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田》

擬倩湖君書版籍[3],水仙今佃老農耕[4]。 ”另外,(宋)蘇軾《請開杭州之西湖狀》謂:“水涸草生,漸成葑田。 [2]旋旋:懸浮轉動的樣子。

作品原文

葑田[1]

淤泥肥黑稻秧青,闊蓋深流旋旋生[2]。

擬倩湖君書版籍[3],水仙今佃老農耕[4]。

作品注釋

[1]葑(fēng)田:又稱:“架田”。在湖沼深水中用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和水生植物封實而成的漂浮在水面的農田。可隨水高下,故不受旱澇。(元)王禎《農書·田制門》說:“架田。架猶筏也,亦名葑田。”(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引《蔡寬夫詩話》稱葑田“動輒數十丈,厚亦數尺……如木筏然,可撐以往來。”(宋)范成大《晚春田園雜興》第七首:“小舟撐取葑田歸。”另外,(宋)蘇軾《請開杭州之西湖狀》謂:“水涸草生,漸成葑田。”是指水涸菰生的草澤地,與此葑田不同。

[2]旋旋:懸浮轉動的樣子。

[3]倩(qiàn):請。湖君:主管兩湖的神。牘籍:記錄土地戶口的冊籍。

[4]水仙今佃老農耕:水仙王已經把水面佃給老農耕種了。水仙: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廟。其旁邊為林逋祠堂。蘇軾認為林逋清節映世,遂移其神像配食水仙王。

作品簡析

詩首句狀葑田泥土肥沃,莊稼茂盛喜人,次句描寫葑田懸浮於深流之上的情狀。兩句將葑田的特點及優越性寫得令人印象深刻。三四句言請湖神承認葑田的田籍,因為水仙王已把水面租給老農耕種了,語意極為幽默。葑田懸浮於水,自無法進入土地冊籍,造葑田也是老農自發行為,但詩人見其可比美地利,故有此奇思妙想。本詩不僅可使我們認識葑田這一古代獨特耕作技術,也見出“梅妻鶴子”、高雅絕俗的林和靖,對農業生產卻是十分關注和重視的。

作者簡介

林逋(967—1028),字君復,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歲浪游江淮間,後歸杭州,隱居孤山二十年。性情淡泊,不慕名利,隱逸不仕、終身不娶。種梅養鶴為伴,舊時稱其“梅妻鶴子”。卒謚“和靖先生”。林逋詩詞書畫皆工,尤以詩名,詩風淡遠,詞句新奇,能以精巧筆法描寫其清苦而幽靜的隱居生活。有《林和靖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