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變甜》

《苦瓜變甜》

《苦瓜變甜》是一篇由林清玄創作的短篇散文,闡述了作者從苦瓜所引出的生命與情愛之間的關係

基本信息

文章內容

我很喜歡一則關於苦瓜的故事: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說:“隨身帶著這個苦瓜,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聖河,並且把它帶進你們所朝拜的聖殿,放在聖桌上供養,並朝拜它。”

弟子朝聖走過許多聖河聖殿,並依照師父的教言去做。
回來以後,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作晚餐。
晚餐的時候,師父吃了一口,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奇怪呀!泡過這么多聖水,進過這么多聖殿,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
弟子聽了,好幾位立刻開悟了。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質是苦的,不會因聖水聖殿而改變;情愛是苦的,由情愛產生的生命本質也是苦的,這一點即使是修行者也不可能改變,何況是凡夫俗子!
我們嘗過情感與生命的大苦的人,並不能告訴別人失戀是該歡喜的事,因為它就是那么苦,這一個層次是永不會變的。可是不吃苦瓜的人,永遠不會知道苦瓜是苦的。一般人只要有苦的準備,煮熟了這苦瓜,吃它的時候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會那么苦了!
對待我們的生命與情愛也是這樣的,時時準備受苦,不是期待苦瓜變甜,而是真正認識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態度。[1]

評價

今天還是下鄉聽課,聽了兩節課後與執教老師進行了交流,交流完還有空,翻看自己帶著的一本書消遣,隨手翻到裡面的一篇文章,讀了以後覺得很有意思,很有哲理。它是林清玄寫的,題目叫:苦瓜變甜。讀完這個故事,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我喜歡這篇文章,是因為喜歡這個故事。喜歡這個故事,是感嘆師父的教化一流,隨緣教化,渡執迷的弟子。它雖然不是講教育的故事,但我們也是可以從教育的角度去解讀這個故事的。其實瓜有甜瓜和苦瓜兩類,正如人的資質有聰明和愚笨兩種。弟子們難以使苦瓜變甜,同樣也難以使甜瓜變苦。同樣,孩子們的資質也不會因為學校教育改變的。所以,教育者應該承認孩子們的差異,在這種差異中進行教學,讓孩子們保持自己的秉性,苦瓜仍然苦,甜瓜自然甜。如果你想讓苦瓜變成甜瓜,那是肯定會做出違背教學規律的事情,還會使甜瓜爛成苦瓜。
作者最後的一句話:“不是期待苦瓜變甜,而是真正認識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態度”。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我們的教育也不應期待苦瓜變甜,隨我們的喜好使孩子們整齊劃一,而是讓那些苦瓜伴隨著我們的工作,讓我們認識那些苦,才是我們有智慧的態度。

作者簡介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灣高雄人,1953年生。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報業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1973年開始散文創作。
林清玄林清玄
他是台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賞最多的一位。
1979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尤其是80年代後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