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人際和諧與衝突》

《華人人際和諧與衝突》

《華人人際和諧與衝突》旨在提出一套有關中國人人際和諧與衝突的本土化理論。為了使理論具有“本土性契合”與彰顯“文化的主體性”,《華人人際和諧與衝突》採取“主位式取徑”的研究法及“和諧化辯證觀”的思維典範,作為理論建構的思考進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為了深化理論與研究的本土性,作者也試圖將文化/歷史納入理論建構的思考架構中。《華人人際和諧與衝突》提出一套由下層結構(農業為主的生產方式、親緣關係的社會結構、大一統的政教體系)至上層結構(天人合一思想、禮治思想、國家意識形態化儒學)的探索意識形態(文化思想體系或文化深層結構)之視角(圖1—1),以進行大傳統文本之解讀。

作者簡介

黃曬莉,教授,學歷:台灣大學心理學博士;現職:台灣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心理學會人格/社會心理學執行委員兼召集人;《本土心理學研究》期刊執行編輯、《通識教育季刊》編輯委員;專長領域:華人本土心理學、人格/社會心理學、性別心理學;研究主題:人際和諧與人際衝突(家庭內、組織內與群際間)、華人思維方式、忍與自我控制、情緒智慧型、自我與集體自我(族群意識與認同、性別意識與認同)身體意識、身體自主與性騷擾;重要獲獎紀錄:1996年“台灣大學理學院畢業論文院長獎”;1996年“‘中國理學會’蘇薌雨博士論文獎”;1997年“信義文化基金會專業著作獎”;2005年“TheMiSUlIllAward2005”,即“亞洲社會心;理學會”2005年度最佳論文獎。

目錄

上篇 理論建構部分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
第二節 和諧化的辯證觀
第三節 中國人和諧觀之根源
一、農業為主的生產方式→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親緣關係的社會結構→倫理本位的禮治思想
三、中央集權的政教體系→國家意識形態化的儒學
第二章 中國人和諧觀的意識形態基礎
第一節 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天為支配者、人為附從者的天人辯證關係
二、人為主體、天為人賦予之意義
三、天與人皆為本然,卻相對立
四、天人分職,各不相涉
第二節 倫理本位的禮的思想
一、禮的初始涵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