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傳》

《菩提傳》是網路作家重雲冷雨的一本玄幻小說。

《菩提傳》作者:重雲冷雨

菩提初始 五行化旗 盤古開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的一句話,概述了天地萬物的由來。當時,天地未生,玄黃皆無,只有道。道到底是什麼,誰也不清楚,可以說是萬物運行之規律,天地之根本。此時的道,僅僅是一能量的形式存在,而此時,也無所謂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說,道就是無,也就是常說的無極。突然有一天,道生一,無極生太極。人們稱其為混沌。混沌中有清濁二質陰陽二氣,是清中有濁,陽中有陰。混沌為流性為水性,其中混沌本身化生一神,他的身體與混沌同為一體,人稱混沌天神。後來化為人身,人稱鴻鈞道人或玄玄上人。混沌之清濁二質也慢慢膨脹,而清疾濁緩,故清氣慢慢的擴展到外面,濁質漸漸聚集在中間,不過清濁之氣這時還沒有分開,只是外面清氣多點,裡面濁質多點而已,最裡面的濁質化為原土,原土只有土之氣,難聚土之形。此時輕清之氣在外面的一部分由於急劇冷卻,具水之形,通體黑色,不入混沌之中,成為後世的三千弱水。這就是河圖洛書上的“天一生水”。而水之精所聚,化為一黑旗,稱為皂雕玄天旗。鴻鈞得到此旗,把此處定為北方。故以後傳說中皆有極北之地有三千弱水的說法。“極北苦寒界,三千弱水深,鵝毛浮不起,蘆花定底沉。”
混沌在一天天變化,中間濁氣也越聚越多,溫度也在升高,表現出了蒸騰之象,具火之形,火之精炎上,往南急劇伸展。後來火氣聚形,化生一人,後世稱之為太上老君。而火精化為一紅旗,稱為離地焰光旗。這就是“地二生火”。

水火既有,水得火之陽,在混沌清氣東方之界化生一木,後世稱之謂菩提。菩提樹下,水流所聚,先天之水氣,得菩提之花葉,化生青蓮,青蓮之精化一青旗,稱之青蓮寶色旗。此之謂“天三生木”。

混沌原土中此時已經孕育一人,原土由於極濁極重極陰,想破之而出,不是那么容易。這個人自號盤古大帝元始天王,只得在裡面不停的修煉,以期破殼而出。此時,部分原土得火精之助,得木氣之疏,得水質之潤,愈加堅硬,聚為金形。金氣化生一人,後世稱為太元聖母,而金之精則化為一白旗,稱為素色雲界旗。這就是“地四生金”。

四方已定,盤古也已經修煉了十萬八千年。有一天,他從身邊找到一把金木交合所化、後世稱為開天神斧的斧頭,終於把原土剖開,把清濁之界劈斷,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原土得清氣之助,終於聚土成形,這就是“天五生土”。而土之精也化為一黃旗,稱為玉虛杏黃旗。

盤古開天闢地以後,怕天地相合,故手托天,足踏地,身體不停長高,天地越離越遠。過了十萬八千年,天地相隔已有三萬六千里,再也不可能複合了。盤古精力用盡,身體化成玉京山,而盤古之精氣則繼續在玉京山頂清修。此時天分三十六天,玉京山直入三十五天玉清聖境。大地分為四大州,分別為東勝神州、南蟾部州、西牛賀州和北俱蘆州

此時,天地已分,五行定位。而此時的菩提樹雖有無邊法力,但難成人形。鴻鈞前往四方調和陰陽,治理五行。鴻鈞到了東方之界,望著枝繁葉茂立地頂天的菩提樹,說:“道兄,你經歷混沌鴻蒙剖破,天地玄黃成形,不知何日成為人身,同我共治五行?”

“機緣未到,強行不得,如今剖破玄黃景,乾坤五行定位,他日我木得金氣,自會成形。”菩提笑著說。

菩提歸隱

西牛賀州,有一樵夫在某無名山中打柴,不覺迷了路,但見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想起生活之辛苦,想起老母之年邁,不覺抽泣。淚眼朦朧中,突然看到前方瑞彩紛呈,一片亮光,千峰開戟,萬仞開屏,奇花瑞草,修竹喬松!樵夫跑過去,見崖頭裡一石碑,三丈余高,八尺來闊,上書: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樵夫看夠多時,洞門大開,裡面走出一青衣老道,手持樹枝,頭挽雙髻,神采奕奕,仙風道骨,道:“洞外何人?何事傷心?”

樵夫把迷路之事,生活困苦,家中老母之事都說了一遍,只聽道人道:“萬事孝為先,我這有首詞,你打柴累時,可讀讀散散心!以後你可以每天在此打柴,拿去市井換米換錢,雖不能保你錦衣玉食,卻也夠你和老母充飢禦寒之資!”

“多謝仙長!”樵夫叩頭道。

“你聽好了,背下這首詞,可消煩惱,然後我送你點食物,送你回家!”那道人說完,口中即占一首詞,真是清音雅韻,如脫俗塵!那詞是: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逕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道人念完,把手一揮,樵夫只覺耳邊風聲響亮,一會兒到了自己家門口,腳下還有一袋大米,很是意外,卻又欣喜。

洞邊,道人眼望長空,獨自吟道:

“靈台方寸一菩提,斜月三星生蓮花。

石前細水遠流去,峰前花香慢飄涯。

每見翠岩舞白鶴,時聞青沼鳴群蛙。

攢簇五行顛倒用,再探大道合三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