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來自中關村的36條創富心經》

《蛻變:來自中關村的36條創富心經》

《蛻變:來自中關村的36條創富心經》是筆者在總結下海20多年來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寫出來的,其中包括培養教育員工和創辦無老闆公司的經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本書作者不但愛財,也已發了財。問其訣竅,全部隱藏在這本《蛻變》專著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蛻變:來自中關村的36條創富心經》充滿創新,有理念的創新、技術的創新、產品的創新、文化的創新。作者創辦了一家“不大不小”具有獨特風格的公司,即《蛻變:來自中關村的36條創富心經》中介紹的“無老闆公司”。這家公司實際上是一所培養“知本家”的大學校,它是信息社會產生的一家新的類型的公司,是一所很有生命力的企業。這所公司的理念是智慧的結晶,是實踐的成果。實踐出真知,從實踐中提升的經驗,總結出的心得,是我們社會大變革時期的寶貴財富,也是可貴的民眾文化。所謂民眾文化,即社會文化。它不限於唱歌跳舞,也不限於看電影、看電視。在不同的人群中,有著不同的文化。民間有各種藝人,民族有民族的文化。他們有自己的作家、藝術家、科學家。他們的作品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它產生於人民,又服務於人民。《蛻變:來自中關村的36條創富心經》的作者是一位普通的公司管理者,由一位民眾文化的欣賞者蛻變為一名創造者,他的位置有了飛躍的變化。他創造出的成果,既服務於自己的公司,又服務於社會的讀者,因此,他是一位有成就、有貢獻的民眾文化工作者。

作者簡介

廉綿第,原瀋陽儀表工藝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攻關積體電路。1986年下海,供職美國AD公司。隨後進入中關村科技園區,任北京安立文高新技術公司總經理。在實踐中總結出自己的致富心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知本導師——中關村版的“富爸爸”。

媒體評論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作者不但愛財,也已發了財。作者的“取財之道”,全在這本專著里。
作者鑽研了老子的“虛長盈消”理論,將樸素的唯物主義與經典的自然辯證法相結合,找到了“知本家蛻變”的理論根據。在商海實踐中,他又學到了不少街頭知識。而後摸索出一套創辦生命力極強的“無老闆公司”的經驗,成為一位卓有成就的企業家。
誠懇地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希望成為知本家的中青年知識分子,和那些將要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專院校畢業生。在他們前進過程中遇到困惑時,這本書定能成為良師益友。尤其是對面臨就業和創業的大學生,更有價值。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 梁福平

目錄

前言/1
1.蛻變導論:春夏秋冬在變換虛長盈消亦循環/1
蛻變是一種提升,蛻變是一種質變。每個人每蛻變一次,就會有一副新的面貌出現;每家公司每蛻變一次,就會向前發展一步;每個國家每蛻變一次,就會向世界強國的行列邁進一步。
2.富有者的蛻變:經濟基礎要蛻變上層建築必變遷/7
生產上實行計畫經濟,分配上實行平均主義,雖然消滅了貧富差別,卻打擊了生產者的積極性。社會上還必須存在一定的貧富差別。窮富蛻變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消滅了差別,也就沒有了動力。
3.知識的蛻變:信息文化出人才人力資本登舞台/16
技術創新者和職業經理都是人力資本,他們活躍在生產第一線上,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4.投資教育的蛻變:學校教育是根本社會學習伴終身/23
投資學校教育是有限的,投資社會教育是無限的。知本家就是在無限的社會教育中成長起來的。
5.和諧共處和合力競爭的蛻變:和諧企業要發展合力競爭賺大錢/35
在知識經濟社會裡,不僅要學習知識和技能,還要學習團結同事、和諧共處和合力競爭的能力。
6.創新的蛻變:科技創新找出路學習便利成潮流/40
只有創新才有競爭力,只有創新才是我們的出路。創新帶來了穩定,創新帶來了高效益,創新促進了公司的發展。
7.智慧和激情的蛻變:聰明才智創奇蹟激動感情變動力/44
諸葛亮和臭皮匠不是可以相提並論的人物。不僅是“三個臭皮匠,頂不了一個諸葛亮”,就算千千萬萬個臭皮匠,也頂不了一個諸葛亮。思想和智慧是不能用數量來衡量的。
8.智者的蛻變:創造機遇是智者提升機會靠迫切/48
弱者是等機遇的,越等機遇就越少;強者是抓機遇的,機遇越抓越多;智者是創造機遇的,自己創造的機遇是穩定的。
9.信用的蛻變:個人信用是資產企業富有能貸款/53
人類的本能是趨利避害的,資本的特性是賺取利潤。講不講信用,並不完全是一個道德問題,很多時候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當不講信用的行為成為不合算的時候,信用才能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10.金錢的蛻變:金錢具有正反面認識就能變資產/59
金錢是生活的工具,也是一種讓人討厭而又被迫參與的遊戲。不幸的是,人類變得越文明,金錢就越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也不得不參與這種遊戲。
11.錯誤的蛻變:錯誤具有正反面認識就能變資產/66
如果犯了錯誤,一定要從中悟出條道理來,這時錯誤就為你提供了獲取新知識的機會,就成為跨越障礙的墊腳石。假如你想逃避錯誤,它就會成為你跨越障礙的絆腳石。
12.致富代價的蛻變:各種致富有代價財務明智收效大/70
生於貧窮、死於貧窮是一種悲哀。生於貧窮、死於富貴是一種榮耀。而生於貧窮、為財而死是一種瘋狂。
13.幸福婚姻的蛻變:嫁貧嫁富代價大條件對稱為最佳/80
嫁給大款,比自己成為大款要容易得多。嫁給大款,對女子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也要付出一筆可觀的感情投資。如交出自主權、犧牲自我,甚至失去尊嚴。
14.風險的蛻變:風險是把開山斧熟練駕馭能致富/92
要致富就有風險,沒有風險就致不了富。關鍵看你能否駕馭風險。
15.飢餓思維的蛻變:飢餓思維重手藝工資福利放第一/101
大多數工薪者抓住工資這一點錢,就再也不願放手,這是典型的飢餓思維。
16.就業創業的蛻變:大學畢業犯困惑創業就業沒著落/110
國家培養大學生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創業帶頭人,大學畢業就應當去創業,因為社會上還有許許多多缺少專業知識的人,需要你們帶領他們創業,給他們創造就業機會。
17.剝削的蛻變:不義之財真可惡剩餘價值非剝削/116
要正確看待富有者,應該說,剩餘價值是企業家智慧的產物,是企業家腦力勞動所得,不能把它叫剝削。這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這種貢獻的大小應該與他擁有的財富成正比。
18.街頭知識的蛻變:街頭知識真奇妙馬路實踐能學到/124
有些知識在正常工作中是學不到的,只能在失敗中才能學到。所以,街頭知識是一門非常奇妙的學問。要真正學到街頭知識是不容易的,只有經過認真反覆實踐才能學到。
19.公關學的蛻變:市場經濟要發展公關是塊“敲門磚”/129
企業的形象,包括企業的外顯和企業的內涵。門面是企業的外顯,產品則是企業的內涵;外觀和包裝是產品的外顯,質量和性能是產品的內涵;作風和儀表是員工的外顯,素質和能力則是員工形象的內涵。
20.厚黑學的蛻變:厚黑是把雙刃劍妙用就能賺大錢/141
厚黑是把雙刃劍,用惡則惡用善則善。
21.糊塗學的蛻變:聰明糊塗都很難糊塗學中求發展/151
第三門街頭知識,就是糊塗學,糊塗學是把克鋼的刀。
22.市場導向的蛻變:建立企業定目標市場切入作指導/156
市場導向就是以市場需求為企業發展的目標。只要有能力組織社會力量,就能滿足各種“上帝”的需求。這就是市場導向的真實意義。
23.價值觀的蛻變:企業文化價值觀雙方都要作貢獻/163
無老闆公司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公司,而是以培養老闆(知本家)為目的的公司。這是一種人力資本的投資,也是非常重要的投資。
24.管理模式的蛻變:管理模式有五種混合管理最成功/166
企業管理就像一條扁擔挑起兩隻籮筐,一頭是市場,一頭是成本。而維持這副擔子平衡的,是挑起擔子的人,就是企業的管理者。管理者的藝術,就是調節市場、成本與質量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25.激勵約束的蛻變:調動人才積極性激勵約束要對稱/172
人才是有欲望的,沒有欲望的人不能稱其為人才。只有讓欲望不斷地得到滿足,讓新的欲望不斷地升起,才能激活人才的積極性。
26.智商的蛻變:企業發展盼興旺人才智慧靠四商/178
智商在少年時代,表現明顯,早期教育是開發智商的重要方法。人們往往把數學智商高的子叫天才,把體育智商高的孩子叫笨蛋,這是不公平的。
27.高新技術的蛻變:高新技術在蛻變資本市場大發展/187
……
28.致富快車道的蛻變:迅速致富三條件知本導師是前賢/198
29.恐懼的蛻變:弱肉強食是天性六大恐懼在傳承/203
30.自信心的蛻變:恐懼嚇人真要命進取自信是救星/212
31.掙錢模式的蛻變:不同階層價值觀各種模式都賺錢/217
32.致富思想的蛻變:發財致富靠思想人力資本是棟樑/226
33.企業家車軍的蛻變:學習思考造策劃車軍蛻變企業家/230
34.女企業家樊俊蓮的蛻變:名牌大學畢業生市場創業已成功/237
35.商機的蛻變:考察旅遊非休閒找好商機能賺錢/241
36.賺錢的蛻變:個人賺錢為健康國家增值為富強/249
後記/256

前言

創新之道
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蛻變》是一本具有鮮明特點的書。本書的作者是北京安立文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是中關村科技園區裡的一位科技企業家。他經過20多年的創業艱辛,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經驗,已經品嘗到成果的香甜。本書充滿創新,有理念的創新、技術的創新、產品的創新、文化的創新。作者創辦了一家“不大不小”具有獨特風格的公司,即本書中介紹的“無老闆公司”。這家公司實際上是一所培養“知本家”的大學校,它是信息社會產生的一家新的類型的公司,是一所很有生命力的企業。這所公司的理念是智慧的結晶,是實踐的成果。實踐出真知,從實踐中提升的經驗,總結出的心得,是我們社會大變革時期的寶貴財富,也是可貴的民眾文化。
所謂民眾文化,即社會文化。它不限於唱歌跳舞,也不限於看電影、看電視。在不同的人群中,有著不同的文化。民間有各種藝人,民族有民族的文化。他們有自己的作家、藝術家、科學家。他們的作品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它產生於人民,又服務於人民。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普通的公司管理者,由一位民眾文化的欣賞者蛻變為一名創造者,他的位置有了飛躍的變化。他創造出的成果,既服務於自己的公司,又服務於社會的讀者,因此,他是一位有成就、有貢獻的民眾文化工作者。

精彩書摘

富有者的變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企業大部分收歸國有,統稱國營企業。還有一部分叫集體企業,它們的經營方式和分配方式基本上和國營企業一樣,是另一種國營企業。1979年統計,國營企業占91%,集體和個體只有9%。全國人民都是在企業上班,統稱職工。因為都是拿工資的,又叫工薪階層。農村實行了公社化,農業成了集體農業,不同的是工薪者是掙工資的,社員是掙工分的。
從經濟學上講,沒有資產的就是貧窮者,掙工薪的工人和掙工分的農民都是沒有資產的人,所以,全國人民都是貧窮者,國家也是貧窮國家。
生產上實行了計畫經濟,分配上實行了平均主義,雖然消滅了貧富差別,卻打擊了生產者的積極性。造成了國家貧困,民不聊生。所以說,社會上還必須存在一定的貧富差別。窮富蛻變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消滅了差別,也就沒有了動力。
按“虛長盈消”理論來講,窮極則富。為了富民強國,20世紀70年代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計畫經濟開始轉變為市場經濟,允許開辦民營企業,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開始出現富有者。
第一批富有者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首先把流通領域市場化,開始讓私人開辦企業。那時辦企業的,首先是那些沒有工作的待業青年,還有一部分自由農民和沒有職業的閒散人員。說是企業,實際上是個體戶。那時的經營,主要是進口販運變賣。廣東人把香港的一些物美價廉的東西進口(走私)進來,北方人再把它販運過來變賣,他們就是利用這種形式發了一些財,成了暴發戶。另外,一部分自由農民把農副產品收購起來,拿到城市來變賣,也賺了一些錢,他們成了萬元戶。那時,一名國家幹部月工資才100多元,相比之下,萬元戶就是財主,當時,社會上把這種人叫“倒爺”,有人用曹雪芹的《好了歌》寫了一首“剝皮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