除了處處都要維護房東的利益不說,還總有一種不安感與你如影隨形,說到底就是不如在自己的家裡那么安逸,腳可以隨便放,鞋子可以到處踢,餓了就吃,困了倒頭就睡。
第三章
四月的夜依舊還是很冷,我和易可可躺在地板上誰都睡不著,互相鬥了一會嘴架後,乾脆就坐了起來,我們在新房子裡挑燈夜戰,清理房間衛生。這應該算是一個比較新鮮的報導吧:在某某新公寓,黑漆漆的夜色里,有一對相愛的男女,他們一趟接一趟地從二樓往一樓垃圾池裡運送垃圾,他們把水管開的嘩嘩響,他們把地板擦得吱吱叫,他們為了新房子的明天徹夜不眠……
第四章
我和易可可之間沒有別的多餘財產可分,只有這套房子。房子不能劈開,也不可能被劈開,這也成了困擾我們分手的最大原因,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還是住在同一屋檐下。每次說起分手,我們之間都是在圍著房子的問題原地踏步走。
第五章
周童童好像還是不太相信我賣房子的事,她又問了一遍剛才的問話。我對周童童說,當然是真的賣了啊,連帶家具一起賣的,不賣,我收拾東西乾什麼啊。我準備去租一個小單間,或者地下室什麼的,總之什麼便宜住什麼,如果沒有合適的,我就先到海淀黃莊附近去買個鋪位,有地地睡覺就行了,省得麻煩,要不你一會也陪我一起去找房子吧。
第六章
她應該知道像我住的這種偏遠郊區,並不屬於環境幽雅的地帶。要講位置好,那應該在二環三環,應該在盤古大廈,在四合院;要講風景好,那應該在亞運村,在鳥巢,在水立方;要真講空氣好,那也應該數在燕山山麓的別墅群,就連北苑紅軍營的青年城都比我們這裡綠化要好得多。
第七章
鋪位的生活條件相對很艱苦,除了廁所、衛生間是和別人公用外,屋子裡沒有空調,沒有電視,而且房子大都是80年代的,處處散發著刺鼻的霉味。一個小單間裡散置著幾張架子床,每個架子上的每個鋪位都代表著上面生活著一個人,或一個小家庭中的其中一員,形形色色,各行各業。
第八章
如果房間裡的沙發會說話,它一定會說,你曾睡過我,是因為她,如果房間裡的大床會說話,它一定會說,你曾恨過我,也是因為她,書櫃還會告訴我,它說,你捨不得花錢託運我,都把我弄疼了,還不是因為她,我們成了房子的第三者,是房子讓我們失去了最初的愛戀,是房子的金貴,讓我們都忽略了身邊真正金貴的愛人。
尾聲
我不知道自己心歸何處,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給自己的心一個機會,生活就是喜歡這樣和我開玩笑,在我最最想要希望的時候給了我最最沉痛的一記失望。

文摘

租住在別人的屋檐下,真是一件麻煩事。表面上大家都和和氣氣,很客套地打招呼寒暄,暗地裡,我們是寄人籬下,除了處處都要維護房東的利益不說,還總有一種不安感與你如影隨形,說到底就是不如在自己的家裡那么安逸,腳可以隨便放,鞋子可以到處踢,餓了就吃,困了倒頭就睡。
如果來形容我和易可可戀愛的那些日子,可以用上兩個關鍵字,甜蜜與苦澀。甜蜜的是我們的感情基礎一直很牢固,彼此都在用愛來支撐;苦澀的是我們真的很用心,結果生活卻很艱苦。
我們總是要面對種種不同的經濟危機,為了把節省下來的錢花在見面的路途上,我們都戒了網,她還說她戒了僅有的一點點零食,而我在生活上一直都是很節儉的,易可可都知道。
我們信守著永不離棄的諾言一路走到當下,我們堅稱彼此是“有情飲水飽”,我們笑著去迎接“畢業讓我們一起失戀”的魔咒。
畢業的時候,易可可對我的選擇沒有任何異議,她說她已經跟家裡都商量好了,會來北京投奔我,而我也知道她會跟著我。
我曾經和她說過,我對北京這個城市已經了解了一部分,在這裡紮根雖然相對會比別的城市更加艱難,但也更多出了N倍的機會。這些話的影響力就意味著易可可的犧牲和投奔,而她告訴我,從相戀的那一天開始,她就已經做好了當“烈士”的準備。所以,畢業並不是意味著我們會分離,而是,撮合了我們的來京城相聚。
大學畢業後,我找工作四處碰壁,尤其是我這種要學歷沒學歷、要經歷沒經歷、要能力沒能力的大專畢業生,想找一份能勉強解決溫飽的工作都很難。可是我依舊不願意回家鄉發展,如果這么年紀輕輕的就回去,將來只有混吃等死的份了。

媒體評論

這是時代的真實寫照。 ----人民日報報業集團 京華時報 主任 潘澄清
這是一部關於“京漂”、關於“蟻族”在高房價壓力之下的生存寫實小說。 ----中國新聞出版報 主任 程曉龍
高學歷、低收入是“蟻族”的尷尬,但是他們依然在堅持,像石縫下的野草一樣在堅持,這種讓我們淚流滿面的力量,就是生命力。 ----新浪網 總編室 張 平
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是對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的一次檢閱。 ----中國青年報 中青線上 運營總監 寇京晶
“蟻居”是一種經濟現象,全民置業的現實讓人多地少的中國充滿負荷。 ----《財智領袖》雜誌 執行主編 朱光強
最可怕的生活不是一無所有,而是“流浪漢”式的漂泊。 ----南方日報報業集團 奧一網 主編 羅金海
精神是愛情的支柱,物質是生活的食糧,兩者都住在一個叫家的房子裡。 ----知名作家 資深傳媒人 葉傾城
作為一個房地產觀察者,我見證了“蟻族”這個辭彙產生的過程以及它成為流行性公共話語的更為宏大的時代背景。 ----深圳社會科學院城市營運研究中心主任 高海燕

讀書評論

《蟻居》坦露他們選擇的困惑
房子與愛情相互左右
“我曾經幻想有一天,北京的建設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區會拓展到八環,九環,十環,十一環開外,而我就住在十一環的正中央、最核心的CBD商務區。可是北京始終不是靶心,而我也不是那神槍手,我們都活生生地奔波在環與環之外,連‘蟻居’都如此遙不可及。 ”
這是誰的幻想?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的幻想,但分明代表著現實中一個族群的幻想。這個虛構的人物是小說《蟻居》的男主人公馬一峰,這段話來自他的私人部落格。現實中這個族群叫“蟻族” 。
近期,在全民進一步關注房價問題、當代都市人生存狀態和情感歸屬走向的時候,“蟻族”已悄然誕生。
這個群體高智、弱小、群居。他們大都經歷過“流浪漢”式的漂泊生活,聽過房東限時搬遷的嚴令,有時如同螞蟻一樣不停搬家;即使傾其所有購入一套小小房,他們也要面對“房奴”驚恐不安的生存,感受“銀行月供”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於頭頂的壓力,生病、失戀、失業、降薪……每一種危機,都在不斷刺激著他們脆弱的神經,甚至讓他們不得不再次淪為“蟻居一族”。
長江文藝出版社繼暢銷書 《蝸居》之後,再推姐妹篇《蟻居》,小說全面展現了比“蝸居”人群更為弱小的蟻族在高房價壓力之下的現實生活。
小說的主人公是80後大學生馬一峰和易可可,兩人為了愛情和理想留在北京,加入“蟻居”大軍。他們在租來的小屋裡互相取暖,相依為命,他們像螞蟻一樣省吃儉用地供著一套小商品房,然而現實卻迫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搬家,安家,離家,失去家,尋找家……
到底是房子成就了愛情,還是愛情被房子綁架?在繁華的都市裡,命運與房子互相左右,猶如呼吸與空氣一樣如影隨形,面對高房價不可承受之重,年輕“蟻族”何去何從?
這是一部關於愛情,關於異鄉漂泊生存,關於購房指導,關於80年代的青年男女租房觀、購房觀、住房觀的寫實小說。小說緊緊圍繞主人公馬一峰一波三折的愛情命運,生動地刻畫出了房子與愛情相互左右的情形。
從原本的地下室、出租房,到擁有自己的一套小居室,從每個月八百元的房租到每個月背負的幾千元的房貸,從他的初戀女友,到跟他相愛只為了房子的遊戲女郎,再到他分不清是愛他,還是只為了激情的老同學,這一切都離不開愛情的歸宿與房子的關聯,也許愛情的命運就是被一套房子左右著?也許婚姻之舟必須靠向房子的港灣。
小說中充斥著許多活生生的蟻族,他們有的子房父還,有的男房女貸,有的甚至幾代人為了一套房子省吃儉用。他們是社會上的一個不可忽略的群體,尤其在房價偏高的城市,他們都在為房子四處打拚,為房貸倍感壓力,為一個戶主的落款而猶豫不決。做蟻族痛苦,走在跨越蟻居到蝸居的這條路上其實更為痛苦。小說女主角易可可是書中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她敢愛敢恨,對生活充滿著理想和抱負,但同時她也多災多難,在遭遇不公平的時候,她會抱怨,會脆弱。易可可的一些行為方式和內心波瀾也折射出蟻族女性的思維方式。
在這樣一個許多人都會被高房價套牢的年代裡,《蟻居》不僅僅是一本流行小說,更是一個社會化的命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